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思考的教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作者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从学情出发,主要从学生的认识,兴趣,疑问,差异性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角度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独立模块,也是唯一的必修课,相对于小学,初中的美术欣赏有了更高的要求,美术鉴赏是“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即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鉴别和判断”。因此美术鉴赏具有更高理性层次的要求。如何站在学生角度上好这门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位美术教师,我认为要从学生的角度从事教学,理所当然地去关注学生的眼光,触摸学生的心灵,理解学生的需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了解学生的认识点
  学生对美术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电视节目中的美术讲座、网络资料、相关书籍报刊和其他学科等,这些都是学生美术信息的来源。在以前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忽视,甚至无视这些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被老师显性或隐形的霸权取代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也就是说,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主动思维。
  比如,我往往在鉴赏课学习前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和本科气氛相关的音乐或高清图片,提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心理,例在学习《敦煌莫高窟壁画》时,我在课堂导人部分即结合学生已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创设《飞天》的教学情境:“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段精美绝伦的舞蹈,想必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共同来重温一下它的艺术魅力(出示舞蹈课件)在这里唯美主义得到了尽情的体现。”
  在整个人美版的鉴赏教材中,《中国民间美术》一课较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民间美术作为劳动人民群体的创造在民间代代相传,历经了于百年的历史,遵循者自身发展的规律生生不息,它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更贴近于生活。生长在此的孩子们是最熟悉不过和易于理解掌握的了。对学生来说书本上的门神,灶爷,泥制玩具,月饼模型等都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我问学生本地还有哪些民间作品时。班内有个女同学怯生生地回答:“老师,我脚上的绣花鞋是不是也算一件艺术品?”在全班同学的笑声中,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小时候还有一个绣有五毒图案的肚兜呢。”下面又是一阵大笑。得到了我的肯定之后,许多同学思维大开,讨论热烈。很多民间艺术品被同学们记忆搜集出来,如:编制的篮、筐、虎头帽、虎头鞋、正月十五的花灯、胶泥土捏制的小响哨等等。
  实践明确告诉我们:把复杂的美术知识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有效地交流给学生是教师的责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
  二、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就美术教学内容而言,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定会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环节,可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一课中的秦陵兵马俑,龙门石窟,山西晋祠等对手乡村孩子来说是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但本课中提到了汉代的陵墓雕塑文化,就为教师渗人乡土教学提供了条件。砀山一带是汉家故里,(如芒砀山上的刘邦斩蛇处、梁王墓葬等)周边处处留下了汉文化的足迹。较易于教师利用当地文化来诠释它的内涵。我校有些住在芒砀山周围的学生,不用我讲他们自己像如数家珍般能说出梁孝王墓里的件件石刻作品,讲述本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我拍自徐州博物馆的资料片(砀山历史上曾属于徐州,50年代改属安徽宿县专署。至今两地口音习俗仍保持不变,来往依旧频繁,故学生较熟悉,仍视为本乡),从整齐的汉俑队伍解读中,我们可以想象感受到秦陵的壮观,汉墓石雕的庄重威武。课后学生利用挖来的胶泥制作了一些俑人,把几个班学生的作品摆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阵容。由学生亲自去体验制作美术作品胜过教师讲 遍空洞的理论。对课本他们不再感到遥不可触,反而认为美术课很有趣味性。
  高中人美版教材第九课中讲到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我顺势提到了砀山2001年出土的女尸,她是我国出土时极为罕见的湿尸,比马王堆女尸在地下保存的更完好。全班学生马上有了激烈反映:“我亲自看到了,可惜她的陪葬珠宝都被哄抬一空。”“耳朵也被撕裂了,牙都被撬了”(此事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成《香尸迷案》。)我就势对他们进行文物责任感的教育,完善她们的人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一致谴责那些光天化日下抢取文物的乡人。由于砀山不具备对女尸保护的条件,只能在外地寄存的事实同样在学生中掀起了风波,激励着他们以后要为砀山的落后改造家乡面貌。
  三、针对学生的疑问点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知识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的讲授,而是在于帮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教师在生产知识中扮演“产婆”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这是积极思考的结果。
  比如《中国花鸟画》中,在欣赏完朱耷《荷石水禽图》时,有的学生提出:朱耷的禽鸟为什么眼睛老是朝上和翻白眼哪?为此我组织四组同学进行讨论:描述(你看到了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想);理解(作者想表现什么);评论(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根据讨论的情况,教师适时插入视频——京剧《朱耷》。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和体验视频后,终于明白了朱耷的创作心略历程! (他又称八大山人,是明皇室宁王后裔,分封南昌,明亡后出家为僧,别号雪个,驴汉,个山驴等),是他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表现空间,充分体现了花鸟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点,在世界美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再如,在讲到《敦煌莫高窟壁画》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为什么很多壁画的颜色这么淡?而有些壁画经历了于年为何色彩依然光彩如新?为什么洞窟要凿在山崖上?这么陡峭的石坡当时的人是怎么凿的?壁画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多是女性化的形象等等。面对每节课学生提的很多新问题,教师只有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探索新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经验,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揣摩和推測。
  四、善待学生的差异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理解程度的差异,有意志品质的差异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学生的差异,应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教学互动设计。
  讲述完《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内容之后,有位同学突然冒出一句话:“欧米艾尔只不过是一个出卖肉体的老妓女,真是罪有应得啊。”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生气,发现这正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好切人点,于是,我从学情出发,即时组织了一场以“评欧米艾尔丑与美”的小型辩论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在辩论中思考,最后,对欧米艾尔丑与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并且学会了正确全面地评价雕塑人物的观点。再如讲述《敦煌莫高窟壁画》欣赏课时,“说起敦煌,我不得不提起一个于古罪人王圆築道士,是他使藏经洞的六万余件文物几乎丧失殆尽,”时,一石激起干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调整思路,组织同学们评价这一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于个读者,就有一于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审美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去看艺术作品,努力使学生时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元代画家倪瓒的《七君子图》,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题材?怎么画的?造型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运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陸、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课堂实例说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较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美术课堂注入了活力。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中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选择;师生就会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
  [2]《论语》,
  [3]《怎样做大众的教师》,
  [4]《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其他文献
去年10月的一天,我在上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当时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文中最能表现余秋雨先生悲愤情感的是那句话?有一个女同学找出了课文中的一段话:“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泥巴。”这时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觉得这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四册的写作内容是指导学生练习撰写议论文。教学中,同行们感喟道:通过议论文的教学,今年所教高一的大多数学生竟然写不出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据笔者教学议论文的尝试和经验,本届学生之所以写作议论文出现上述毛病,除了思想认识水平的原因外,概括地说,更多的是高中教材和其他大中专写作教材的理论缺陷在教学中应用所造成的;具体地说,是忽略了传统议论文教学中应重提的两个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
近几年来,央视“百家讲坛”火爆荧屏,在人文基础学科颇受冷落的时代竟掀起了读史热,易中天、纪连海、袁腾飞一讲成名、人气飙升,成为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声情并茂,激情四射,条理清晰,思维缜密,论从史出,推断严谨的“说史”新方式,让百姓如清风扑面,又如清夜闻钟,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说呀!反观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成了“一潭死水”,学生死记硬背,埋头笔记。何以形成如
【内容摘要】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但这一环节却容易被老师们所忽略。本文对导入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就这些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吸引人的开篇。同样如此,一节好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头。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就是第一个环节。这个
【内容摘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生源素质的制约,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落后于其他学生,变成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学困生”。本文试对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促使其转化的策略作探讨。  【关键词】英语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英语学困生是指在现实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在同等的认知条件下,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由于他们的存在,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课堂评价语是指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那么,究竟该怎样使用我们的评价语呢?  一、准确指向性语言  评价语言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语言的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它,学生可以了解自
【内容摘要】在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大力推进的今天,方言用语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本文以赣南客家方言为范围,选取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用字为例,在归纳本方言用语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做好的规范工作。  【关键词】方言用语 书面表达 规范  正确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但由于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使各个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方言。方言作为当地人民的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语文试卷,凸显新课程理念,注重人文素养的考查,同时又较好地表现出地域特色。研读整份试卷,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命题者在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其中尤以作文题的设置,与前几年相比,为一可喜跨越。  一、五年的美丽嬗变  五年光阴,一道作文题完成从青涩到韵致的蜕变,实现从平凡到魅力的改变,演绎从充满生机和力量的蛹到美丽蝴蝶的华丽嬗变。  回顾安徽省高考语
【内容摘要】在阅读教学中,体验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情感的内化,推动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享受心灵共振的情趣。  【关键词】体验 阅读教学 个性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幸蒙上了太多的功利主义的尘埃。那些灵动可人、意蕴丰赡的作品早已被放血,剥皮和剔骨,成为晾晒风干的“腊制品”。这主要是漠视学生情感、忽略学生个性体验所至。《语文课程标准》中就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