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的培训是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关键。只有完善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党培育合格的党员。本文先是介绍了目前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又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实现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
在新时期,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的培训工作,并始终贯彻马列主义、三个代表,从而提升基层党员的素质。 尤其是要创新党校教育的培训工作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党校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党员教育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
一、目前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缺乏长期性
当前高校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时主要是以学生入党前的培训为主,且主要是采取广泛的、大面积的培训方式。党员教育的培训工作周期又比较短,无法保持其长期性。
(二)忽视了再教育
高校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入党前。虽然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较为严格,但是每年高校都会选出一大批预备党员,然后再集中进行当前培训。但是在学生由预备党员转变为正式党员之后,培养活动就会大大减少。显然,党员教育培训的再教育工作并不完善。
(三)学生党员干部的自学能力较弱
多数学生在完成正式党员的培训之后,不会再重视后续的学习。而且多数学校在进行学生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时,也并不重视创新培训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培训工作的效率。
二、实现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重视学生基层干部的选拔
学生基层干部是学校党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非常重要。在新时期,应当重视创新党员基层干部的管理制度,并重点加强基层学生党员干部的选拔,以充实高效党员建设组织。
学生基层干部是直接服务于学生,接受党委派的基层党员群众。况且习主席曾经强调要关心基层、深入基层。因而应当重视选拔一次素质过硬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选拔工作可以分成三步:一是观察并培育。优秀的学生基本党员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能力、品质。尤其是要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够组织协调一些党建工作。对于这样的学生,基层党委还应当重视培育,给予较多的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对党务工作的熟悉度。二是考察并实践。在完成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观察和培育之后,就可以锁定目标开展考察工作。如将这些优秀学生充实到基层组织中,并督促其参与到基层党建工作中。俗话说:实践使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为了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进入党基层组织的能力,就应该开展实践活动。三是长期培养,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可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举之中。同时,高校应当重视创设长期培养制度,加强精细业务的指导,以使学生党员干部能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总的来说,高校应当重视在学生中选出基层党员干部,以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培训和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高校的党员工作。
(二)完善考核制度
学生党员基层干部主要是来自于高校优秀在校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基层党组织管理中比较侧重于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因而,为了促使学生基层党员干部能够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校基层党组织应完善考核制度,达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
完善考核制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权重。考核指标的制定应当从党建工作出发,并结合党员实际。如从党员的纪律性、服务性、奉献精神等四个方面来制定考核制作,并保证每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权重是相等的。二是确定考核主体和时间。显然,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属于考核主体。考核者可以是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等。考核时间可以设定为每个学年的6月和12月。但是具体的仍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来制定。如某高校党支部制定专门“两学一做”学分认定积分登记表,由专人负责学分认定工作,每参加一次学习活动认定2个学分。通过定制度、细标准、强考核、量学分分,实现党员学习精细化、差异化管理。对照《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在入党、转正,评优评先等方面都必须参加相应次数理论和实践学习,完成所在阶段考核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认定结果,相继评定前10%的月度、季度、学期、学年“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之星”、“党员学习之星”,对“总学分”不达标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都有相应制度教育和惩戒。
(三)完善激励制度
完善学生基层党员激励制度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尤其是能够促进党员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更近一层。完善激励制度可以从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三个方实现。
首先,可以对一些政治理论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基本党员可以实施政治激励。主要方法就是推荐学生到党校进行实习培训,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的党的修养。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到学院的党务工作中区,从而加强学生的群众基础,并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如果在学校假期期间,还可以推荐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党务工作中。其次,在完成考核之后,对于一些成绩比较突出,其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给予荣誉称号。同时也可以实行身份挂牌制度,提升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最后,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可以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便能够提高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到党务工作中的积极性。总之,为了保证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应当完善学生基层党员激励制度,以充分挖掘出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潜力。
三、总 结
综上所述,学生基层党员干部是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学校党组织应当转变培训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并重视学生基层干部的选拔、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实现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为我党输送更多的优秀党员。
参考文献:
[1]王晓茜,董润芸.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研究[J].山西青年,2016,09:22-23.
[2]康凤.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
在新时期,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的培训工作,并始终贯彻马列主义、三个代表,从而提升基层党员的素质。 尤其是要创新党校教育的培训工作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党校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党员教育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
一、目前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缺乏长期性
当前高校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时主要是以学生入党前的培训为主,且主要是采取广泛的、大面积的培训方式。党员教育的培训工作周期又比较短,无法保持其长期性。
(二)忽视了再教育
高校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入党前。虽然高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较为严格,但是每年高校都会选出一大批预备党员,然后再集中进行当前培训。但是在学生由预备党员转变为正式党员之后,培养活动就会大大减少。显然,党员教育培训的再教育工作并不完善。
(三)学生党员干部的自学能力较弱
多数学生在完成正式党员的培训之后,不会再重视后续的学习。而且多数学校在进行学生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时,也并不重视创新培训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培训工作的效率。
二、实现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重视学生基层干部的选拔
学生基层干部是学校党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非常重要。在新时期,应当重视创新党员基层干部的管理制度,并重点加强基层学生党员干部的选拔,以充实高效党员建设组织。
学生基层干部是直接服务于学生,接受党委派的基层党员群众。况且习主席曾经强调要关心基层、深入基层。因而应当重视选拔一次素质过硬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选拔工作可以分成三步:一是观察并培育。优秀的学生基本党员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能力、品质。尤其是要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够组织协调一些党建工作。对于这样的学生,基层党委还应当重视培育,给予较多的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对党务工作的熟悉度。二是考察并实践。在完成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观察和培育之后,就可以锁定目标开展考察工作。如将这些优秀学生充实到基层组织中,并督促其参与到基层党建工作中。俗话说:实践使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为了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进入党基层组织的能力,就应该开展实践活动。三是长期培养,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可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举之中。同时,高校应当重视创设长期培养制度,加强精细业务的指导,以使学生党员干部能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总的来说,高校应当重视在学生中选出基层党员干部,以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培训和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高校的党员工作。
(二)完善考核制度
学生党员基层干部主要是来自于高校优秀在校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基层党组织管理中比较侧重于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因而,为了促使学生基层党员干部能够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校基层党组织应完善考核制度,达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
完善考核制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权重。考核指标的制定应当从党建工作出发,并结合党员实际。如从党员的纪律性、服务性、奉献精神等四个方面来制定考核制作,并保证每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权重是相等的。二是确定考核主体和时间。显然,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属于考核主体。考核者可以是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等。考核时间可以设定为每个学年的6月和12月。但是具体的仍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来制定。如某高校党支部制定专门“两学一做”学分认定积分登记表,由专人负责学分认定工作,每参加一次学习活动认定2个学分。通过定制度、细标准、强考核、量学分分,实现党员学习精细化、差异化管理。对照《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在入党、转正,评优评先等方面都必须参加相应次数理论和实践学习,完成所在阶段考核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认定结果,相继评定前10%的月度、季度、学期、学年“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之星”、“党员学习之星”,对“总学分”不达标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都有相应制度教育和惩戒。
(三)完善激励制度
完善学生基层党员激励制度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尤其是能够促进党员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更近一层。完善激励制度可以从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三个方实现。
首先,可以对一些政治理论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基本党员可以实施政治激励。主要方法就是推荐学生到党校进行实习培训,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的党的修养。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到学院的党务工作中区,从而加强学生的群众基础,并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如果在学校假期期间,还可以推荐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党务工作中。其次,在完成考核之后,对于一些成绩比较突出,其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给予荣誉称号。同时也可以实行身份挂牌制度,提升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最后,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可以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便能够提高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到党务工作中的积极性。总之,为了保证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应当完善学生基层党员激励制度,以充分挖掘出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的潜力。
三、总 结
综上所述,学生基层党员干部是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学校党组织应当转变培训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并重视学生基层干部的选拔、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实现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为我党输送更多的优秀党员。
参考文献:
[1]王晓茜,董润芸.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研究[J].山西青年,2016,09:22-23.
[2]康凤.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