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详细阐释了新课标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措施,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优化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关键在于传统教法过分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被动地参与,其结果是教者累,学者苦,收效微。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并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以说促听,巧妙导入
  
  语文既是工具学科,又是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带有“人文性”和“社会性”,与其它学科的根本区别莫过于本身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内容,反映鲜明的思想感情色彩,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故笔者认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首先应重于情感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正如一篇佳作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才能引人入胜一样,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侧重于从两方面导入新课。
  其一,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把这一特定的时间留给学生。每讲授新课的前一两天,要求学生阅读一些题材与新课内容相似或相关的文章,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用普通话演讲。其二,教者可根据课文的中心或课前《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启发学生。
  语文课教学过程应侧重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课前五分钟这一特定时间留给学生演讲无疑很适合二十一世纪高中生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由于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上,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开阔视野,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叩开思维的门扉;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他们的情趣,同时能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
  这里还要注意“评”,“评”由师生共同完成。在此基础上,教者可依据新课的教学目的或者课型特点,有的放矢地对讲演内容作点评以切入新课内容。如讲《游褒禅山记》时,有一位学生讲了古代一个和尚不满足于现状的故事,笔者就因势利导地抓住这一点与本课内容主旨“尽吾志”钩挂起来,启发学生;“当一个人的事业获得成功时得意忘形,而在失败时垂头丧气,行吗?”很多学生都能明确地回答:“不行”。程度较好的学生会接着说:“只要我们奋斗过,成功与否不是关键的。”这就很自然地扣住这篇说理文的主旨“尽吾志”。
  调拔学生的情感,把课外知识带进课堂,融会新课内容,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提高语文水平,以说促听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回归人文精神,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起来。我们主张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情境。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1.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面对21世纪的客观需要和发展形势,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有一位老师上作文课时把一个瘪皮球和打气筒带进教室,他先拍拍皮球,然后给皮球打气,再拍拍皮球。老师的动作做完之后,要求学生据此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各抒已见。语文老师的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境地,比起单纯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
  2.注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文章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文章内容必须认真读,反复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情,体会作者的趣。
  人的思维活动常常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愿望,才能动脑筋。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学贵有疑”的情境,开拓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多想、深思,注意“读”与“思”结合。如讲《游褒禅出记》时,这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教师提问,让学生作答,教者边听边板书出关键性词语,“窈然”、“甚寒”、“不能穷”、“深”、“难”、“奇”。二是面对后洞的这些特点,假如你是游者有何感想?而作者在第三段中怎样写感想的?巧引学生,使他们能抓住关键性词语,而后板书,“……以……则”;“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险远”、“罕”、“不能至”。三、第二段落后洞的特点与第三段作者对其相应看法在写法上是怎样的关系?启发学生能悟出叙议结合。一篇文章中能抓住关键性地方质疑,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目张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设疑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对于问题的明晰度,点拨的力度,应结合学生语文双基素养及情趣,视实际情况而定之,既不能“越俎代疱”,又不能使大多数学生久思而不得其解,挫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三、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学生经过设疑和解惑的途径,或者学生质疑问题,教师引导解疑辨难的方法,获得有关语文知识,并不意味思维的终止,教者应依据心理过程中情感发展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参与”语文练习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发展想象力。具体实践中,笔者根据《教纲》、《考纲》及课型特点,设置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练习,将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講《游褒禅山记》时,笔者根据本课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及思想内容“尽吾志”,又根据文中内容“思之深而无不在”的主旨,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能“无诲”,“无讥”,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志、力、相——读〈游褒禅山记〉有感》为题的文章。这样既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巩固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又能达到“写”的训练。
  在一堂课文课中,怎样融听、说、读、写、思等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社会性”结合起来,是每位语文老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从素质教育出发,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氛围,巧拨善引,促使他们把主观情感融入文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近几年来,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了一些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體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比如讲《登泰山记》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网页课件《登泰山记》,图、文、声并茂,加之影像,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又如,在教《狼》这篇课文时,我根据故事情节,预先绘制屠户“遇狼”、“避狼”、“御狼”、“杀狼”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一边观看投影片,一边学习课文,学习复述故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既重激又重学,既重传授知识又重能力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这里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粉笔、图画等,有利于学生实际观察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媒体,如电视、录像机、计算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所以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时,应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师生双边活动的需要,选择最佳媒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现代化结合后,再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这时我们选择的教学手段才可以说是优化的。
  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读写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以终身受用无穷。”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大胆尝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戴可标,福建省永定县侨育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清明多怀思,清明多绵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春暖花开、祭祀先人的日子里,我喜欢山野氙氲的味道,喜欢静听烟雨的感觉。
善于根据采写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通讯结构,有助于增强通讯的感染力。现代报刊,各种通讯,可归纳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叉式结构、浓缩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对比式结
【摘要】诗歌鉴赏要从阅读入手,从诗歌题目、诗歌作者、诗歌内容、诗歌注释四方面综合分析,进行诗歌鉴赏。  【关键词】求本溯源;关键字句    诗歌鉴赏一定要从阅读入手。阅读、欣赏时如果偏离了语言符号的指引,仅仅以掌握一些解答的技巧为手段是不够的。求本溯源,还要回到认真阅读诗歌作品上来。  阅读、鉴赏诗歌要仔细“看”:  一、关注题目。看题目,许多诗歌的题目基本上表明了诗作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缘由(无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7年的部分高考优秀作文的研究,呼吁中学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身边事,无论是写作的主题、素材、写作技巧都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现实生活    当我们阅读高考“优秀作文”,眼前却总晃出“我梦想的枝头缀满星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
近日,农行江口县支行向贵州梵净山佛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放4000万元项目贷款,建设梵净山佛教文化苑,让梵净山佛教文化再放异彩。
诗歌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典型而又精约的形象中。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还
课程标准对作文情感的要求分四个层次:真实、自我、向善、美。本文通过对这四个层次的分析和说明,引导学生将情感的表达引向高尚情操的追求。
在诗歌作品中,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及修辞表达的需要,经常会出现语序的错位现象,这给学生阅读造成较大的障碍,笔者就该问题作了一些归纳,以期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正> 概述真空测量技术作为真空技术的眼睛在真空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真空测量历史的发展粗略地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43年的水银压力计,开始高压强和
《诗经&#183;卫风&#183;氓》和《孔雀东南飞》同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二者有何异同?本文从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表现手法四方面作了比较,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