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事检察监督的概念及性质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读语有云:“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意味着任何享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的可能,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就必须以此权力来制约彼权力,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力也不例外的应该受到制衡和监督。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赋予我国检察机关国家法律监督者的地位,同时民事诉讼法中也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权力,可见,从立法上已经确立了以检察权制约审判权的模式。然而,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实施其监督权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可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艰难曲折过程,直到2007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也只是在总则中原则性地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的行使监督权,遗憾的是在分则中又将检察监督限定为诉讼后审判监督的“抗诉”,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一、民事检察监督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民事检察监督应受重视的呼声日益响亮,由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民事检察监督的研究。对究竟何为民事检察监督,学界的表述各不相同,迄今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总体来说,有以下这样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观点一,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即: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一方面有权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以及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实施诉讼监督,另一方面有权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民事实体活动进行一般监督,这两方面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应有的组成部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己。
  观点二,指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诉讼违法行为和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即:民事检察监督是指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诉讼违法行为和民事审判活动所进行的法律监督,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直接作用于民事裁判权的监督,是基于法律监督权而产生的权力,包括起诉权、参诉权、抗诉权、纠正违法权和检察建议权。
  观点三,指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的监督;即:民事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的监督。
  观点四,指检察机关通过抗诉启动法院再审纠正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法院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提出抗诉,要求法院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
  上述的各种观点以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对象、方式的大小为判断标准,概括出了不同的定义。观点一中监督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了民事实体及诉讼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这种定义不只是局限于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行为,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关于民事的行为活动都被纳入了民事检察监督的范畴,是学界关于民事检察监督最为广泛的定义。观点二中概括了审判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监督方式,表面上看这种界定似乎比较合理科学,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无论监督的权限有多宽泛,民事违法行为始终是发生在民事审判活动过程中 ,没有必要在定义中单独列出,避免总概念与子概念的重复出现。观点三中将监督的范围限制于民事审判活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界定,主要是源于民事訴讼法总则的规定,作为指导整部法律的总原则,这种理解似乎符合立法的本意,但却与宪法中的根本性规定相违背。观点四中将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局限于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而监督方式就只有抗诉,这一定义源自于民事诉讼法分则的规定,是一种事后救济方式;这种观点可以说是所有观点中最狭窄的定义,与设置民事检察监督的目的显然是不符的,抗诉不能囊括民事检察监督的内涵。由于学界对民事检察监督的概念众说纷绘,使得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举步艰难,因此,要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必要先理清其概念。
  基于以上分析,虽然学界对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对象、方式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是指检察机关依据法律的规定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的监督。我国宪法第129条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同时民事诉讼法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因此,民事检察监督不应当仅仅是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更不应当局限于民事抗诉这种形式。民事检察监督的实质是以检察权制约审判权,民事检察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民事诉讼实施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这一概念与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将在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的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相一致。本次修改民事检察监督坚持了全面监督的原则,化解了以往民事检察监督总则与分则立法上存在的矛盾,使该制度不断趋于完善。
  二、民事检察监督的性质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权之一部分,检察权的性质也必然决定了民事检察监督的属性。长期以来,学界对检察权的性质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一是行政权说。与作为司法机关的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监督关系不同,检察机关的组织结构之间从上到下形成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指挥监督模式,体现了典型的行政关系,下级的检察院有服从上级领导的义务;在西方政制结构中将立法、行政、司法划分为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模式,检察权与立法权、司法权相互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检察官代表政府在参与诉讼,代表行政机关对审判机关实施监督制衡。二是司法权说。认为正如法官行使审判权一样,检察官行使另一种重要的司法职能检察权,二者具有等同性仅仅是同质不同职而已。三是混合说。该说认为,检察权兼具司法和行政双重属性,一方面检察机关上下一体的领导与被领导指挥关系,突出体现了检察权的行政性。另一方面,检察官在诉讼活动中依职权独立地行使职责,具有不受行政长官的牵制的独立性,表现出了司法权独立性的显著特征。四是法律监督权说。这种观点认为,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显然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检察机关履行的是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国民法律意识和素质正在不断的提高,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之下,绝大多数公民都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目前来看,快节奏的生活使离婚情况在最近几年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就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问题 方法 分析与研究  前 言  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
期刊
【摘 要】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金融的发展,并能促进金融机构对风险的防范程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这一机制处于缺位状态,这极大地影响了金融监管的实际效果。尤其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兼管机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本文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
期刊
大众传媒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总的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地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青少年最易受不良传媒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一、不良传媒与犯罪传播的关系  1.传媒中存在大量犯罪信息的原因  通常,大众传播媒介涉及犯罪案件内容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加强法制教育、震慑犯罪分子,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预防犯罪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大众传媒产业还没有完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高
期刊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主要见诸第51条。我国物权法采纳了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是以此题中“我国合同法”之“合同”仅限于债权合同。这是本文对我国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问题展开讨论的前提。  一、无权处分的概念解析——部分共有人对共有物的擅自处分是否属于无权处分?  我国合同法对无权处分的明确规定即第51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
期刊
【摘 要】 动律是形成特色风格的舞蹈动作的运行规律,是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当中观众所能从中感受到的内在之美;是形成民间舞蹈风格核心的本质,透露出蒙古族“筷子舞”最耀眼、出众的民族属性。动律是舞蹈的灵魂,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个性、风格特点、风俗习惯和审美特征。  【關键词】 筷子舞 动律特征 绕圆动律 拧倾动律  蒙古族“筷子舞”上身端庄稳重、步伐平稳、动作优雅,在“筷子舞”表演中经常可以看
期刊
【摘 要】 资产证券化是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促进资产证券化刻不容缓。资产证券化扩展了银行融资的方式,增强了流动性,保证了金融稳定发展。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系统已经渐渐熟悉资产证券化的运作,也受到了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好处。资产证券化已经步入正轨,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开阔。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资产证券化  1 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缺
期刊
【摘 要】 保险合同中格式条款被大量使用,与之相伴的,除外规定的使用概率也很大,但是,实践中除外规定的适用存在很多误区,包括:将其适用于非格式条款;将其与保险责任范围条款混同;将因果关系要求适用于状态免责条款。  【关键词】 保险合同 格式条款 除外规定 适用困境  一、保险人应当履行的告知义务  保险人在保险活动中具有告知义务,保险人未履行告知义务的,应当承担法律后果,保险人对格式条款或免责条款
期刊
【摘 要】 民国是我国监狱改良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感化教育制度又具有明显区别于封建社会的显著特色,作为民国监狱改良标志性人物的王元增在少年犯感化教育思想制度上的有着重大贡献。对其感化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便于我们更好地解放思想,以更为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的感化教育制度,为监狱的监管改造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少年犯 感化教育 启示  一、王元增少年犯感化教育制度的内容  (一)感化教
期刊
(一)关于刑法调控的合理范围  现代刑法理论中,犯罪一般被分为三类,即侵犯个体法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与侵犯国家法益的犯罪。故而,谁是被害人对立法工作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其间会涉及两个相互对应的问题:一是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害人究竟是个人还是集体;二是行为是实害性犯罪还是危险类犯罪。一般来说,法益主体是个人的犯罪对应于实害性犯罪,而危险类犯罪则只出现在侵害集体法益的犯罪之中。因而,如果某种反个
期刊
公益诉讼,顾名思义,公益指的是公共利益,这里不仅涵盖了各种非个人的利益,它是相对与私人利益相对的概念,专指的是不以保障自身权益,由专门的机关、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向法院提起的,维护国家、社会共同利益为任务,追究侵害该利益行为者责任的诉讼程序的总称。该定义中的公益诉讼是从超越部门法的具体限制概括的角度来进行的界定。具体在制订的法律中,往往在诉讼主体中会有所删减,比如,目前在新《民事诉讼法》上,就将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