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关系的角度看作文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在当代中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触动人心的情感,很难沐浴到情感的雨露,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们的情感是丰富的,想象是多彩的,一棵草、一朵花都会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一句批评的话,一段感人肺腑的语言,会使得他们泪水涟涟、思潮翻腾。可是,那么丰富的情感、那么缤纷多彩的心灵世界却在一些同学的笔下变得僵硬,死气沉沉”。可以说这是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在农村中学更为突出。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八年了,身边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作文教学与实际写作其实是两码事,只要看看学生的随笔和教师自己的文章就知道了。有人主张学生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因而这种现象是合情合理的,我也深以为然。但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却发现学生对这种为迎合考官口味的作文写作恨之入骨,对文学性质的写作却情有独钟。那么,问题出在哪呢?我私下认为:现在的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略了作文的主体——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系。
  一、做人是写作的一个基础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听其言,读其文,因以窥其心,而知其人。”那么,怎样才能不为■辞、谣辞、邪辞、遁辞,使其言之无所蔽、无所陷、无所离、无所穷呢?这自然要“配义与道”,养得胸中之浩然正气,如此,则方能至大至刚,自然不致流为■辞、谣辞、邪辞、遁辞。欧阳修也曾说:“大抵道胜则文不能而自至也。”我认为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味的高下。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
  二、写作是人的一种内在的需求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还是巫术说,都承认文学是人的生命需求和生活需求。著名的教育家孟宪承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说话作文,本是为着有种思想和感情,必要向人表白才用语言和文字的工具来表白的。”又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有所体验和感悟,自然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或用嘴表达,或用笔书写,或寄之于丹青,或托之乎音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写作也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写作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
  三、文章是人的一种外在表现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说:“文如其人”。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都应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我们了解一个作家,主要应从他的作品去窥视他的内心世界。比如鲁迅、郭沫若等人,我们总是从他们的文章去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如果文章不反映自己真实的东西,那多半是“言不由衷”或“胡编乱造”,从中也可以窥视作者的为人之道。因而,从文品看人品,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教学生以真实性为前提,为自己写作,写自己的文章,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四、作文和做人相互作用
  当人与文章有机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与文通过内容产生教化作用,互相促进,而最终使人格与文章都有所进步;反之,则人格与文章都陷于沦丧。本文阐述做人是作文的基础时,已涉及提高人格修养对于写作的促进作用,此不赘述。关于作文促进做人,可以从柳宗元处得到印证。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自己为作文而修身的事:“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驰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以此作文,何文不善?以此为学,何学不成?以此行事,何事不就?
  现如今的作文教学可以称为人文分离的作文教学,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而在文章中虚假成风,学生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假的性格。
  五、现行作文教学中的弊病和改正措施
  (一)缺乏真诚性
  有人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但现在学生的作文胡编乱造、严重抄袭的现象非常突出,有学生为得高分竟然让父母“双亡”来感动他人。虽然分数在赞扬中上升,但人格却在虚假中沦丧。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随笔写作为主,指导学生“大胆讲真话,倾情做文章”,引导他们摒弃那种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故作老成、任意拔高的文风,而代之以尚真的、健康的、多样化的文风。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我惊喜的发现有些学生真实的自我复活了,文章中流出了鲜活的青春诗行:有美好的、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和情怀,也有初涉尘世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学习的艰辛、前途的迷惘、人生的无奈、灰心的叹息、消沉的情感……但就是没有虚假的东西。文如其人,这样既能写好文章,又能培养诚实的品质。一位学生说:“以前一提起笔就胡编乱造,还写不好,现在写真的东西,不仅有话可写还比以前好了。”
  (二)丧失生活性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学生应用青春热情的心去感悟时代的脉搏,用笔去抒写它、表现它、创造它。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应该鼓励生活化的、鲜活的、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作文教学。但现在的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性,导致学生写作时放弃自己本来真实的生活和想法,去迎合老师。因此作文中常常出现连学生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学生一提起笔就开始胡编乱造,写作变成了极为痛苦的事,怎能写好?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现实,用心体味人生,真心感悟生活,留心思考社会,睁开眼睛发现美,闭上眼睛想象美,拿起笔来抒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忽视主体性
  生活并不等于作文,从生活到作文,需要经过一番创造的功夫。这其间,学生的主体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生的生活大体一致而文章却大不相同的道理。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也是学生内部深藏的情感体现。这其中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是生命的张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偏重于“技术”操作,偏重于抽象、概括、提炼等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的审美情感、精神、意志、个性、情趣的介入。我们只要随便翻几本书店里卖的作文辅导书,无不是审题、主题、构思手段这一类程式化的指导与训练方式,小学到高中的作文训练也无不是这种格局与定式。我觉得这虽然使学生的写作技巧老练了,但却缺少对生活的认识,缺少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缺少应有的真正生活感受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
  因此,作文教学要有民主、自由的空气,如果这也不许那也不让,就会既扼杀了学生写作激情,又让其变成只会附和老师要求的应声虫。同时应引导学生找回失落的自我,克服三种依附心理:依附教师,依附应试,依附作文选。依附教师,则唯师命是从,文章干瘪,千人一面,离了老师,无从下笔;依附应试,唯拿分是循,行文规矩,毫无创新,弄虚作假,胡编乱造;依附作文选,则唯文选是学,取法乎下,则又下下,甚者抄袭,贻患无穷。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内在的情感和鲜活的自我,不断地锻炼,让学生从抒写“小我”转化到抒写社会人生的“大我”。于是我慢慢地发现:学生敢说敢笑,敢爱敢恨,敢怒敢怨,敢于倾诉,敢于表白。这才是有血有肉的学生作文。
  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前辈们在探索作文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我以短促之经历,浅谈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不足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夏季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随之增加,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重要,笔者列出几项夏季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给您一个健康的最佳方案。
问:我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是遗传性的。以前吃卡托普利和复方降压片,现在不太管用了,想换换药。请问长效降压药吃哪种比较好?该如何正确服用?
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让很多人如痴如醉。如果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的吸引着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成功,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艺术手段的运用,同样可以震撼幼小的心灵,艺术的生机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一、语言艺术——煽动孩子的心  作为教师要能运用生动,适合孩子的儿童语言,这是一项基本功。无论是课堂的导入,结束语,授课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充满美感,作为教师自己先
什么是医疗事故等级?划分医疗事故的等级有什么意义?律师同志:一男性患者由于长了甲状腺瘤,在医院静脉全麻下做了甲状腺瘤摘除手术。手术后他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当天下午,患者从
别人慢跑你也慢跑,别人爬山你也爬山,别人健身效果不错,你却没有多少起色。究其原委,很有可能是你所做的运动与你的体质不符合。换青之,按照你的体质来选择锻炼方式,才是“生命在于
隐性课程资源,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氖围等方式存在而未明确陈述的课程,虽然它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却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它不仅使显性课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基础,也是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用字,满足其阅读和简单书写的需求。从课标来看,小学生的识字需求量很大,单
一般而言,医生绝不会建议饭后立刻喝水。喝下去的流体会冲走所有的酶.或降低它们的作用。胖子更不宜大吃大喝后立马喝茶,这是因为被流体稀释的食物很快会离开胃,结果刚用完餐又有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从备课、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探索。“三度备课”是教师经过反复实践得出的一种比较好的备课方式。“三度备课”是不同于传统备课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可以将教学方案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因此,它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好处的。但是“三度备课”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那么,“三度备课”的概念是什么?优势是什么?使用这种备课方式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报载,2010年7月农民工唐泽志的妻子在安徽含山县平安医院实施剖腹产时大出血,院方宣布其妻子死亡1小时后“复生”呼救,丈夫四处磕头下跪哀求院方救人,但医生纷纷躲避,妻子最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