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宏观教育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变革创新,在教学方法模式上重新构建。问题导学作为一种强化学生学习思考的模式,近年来得到很多教师的关注,在小学数学中也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针对问题导学的内涵展开分析,探讨其具备的教学作用,然后反思目前问题导学实施中存在的短板不足,最后提出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内涵;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59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都处在一种较为局限的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逐渐背离,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活动。问题导学是伴随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其关注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问题导学这种模式合理运用,让数学课程教学可以构建起全新的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所谓的问题导学,简单来说就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导学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课型的教学模式建构,即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和课中的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小结等六大步骤有机构成的“三环六步”教学流程中师生的具体操作范式。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建构“问题或问题群落”及其学习情境;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引”与“学习”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让师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自我培养、价值观的自我确立。
长时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处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参与并不强,很多时候就是单纯听教师讲解,然后进行一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往往只是单纯对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和运用,理解并不深入。在遭遇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就难以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具备主体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切实参与到学习之中。因此,问题导学这一模式得以应运而生,通过设计多样化、趣味化、开放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立足问题展开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作用。
(二)教学作用
问题导学这种模式,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能够切实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问题导学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对数学知识形成理解和掌握。而这一特点,正好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如此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其次,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学具有多样化的实现方式,将这些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可以保持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强化学生互動,活跃课堂氛围。问题导学的实施,需要关注到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采用讨论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从而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当前小学数学实施问题导学存在的不足
问题导学本身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未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反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问题导学实施存在的不足,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问题导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实现自主学习。然而,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设置问题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理解上的偏差,会导致教学实施产生较大的差异,距离问题导学的本质越来越远,只是增加课堂提问的次数,却忽略学生的自主性。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活动并未脱离传统,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并不符合问题导学的核心思想。所以,要想让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取得可观的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导学方法单一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从具体实践来讲,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交替使用不同的问题导学策略,这样可以让课堂始终保持动态,给学生新颖的学习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长期保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的运用,所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逐渐降低。所以,要想确保问题导学持续发挥作用,教师需要在导学方法上实现多样化构建,在数学问题和学生学习之间构建多种“沟通”渠道。
(三)问题设计不合理
问题导学,还需要关注到问题的设计。结合小学生的学情,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的问题还需要和教学内容保持契合,要能够准确反映出课本上的知识重点。同时,教师还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一些教师的问题设计缺少趣味性,素材内容不够丰富,还有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缺乏明显的梯度,不能达到由浅入深的效果。对于这些不合理的问题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予以优化改进。 三、小学数学教学践行问题导学的可行策略
针对目前问题导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形成认识,以这些短板为导向,对问题导学予以优化运用,确保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作用。
(一)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对应的问题,从简单到困难,从理论到实践,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1)什么叫因数?(2)什么叫倍数?(3)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区别?(4)数字18有哪些因数?(5)数字2在20内有几个倍数?(6)现有3、4、6、12、15、18、24、28这几个数字,那么其中有几组因数关系和倍数关系?像这样设计多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将问题引入进来,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阅读,掌握基本的问题要求,然后指引学生结合问题,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展开学习,一边学习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边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在学生展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给学生一些点拨启发,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效学习。
(二)构建多样化的问题导学方式
问题导学,除了通过常规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外,还需要在方法形式上实现多样化构建,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展开问题导学,让课堂保持新颖有趣。第一,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平面化的教学缺乏兴趣,而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视频等不同类型的素材,具有直观性,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导入问题,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驱动下展开学习。第二,可以构建情境表演导入学习。问题导学的实施,还可以将问题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代入情境中的角色展开表演,通过表演切身感受其中的问题,同时并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完混合运算之后,教师可以构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小红与小华3人去便利店买零食,小明买了2袋瓜子(每袋5元),3袋薯片(每袋4元)以及3个雪糕(每个3元),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29元。小红说钱找错了,小华说没有,那么你支持谁呢?构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分别代入小红、小明、小华与收银员的角色,展开表演,在表演中对其中的混合运算问题展开探讨,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合理设计问题保证学习效果
在问题导学的实施中,还需要关注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花心思,结合新颖有趣的素材,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问题,这样可以切实发挥出导学作用,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此教学内容涉及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等知识点。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游戏素材来构建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目前,不少小学生对一些电子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游戏中的人物或是素材,融入图形平移或是轴对称的知识设计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其中。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基于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现象,或者是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来设计问题,保持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问题下实现有效的学习。
四、结语
问题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对问题导学的实施予以优化构建,将其有效融入数学课堂,驱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小平.“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數学课堂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8(42).
[2]李薇.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
[3]张晓燕.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初探[J].数学大世界,2018(8).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雒红梅(1980.12— ),女,汉族,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内涵;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59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都处在一种较为局限的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逐渐背离,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活动。问题导学是伴随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其关注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问题导学这种模式合理运用,让数学课程教学可以构建起全新的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所谓的问题导学,简单来说就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导学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课型的教学模式建构,即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和课中的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小结等六大步骤有机构成的“三环六步”教学流程中师生的具体操作范式。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建构“问题或问题群落”及其学习情境;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引”与“学习”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让师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自我培养、价值观的自我确立。
长时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处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参与并不强,很多时候就是单纯听教师讲解,然后进行一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往往只是单纯对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和运用,理解并不深入。在遭遇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就难以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具备主体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切实参与到学习之中。因此,问题导学这一模式得以应运而生,通过设计多样化、趣味化、开放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立足问题展开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作用。
(二)教学作用
问题导学这种模式,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能够切实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问题导学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对数学知识形成理解和掌握。而这一特点,正好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如此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其次,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学具有多样化的实现方式,将这些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可以保持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强化学生互動,活跃课堂氛围。问题导学的实施,需要关注到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采用讨论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从而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当前小学数学实施问题导学存在的不足
问题导学本身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未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反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问题导学实施存在的不足,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问题导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实现自主学习。然而,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设置问题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理解上的偏差,会导致教学实施产生较大的差异,距离问题导学的本质越来越远,只是增加课堂提问的次数,却忽略学生的自主性。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活动并未脱离传统,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并不符合问题导学的核心思想。所以,要想让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取得可观的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导学方法单一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从具体实践来讲,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交替使用不同的问题导学策略,这样可以让课堂始终保持动态,给学生新颖的学习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长期保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的运用,所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逐渐降低。所以,要想确保问题导学持续发挥作用,教师需要在导学方法上实现多样化构建,在数学问题和学生学习之间构建多种“沟通”渠道。
(三)问题设计不合理
问题导学,还需要关注到问题的设计。结合小学生的学情,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的问题还需要和教学内容保持契合,要能够准确反映出课本上的知识重点。同时,教师还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一些教师的问题设计缺少趣味性,素材内容不够丰富,还有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缺乏明显的梯度,不能达到由浅入深的效果。对于这些不合理的问题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予以优化改进。 三、小学数学教学践行问题导学的可行策略
针对目前问题导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形成认识,以这些短板为导向,对问题导学予以优化运用,确保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作用。
(一)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对应的问题,从简单到困难,从理论到实践,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1)什么叫因数?(2)什么叫倍数?(3)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区别?(4)数字18有哪些因数?(5)数字2在20内有几个倍数?(6)现有3、4、6、12、15、18、24、28这几个数字,那么其中有几组因数关系和倍数关系?像这样设计多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将问题引入进来,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阅读,掌握基本的问题要求,然后指引学生结合问题,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展开学习,一边学习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边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在学生展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给学生一些点拨启发,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效学习。
(二)构建多样化的问题导学方式
问题导学,除了通过常规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外,还需要在方法形式上实现多样化构建,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展开问题导学,让课堂保持新颖有趣。第一,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平面化的教学缺乏兴趣,而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视频等不同类型的素材,具有直观性,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导入问题,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驱动下展开学习。第二,可以构建情境表演导入学习。问题导学的实施,还可以将问题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代入情境中的角色展开表演,通过表演切身感受其中的问题,同时并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完混合运算之后,教师可以构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小红与小华3人去便利店买零食,小明买了2袋瓜子(每袋5元),3袋薯片(每袋4元)以及3个雪糕(每个3元),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29元。小红说钱找错了,小华说没有,那么你支持谁呢?构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分别代入小红、小明、小华与收银员的角色,展开表演,在表演中对其中的混合运算问题展开探讨,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合理设计问题保证学习效果
在问题导学的实施中,还需要关注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花心思,结合新颖有趣的素材,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问题,这样可以切实发挥出导学作用,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此教学内容涉及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等知识点。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游戏素材来构建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目前,不少小学生对一些电子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游戏中的人物或是素材,融入图形平移或是轴对称的知识设计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其中。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基于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现象,或者是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来设计问题,保持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问题下实现有效的学习。
四、结语
问题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对问题导学的实施予以优化构建,将其有效融入数学课堂,驱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小平.“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數学课堂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8(42).
[2]李薇.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
[3]张晓燕.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初探[J].数学大世界,2018(8).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雒红梅(1980.12— ),女,汉族,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