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知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更增加了法律知识的比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未来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农村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律知识教学存在不少困境,本文通过了解这些困境并探究学案在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农村中学法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法律知识教学;学案;应用
  一、探究背景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
  自2016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体现了建设法治中国对青少年法治素养的要求,是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而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年版)》的要求,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也要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
  (二)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教学困境
  法治素养根植于法律知识,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素养的前提。整个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是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习的,学生是主体,而老师是关键,而农村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又存在以下困境:
  老师方面:农村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教师,又缺少相应的学习培训,对法律知识的储备和把握并不到位,因此,对法律知识的讲解、运用甚至表达会有所欠缺。
  学生方面:1.相对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学生觉得法律知识很难。道德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从老师、父母、同学及自己接触的事、物中领会。而法律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专业性强,相对晦涩、陌生,比较难以理解,平时也少从老师、父母及亲友方面获得。
  2.农村学生知识面窄,不了解时事。相对于城市的学生,农村中学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仅来自课本、课堂及学校的一些阅读,平时在家看手机电视电脑,绝大多数也是娱乐方面的,时政新闻更觉枯燥。
  3.农村学生基础太差,理解能力较低。有一部分学生连简单的语句表达都成问题,而一些学生面对一些相似的或不常见的法律名词更是晕头转向。
  因此,老师在讲解法律知识及相关案例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更细致通俗的表达,但课程安排(特别是八年级)的课时又不足,这更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流程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编制的学习方案。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知识,沟通学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教学中学案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1.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我们在设计学案时,会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教师教案的设计及学生的水平而定,没有固定模式,但一般常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知识拓展、课堂练习等部分。比如,在设计《公民的权利》这一课学案时,由于内容较多,重难点分散,笔者就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这个问题,让学生面对众多的学习内容先有个宏观的总体把握,这也是本课重点。而在设计《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学案时,因为有了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为了学生学以致用、上课“一案到底”,笔者把上课导入环节的案例文字也放入了学案形成“课前导入”环节。
  学案的设计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集合本科组教师的智慧,兼顾好知识点的同时,也让老师间把不理解的知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互相交流讨论,为授课做好准备。
  2.学生课前完成
  应用学案的目的之一就是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学生一定要在课前完成学案。课前完成学案能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而学案为课前预习提供了方向,学生通过学案的“自主学习”了解了本课的大概知识结构。针对学生薄弱的基础及教学内容,有些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直接把主要问题和答案列出,答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明确重点内容或关键词句。针对要讨论及拓展的知识,则提醒学生了解、搜集和准备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锻炼其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課堂教学中运用
  课堂是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案设计得再完美,效果如何还要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主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讲:通过学案,教师把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了主要学习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些主要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举例说明或练习等讲清重难点知识、法律专业术语、易错易混知识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比如,讲解清楚 “权利和基本权利”“违法行为的分类”“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
  (2)拓:《道德与法治》新增了很多法律知识,但由于篇幅有限,有些法律知识只有最基本的表述,教师必须通过相关的知识拓展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展知识先展示在学案上,相当于课本知识的延申,教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补充完整学生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学习“人格尊严权”时,新改版的课本只讲到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内容,但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的相关知识却没提及,而这却是中考考点及难点之一,学生有必要掌握。我就在学案中以“知识拓展”环节、以表格形式清楚展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的相关知识,课堂上再举例讲解,提示关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引:建设法治社会,公民不但要知法懂法,更要守法用法,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会遵守法律并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农村学生法治意识薄弱,家长的法治意识同样薄弱,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时,更要引导学生把法律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学案中的“问题讨论”“小组探究”等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设有附属问题——让学生把身边相关的实例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守法用法。
  4.学生复习利用
  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环节整合了知识脉络,“知识拓展”环节补充了相关知识,“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环节锻炼了知识运用,可以说学案提炼又完善了课本相关的知识,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复习材料。而且学生通过学案,很容易再现课堂学习情景,对关键信息和典型案例能再重温,提升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四妹.基于法治素养的初中法律知识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
  [2]学案[OL].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6139970-6353134.html.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的要求,但在小学里却有不少高年级学生还对习作感到困难,对习作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习作。面对这种现状,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积极寻找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高年级习作策略,分别归纳了:积累生活素材;利用思维工具;开展阅读活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等四个方面的指导策略。希望与各位教学同仁一起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
【摘要】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强有力的艺术形态,它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结。小学音乐课程中有大量的古诗新唱曲目,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音乐艺术素养,拓展音乐视野提供了更大空间。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高效开展古诗新唱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古诗新唱  根据
本报综合报道 6月28日,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第七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在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对东莞市2017—2019年科技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创新教育工作。会议表彰了东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82名、优秀组织工作者67名、先进学校56所、先进镇街9个,并为东莞新增的7个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授牌。  三年来,在东莞市教育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群文阅读教学重在使学生关注文本的异同、知识的习得与迁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在对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实施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单元整合;背景价值;实施策略  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就是让师生共同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进行分析和选择,确定议题后,围绕该议题开展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群文阅读就是立足单元对“一组文章”
一、应用案例背景  智而康H.I.E慧爱幼儿健康管理系统是通过智能手环实时上传幼儿监控数据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监控数据进行读取,并根据不同监控设备所在位置生成幼儿的运动轨迹数据等形式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方便家长、幼儿教师、保健医生和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电脑(PC)、微信小程序的形式来实现对幼儿健康信息的收集、检测、反馈等科学的保教管理。保健医生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统计幼
6月6日上午的河口中学,微雨斜飞,一场由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余志君校长主讲的《想象教育本来的样子——活力教育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余志君校长回顾了她“江西—海南—广东”的教学经历,分享了她由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小学语文教研员,最后成為广东省名校长的成长之路上的艰辛与喜悦,尤其是她做校长时创设“创想城”时的理想与追求,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不时赢来掌声与笑声。她
【摘要】挖掘、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教育能力,关乎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班主任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为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创设良好条件,促进他们满怀自信而又自主能动地成长。具体的策略主要有:培养好一个坚强有力的集体核心——班委会;学会一门重要的教育艺术——示弱;运用好一项不可忽视的常规载体——活动。  【关键词】潜能;自信心;自主教育能力;班委会;示弱;
本报综合消息 11月2-3日,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重点工作研讨活动在广州举办,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称“关工委”)主任王玉学出席活动并讲话,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紫露、范海星和各地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秘书长等46人出席活动,关工委副秘書长庄弼主持活动。  王玉学肯定了今年全省“朝阳读书”活动和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他强调,各级教育关工委要加强领导,积极作为,把“党旗引领我成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挖掘课堂教学的生命潜能,创造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营造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试从学习环境、学习空间、学习评价等方面探究小学美术课堂开放式教学空间的构建。  一、开放式教学空间:要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是构建开放式课堂的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开放式课堂就会有形而无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知识深化、培养良好的涵养与道德、培养特长和增长才干的黄金阶段。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较之前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作为高中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遇到挑战与难题,既要有宏观层面的管理意识,注重对班风和学风的管理,又要注意微观层面的管理,强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本文对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