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着眼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摆脱“学生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语文阅读惨遭扼杀,忽视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三大障碍,让学生体验生活,走进自然,品读美文,积累作文基石,进而通过系统训练,逐次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文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除了按照老师讲的“技巧”和“套路”涂鸦,以及硬背几篇范文来应对,还能写出什么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语文情感和写作能力,实现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真正提升,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体验社会生活,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如今,孩子们上下学有人接送,学校家庭又是全封闭环境,双休日又疲于应付海量的作业。哪里还有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啊!完完全全就是“套中人”“笼中鸟”。因此,我们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观察环境,体验生活。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学会感悟。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收获经验,描绘世界,抒发情感。例如,围绕一年四季的变化,可以指导孩子们走进学校花园和家乡田野,观察描绘草木荣枯和庄稼变化;又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可以指导孩子们依据法律和道德,来进行思考评判;再如,通过一些团队活动,可以来体验场景,感悟收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叙述经过,分析事理……此外,要充分利用春游、运动会、艺术周、报告会、参观等活动,为孩子们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畅游阅读之海,积累丰富的作文语言与素材
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等名句,都佐证了阅读与写作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则让阅读与写作隔河相望,“貌合神离”。语文课堂鲜有系统而广泛的阅读。尤其在广大农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是名存实亡,“铁将军把门”。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代替学生收集若干篇“经典”,网罗些“素材”。即使是阅读教学课,老师也是疲于各种考试训练,传授些所谓的阅读理解“应试技巧”。远离了作品,远离了图书馆,孩子们失去了系统阅读机会,更谈何阅读兴趣和习惯?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呢?首先,要重视上好阅读课。在课程改革中加重阅读课的分量,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课程实施计划,每节阅读课都要有目的有内容。阅读课主要任务是指导孩子学会“怎么读”。阅读课要坚持不懈,潜移默化,才能取得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近几年标准化建设增添了许多图书资料),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图书馆自主阅读活动,每两周安排一次借书活动,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量化评比。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如,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作品点评会、美文朗诵比赛等等,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针对初高中学生,建议家长帮助订阅《读者》之类的杂志和报纸,而小学生则可以帮助订购《少年文艺》《故事会》之类。当孩子的阅读兴趣浓厚了,习惯也就养成了,进而也可以抵制其他一些社会不良事物的诱惑。
曾国藩曾说“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意思即做学问就像炖肉,先用猛火,先要广泛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用文火,静下心来研究。对于学写作文而言,这个过程就是大量的阅读。书读多了,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开阔了,词汇和素材也丰富了,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增强了。写作模仿与创作能力自然而然随之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循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提高。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是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语文老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练笔”。平时要强调让学生坚持记日记、写周记,每天都去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事物景等。“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
其次是“仿写”。在阅读的基础上,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这是基本规律。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和目标不宜太高。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仿词仿句开始,逐步到模仿各种文体写作。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教会孩子仿写。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过渡句的巧妙运用,仿写《从教室到操场》、《从家里到学校》;学习了《春》,模仿其中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写作《夏》《冬》等。这样的模仿习作,既有亲身经历,又有文可依,既有章可循,又能拓宽视野,学生自然陶醉其中不觉得“苦”了。
第三加强系统训练。写作能力训练非一蹴而就,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语文老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拟定系统的“写作步骤训练”“文体训练”和“主题训练”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展开去。例如,初中阶段要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的能力,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评改文章的习惯等等。又如,根据各学段学生基础来确定不同的主题训练:小学生初学作文,可以写《我的家庭》《我的老师》等简单概述文;高年级的可以写《美丽的校园》等描写性文章;初中时可以写《我入团了》(带有抒情性的文章),初三的学生则可以写《初中生活的苦与乐》(叙议结合的文章)。此外,更细化的专题训练也十分必要,如记叙文就可以分别练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等。经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扎扎实实得到提高。
总之,着眼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摆脱“学生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语文阅读惨遭扼杀,忽视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三大障碍,让学生体验生活,走进自然,品读美文,积累作文基石,进而通过系统训练,逐次提升写作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也是学生真心喜欢的。况且这样的教学并不妨碍学业成绩提升,可以大力倡导!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文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除了按照老师讲的“技巧”和“套路”涂鸦,以及硬背几篇范文来应对,还能写出什么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语文情感和写作能力,实现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真正提升,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体验社会生活,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如今,孩子们上下学有人接送,学校家庭又是全封闭环境,双休日又疲于应付海量的作业。哪里还有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啊!完完全全就是“套中人”“笼中鸟”。因此,我们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观察环境,体验生活。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学会感悟。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收获经验,描绘世界,抒发情感。例如,围绕一年四季的变化,可以指导孩子们走进学校花园和家乡田野,观察描绘草木荣枯和庄稼变化;又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可以指导孩子们依据法律和道德,来进行思考评判;再如,通过一些团队活动,可以来体验场景,感悟收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叙述经过,分析事理……此外,要充分利用春游、运动会、艺术周、报告会、参观等活动,为孩子们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畅游阅读之海,积累丰富的作文语言与素材
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等名句,都佐证了阅读与写作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则让阅读与写作隔河相望,“貌合神离”。语文课堂鲜有系统而广泛的阅读。尤其在广大农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是名存实亡,“铁将军把门”。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代替学生收集若干篇“经典”,网罗些“素材”。即使是阅读教学课,老师也是疲于各种考试训练,传授些所谓的阅读理解“应试技巧”。远离了作品,远离了图书馆,孩子们失去了系统阅读机会,更谈何阅读兴趣和习惯?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呢?首先,要重视上好阅读课。在课程改革中加重阅读课的分量,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课程实施计划,每节阅读课都要有目的有内容。阅读课主要任务是指导孩子学会“怎么读”。阅读课要坚持不懈,潜移默化,才能取得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近几年标准化建设增添了许多图书资料),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图书馆自主阅读活动,每两周安排一次借书活动,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量化评比。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如,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作品点评会、美文朗诵比赛等等,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针对初高中学生,建议家长帮助订阅《读者》之类的杂志和报纸,而小学生则可以帮助订购《少年文艺》《故事会》之类。当孩子的阅读兴趣浓厚了,习惯也就养成了,进而也可以抵制其他一些社会不良事物的诱惑。
曾国藩曾说“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意思即做学问就像炖肉,先用猛火,先要广泛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用文火,静下心来研究。对于学写作文而言,这个过程就是大量的阅读。书读多了,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开阔了,词汇和素材也丰富了,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增强了。写作模仿与创作能力自然而然随之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循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提高。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是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语文老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练笔”。平时要强调让学生坚持记日记、写周记,每天都去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事物景等。“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
其次是“仿写”。在阅读的基础上,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这是基本规律。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和目标不宜太高。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仿词仿句开始,逐步到模仿各种文体写作。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教会孩子仿写。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过渡句的巧妙运用,仿写《从教室到操场》、《从家里到学校》;学习了《春》,模仿其中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写作《夏》《冬》等。这样的模仿习作,既有亲身经历,又有文可依,既有章可循,又能拓宽视野,学生自然陶醉其中不觉得“苦”了。
第三加强系统训练。写作能力训练非一蹴而就,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语文老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拟定系统的“写作步骤训练”“文体训练”和“主题训练”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展开去。例如,初中阶段要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的能力,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评改文章的习惯等等。又如,根据各学段学生基础来确定不同的主题训练:小学生初学作文,可以写《我的家庭》《我的老师》等简单概述文;高年级的可以写《美丽的校园》等描写性文章;初中时可以写《我入团了》(带有抒情性的文章),初三的学生则可以写《初中生活的苦与乐》(叙议结合的文章)。此外,更细化的专题训练也十分必要,如记叙文就可以分别练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等。经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扎扎实实得到提高。
总之,着眼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摆脱“学生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语文阅读惨遭扼杀,忽视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三大障碍,让学生体验生活,走进自然,品读美文,积累作文基石,进而通过系统训练,逐次提升写作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也是学生真心喜欢的。况且这样的教学并不妨碍学业成绩提升,可以大力倡导!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