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都是从小开始练习,所以更要把握好少儿舞蹈的教育,现在少儿舞蹈出现误区,小孩子没有小孩的天真、可爱,更多的在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在很多舞蹈中表现爱情、醉酒或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等,已经把少儿舞蹈的形象塑造成成人形象,这主要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去编创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作品。
【关键词】少儿舞蹈;成人化;生理特点;心理需要
2005年出版的《放飞希望——CCTV少儿艺术大赛五年回眸》一书中,收录了两界评委及舞蹈理论家的关于儿童舞蹈的点评文章,其中都提到了儿童舞蹈成人化问题,并积极呼吁今后的少儿舞蹈能改变这种状况。然而几年过去了,这样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现在的儿童舞蹈中,爱情、醉酒、闲情逸致等成人化的内容仍随处可见,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这么舞蹈从业者严肃认真的对待它,解决它。
一、少儿舞蹈的现状概述
(一)模仿成人的少儿舞蹈
我们都知道,舞蹈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感情思想的手段,是表现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这些理论是相对于成人舞蹈来讲的。但现在大多数少儿舞蹈都在模仿,甚至照搬成人舞蹈的内容。例如一部《千手观音》,自从春晚播出以后,几乎各类的少儿艺术演出中,层出不穷,我们不能否定小家伙们演绎的《千手观音》,她们的动作可以比成人做的整齐划一,在绚丽的舞台灯光中把整体舞蹈表现的美轮美焕,在她们的表情中,我们看到的是认真与天真,但看不到舞蹈本身所要表现的,那种佛教的博大精深,更达不到那些残疾女孩所表达的真善美,普渡众生的境界。一个舞蹈节目分别让少儿与成人表演所展现的内容千差万别,寓意当然也大不相同。诸如此类的“硬般”,就像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穿着爸爸的西装、大皮鞋一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当然就是“不合体”,当这种“不合体”一而再的出现,我们的少儿舞蹈编导们是否应该考虑自己的责任,衡量自己的能力呢?
(二)典型的少儿舞蹈教育
又例如,当今各类的少儿“拉丁舞”大赛不断举办,少儿“拉丁舞”培训班比比皆是,看着这些“小大人”们身着盛装,脚登高跟皮鞋,扭动着“伦巴”、“探戈”、“恰恰”,我们为他们的表演惊叹,在惊叹的同时,我们仔细想想,这类的舞蹈适合少儿吗?先不说孩子们能否表达出“拉丁舞”那种“热情”、“奔放”、“爱情”等具体内容,就说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穿着几厘米的高跟鞋,做着成人们的快速高难动作,我们都知道脚上的穴位联系到全身,脚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长时间的穿着高跟鞋跳舞摆动身体,这适合她们的骨骼发育吗?这类的舞蹈属于成人,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不适合少儿,虽然说“一切从娃娃抓起”但我们“抓起”的一定要“正确”、“准确”。
(三)少儿舞蹈的心理、生理年龄期
我国教育学家们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原理,对我国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划分了若干时期:
学前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青年中期——17、18—23岁
青年后期——23—28岁
根据不同时期所呈现的生理、心理特征,我国普通学校划分为五大阶段:幼儿教育阶段(上面所述的学前期——3—7岁);小学教育阶段(童年期——6—12岁);初中教育阶段(少年期——11—15岁);高中教育阶段(青年初期——14—18岁);大学教育阶段(青年中后期——17—28岁)。
而我们在这里所论的是“少儿”,也就是6岁—12岁,小学阶段,也可以说是校园舞,但是是少儿舞蹈的校园舞。
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校园舞蹈教育领域,同时缺乏对学校教育特性的研究,在舞蹈教育中少年与幼儿教育的舞蹈选材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妨碍教育因人施教地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遇到问题,不少时候由于教学方法与内容实施不当,反而带来对人的身心方面损害。
二、少儿舞蹈成人化的弊病
目前校园舞蹈教育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舞蹈教育的滞后,往往不在客观,而在主观——即舞蹈教育工作者,还只停留在埋怨客观之于舞蹈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层面,而缺乏对自身问题的的反省。尽管客观有许多条件尚不尽如人意,但是更不尽如人意的是施展舞蹈教育的老师对这一特殊的教育本身缺少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这些潜在的问题具体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少儿舞蹈美育中的功利化倾向
少儿舞蹈美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人们对少儿舞蹈美育目的的认识不足。其中带有重要的社会原因。整个社会对舞蹈美育认识的浮浅与表面化,使舞蹈在校园开展的功能上不少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比赛,从而使得舞蹈教育主要成为学校的门面,以及为提高升学率的敲门砖,从而舞蹈教育也主要变为“特长生”的教育。由于不少时候舞蹈特长教育忽略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以至于有些“特长生”的学习与人格素质较普通学生为差,甚至在有些学校,“艺术特长生”成为带有一定程度的贬义词,从而使舞蹈教育的本意未能良好的实现。
(二)少儿舞蹈美育中的技术化倾向
重技轻育,是目前少儿舞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开展舞蹈美育的动机不明确,舞蹈老师和家长们在少情况下比较热衷于孩子们掌握技术,拥有“一技之长”,或“绝活”,只关注腰有多软,腿有多高,从而忽略这些技术背后的文化与教育内涵。因此,舞蹈的训练往往就成为一种机械的重复运动,本为解放人的教育,结果反而成为使人变成机器的教育,自然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少儿舞蹈美育中的专业化倾向
教育目标的盲目与思想的含混还导致专业化倾向成为舞蹈美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完全以职业演员的训练取代各种不同职业人群的训练,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层面,都是照搬照套职业训练的经验,从而使舞蹈教育既达不到职业训练的目的,又很少有少儿特色。少儿舞蹈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专业性舞蹈人才为目的,专业化教育对身体条件与技术要求的苛刻,使许多人对舞蹈望而生畏,在困难面前丧失信心,不仅在学习方面畏首畏尾,而且在心理上无法建立起由于成功带来的喜悦与由于自我肯定带来的信心。
四、少儿舞蹈美育中的成年化倾向
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少儿舞蹈教育领域,同时缺乏对学校教育特性的研究,在舞蹈教育中青少年与幼儿教育的舞蹈选材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妨碍教育因人施教地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遇到问题,不少时候由于教学方法与内容实施不当,反而带来对人的身心方面损害。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无需讲述更多的故事情节,不必在意跳动的理由,只须纵情尽兴的释放孩子的天性,是少儿舞蹈的基本准则。也是解决少儿舞蹈成人化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舞蹈心理学》 作者:平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2]《舞蹈教育学》作者:吕艺生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3]《愿少儿舞蹈更加茁壮成长》作者:隆荫培 舞蹈杂志社出版 舞蹈总第310期47页
[4]《实施校园舞蹈美育促进少儿心理发展的方法》作者:佚名网络搜索 更新时间:2008-10-20
[5]《校园舞蹈美育存在的问题》作者:佚名 网络搜索 更新时间:2008-10-20
【关键词】少儿舞蹈;成人化;生理特点;心理需要
2005年出版的《放飞希望——CCTV少儿艺术大赛五年回眸》一书中,收录了两界评委及舞蹈理论家的关于儿童舞蹈的点评文章,其中都提到了儿童舞蹈成人化问题,并积极呼吁今后的少儿舞蹈能改变这种状况。然而几年过去了,这样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现在的儿童舞蹈中,爱情、醉酒、闲情逸致等成人化的内容仍随处可见,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这么舞蹈从业者严肃认真的对待它,解决它。
一、少儿舞蹈的现状概述
(一)模仿成人的少儿舞蹈
我们都知道,舞蹈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感情思想的手段,是表现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这些理论是相对于成人舞蹈来讲的。但现在大多数少儿舞蹈都在模仿,甚至照搬成人舞蹈的内容。例如一部《千手观音》,自从春晚播出以后,几乎各类的少儿艺术演出中,层出不穷,我们不能否定小家伙们演绎的《千手观音》,她们的动作可以比成人做的整齐划一,在绚丽的舞台灯光中把整体舞蹈表现的美轮美焕,在她们的表情中,我们看到的是认真与天真,但看不到舞蹈本身所要表现的,那种佛教的博大精深,更达不到那些残疾女孩所表达的真善美,普渡众生的境界。一个舞蹈节目分别让少儿与成人表演所展现的内容千差万别,寓意当然也大不相同。诸如此类的“硬般”,就像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穿着爸爸的西装、大皮鞋一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当然就是“不合体”,当这种“不合体”一而再的出现,我们的少儿舞蹈编导们是否应该考虑自己的责任,衡量自己的能力呢?
(二)典型的少儿舞蹈教育
又例如,当今各类的少儿“拉丁舞”大赛不断举办,少儿“拉丁舞”培训班比比皆是,看着这些“小大人”们身着盛装,脚登高跟皮鞋,扭动着“伦巴”、“探戈”、“恰恰”,我们为他们的表演惊叹,在惊叹的同时,我们仔细想想,这类的舞蹈适合少儿吗?先不说孩子们能否表达出“拉丁舞”那种“热情”、“奔放”、“爱情”等具体内容,就说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穿着几厘米的高跟鞋,做着成人们的快速高难动作,我们都知道脚上的穴位联系到全身,脚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长时间的穿着高跟鞋跳舞摆动身体,这适合她们的骨骼发育吗?这类的舞蹈属于成人,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不适合少儿,虽然说“一切从娃娃抓起”但我们“抓起”的一定要“正确”、“准确”。
(三)少儿舞蹈的心理、生理年龄期
我国教育学家们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原理,对我国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划分了若干时期:
学前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青年中期——17、18—23岁
青年后期——23—28岁
根据不同时期所呈现的生理、心理特征,我国普通学校划分为五大阶段:幼儿教育阶段(上面所述的学前期——3—7岁);小学教育阶段(童年期——6—12岁);初中教育阶段(少年期——11—15岁);高中教育阶段(青年初期——14—18岁);大学教育阶段(青年中后期——17—28岁)。
而我们在这里所论的是“少儿”,也就是6岁—12岁,小学阶段,也可以说是校园舞,但是是少儿舞蹈的校园舞。
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校园舞蹈教育领域,同时缺乏对学校教育特性的研究,在舞蹈教育中少年与幼儿教育的舞蹈选材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妨碍教育因人施教地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遇到问题,不少时候由于教学方法与内容实施不当,反而带来对人的身心方面损害。
二、少儿舞蹈成人化的弊病
目前校园舞蹈教育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舞蹈教育的滞后,往往不在客观,而在主观——即舞蹈教育工作者,还只停留在埋怨客观之于舞蹈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层面,而缺乏对自身问题的的反省。尽管客观有许多条件尚不尽如人意,但是更不尽如人意的是施展舞蹈教育的老师对这一特殊的教育本身缺少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这些潜在的问题具体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少儿舞蹈美育中的功利化倾向
少儿舞蹈美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人们对少儿舞蹈美育目的的认识不足。其中带有重要的社会原因。整个社会对舞蹈美育认识的浮浅与表面化,使舞蹈在校园开展的功能上不少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比赛,从而使得舞蹈教育主要成为学校的门面,以及为提高升学率的敲门砖,从而舞蹈教育也主要变为“特长生”的教育。由于不少时候舞蹈特长教育忽略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以至于有些“特长生”的学习与人格素质较普通学生为差,甚至在有些学校,“艺术特长生”成为带有一定程度的贬义词,从而使舞蹈教育的本意未能良好的实现。
(二)少儿舞蹈美育中的技术化倾向
重技轻育,是目前少儿舞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开展舞蹈美育的动机不明确,舞蹈老师和家长们在少情况下比较热衷于孩子们掌握技术,拥有“一技之长”,或“绝活”,只关注腰有多软,腿有多高,从而忽略这些技术背后的文化与教育内涵。因此,舞蹈的训练往往就成为一种机械的重复运动,本为解放人的教育,结果反而成为使人变成机器的教育,自然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少儿舞蹈美育中的专业化倾向
教育目标的盲目与思想的含混还导致专业化倾向成为舞蹈美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完全以职业演员的训练取代各种不同职业人群的训练,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层面,都是照搬照套职业训练的经验,从而使舞蹈教育既达不到职业训练的目的,又很少有少儿特色。少儿舞蹈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专业性舞蹈人才为目的,专业化教育对身体条件与技术要求的苛刻,使许多人对舞蹈望而生畏,在困难面前丧失信心,不仅在学习方面畏首畏尾,而且在心理上无法建立起由于成功带来的喜悦与由于自我肯定带来的信心。
四、少儿舞蹈美育中的成年化倾向
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少儿舞蹈教育领域,同时缺乏对学校教育特性的研究,在舞蹈教育中青少年与幼儿教育的舞蹈选材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妨碍教育因人施教地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遇到问题,不少时候由于教学方法与内容实施不当,反而带来对人的身心方面损害。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无需讲述更多的故事情节,不必在意跳动的理由,只须纵情尽兴的释放孩子的天性,是少儿舞蹈的基本准则。也是解决少儿舞蹈成人化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舞蹈心理学》 作者:平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2]《舞蹈教育学》作者:吕艺生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3]《愿少儿舞蹈更加茁壮成长》作者:隆荫培 舞蹈杂志社出版 舞蹈总第310期47页
[4]《实施校园舞蹈美育促进少儿心理发展的方法》作者:佚名网络搜索 更新时间:2008-10-20
[5]《校园舞蹈美育存在的问题》作者:佚名 网络搜索 更新时间: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