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多元化,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来源仅靠教材是根本不够的,学生的知识获得不可能完全靠教师去传授,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一、从《课标》看学生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说,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课程标准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比以前可见,在新一轮的课改中“翻身农奴把主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
传统的观把教学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待训练、改造受教育者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无,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看学生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恪守“传道、授业、解惑”的金科玉律,讲得过多过细。讲得过多过细并不是个错误,多而精彩学生也会喜欢。但多而不当,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教师不顾对象喋喋不休的自我倾吐“衷肠”的场所。不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就成成了一个人的“舞蹈”,唱“独角戏”了。课堂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说话的权利,只有被动的接受。人们把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接受式”“讲授式”,有人诙谐其为“填鸭式”。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也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精神境界、有感情、有个性的人,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主体,而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整体划一的标准件,承装知识的“容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避免机械繁琐的分析,不能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不要以宣布标准答案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再是万能的“神”,教师要从“神坛”走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自动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走进课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语文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发言多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经常可见班上同学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场面。这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千百年来教师一统课堂,一讲到底的局面。
三、从课堂气氛看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只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把课堂切切实实交给了学生。课堂自然就比过去活跃了,不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过去,课堂上是教师高高在上满堂灌,“填鸭子”,学生死气沉沉埋头记,囫囵吞。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自由被剥夺。这样培养的学生在公众场合胆小害羞,说话不从容不连贯。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看,使课堂上的信息传递具有互动性看,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机会和表达机会,让学生主动获取,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现在,课堂上学生发言是此伏彼起,讨论之声争辩之声不绝于耳。课堂上举手的人多了,过去一讲话脸就红的学生少了。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自主发现和意义创造层次的学习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更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课堂教学多半就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无动于衷了。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鼓励创新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工作才真正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顺应了课改的潮流,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要让他们慨叹:“我们再不是背书的机器、被填的鸭子了。”
一、从《课标》看学生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说,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课程标准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比以前可见,在新一轮的课改中“翻身农奴把主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
传统的观把教学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待训练、改造受教育者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无,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看学生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恪守“传道、授业、解惑”的金科玉律,讲得过多过细。讲得过多过细并不是个错误,多而精彩学生也会喜欢。但多而不当,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教师不顾对象喋喋不休的自我倾吐“衷肠”的场所。不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就成成了一个人的“舞蹈”,唱“独角戏”了。课堂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说话的权利,只有被动的接受。人们把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接受式”“讲授式”,有人诙谐其为“填鸭式”。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也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精神境界、有感情、有个性的人,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主体,而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整体划一的标准件,承装知识的“容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避免机械繁琐的分析,不能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不要以宣布标准答案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再是万能的“神”,教师要从“神坛”走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自动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走进课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语文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发言多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经常可见班上同学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场面。这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千百年来教师一统课堂,一讲到底的局面。
三、从课堂气氛看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只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把课堂切切实实交给了学生。课堂自然就比过去活跃了,不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过去,课堂上是教师高高在上满堂灌,“填鸭子”,学生死气沉沉埋头记,囫囵吞。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自由被剥夺。这样培养的学生在公众场合胆小害羞,说话不从容不连贯。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看,使课堂上的信息传递具有互动性看,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机会和表达机会,让学生主动获取,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现在,课堂上学生发言是此伏彼起,讨论之声争辩之声不绝于耳。课堂上举手的人多了,过去一讲话脸就红的学生少了。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自主发现和意义创造层次的学习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更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课堂教学多半就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无动于衷了。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鼓励创新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工作才真正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顺应了课改的潮流,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要让他们慨叹:“我们再不是背书的机器、被填的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