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一直是教学中的热门环节,常常以“读写结合”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好的随文练笔训练的确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是,深入课堂我们却常常遗憾地发现,有些教师设计的随文练笔根本不随文。
一、误区:脱离文体内容,随文练笔不随文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是根据教材文本内容,抓住其中的一个点进行练笔训练。笔者认为,随文练笔一定要紧扣文体及内容,随“文”而“练”,切不可脱离文体,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落点不准、切入偏离”的情况。
例如,《珍惜自己》是一篇条理清晰的说理文,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后,设计了随文练笔环节,让学生仿写课文的总分结构,围绕“春天来了”写一段话。虽然“总分结构”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但是万万不能脱离文体,就句式练句式。“总分结构”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文,“春天来了”是状物类文章,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文体特征,都与这节课没有丝毫关系。文体不同,要求也不同,到底要孩子练什么呢?随文练笔怎能脱离文体和内容呢?这种模糊不清的训练反而让随文练笔变得突兀。
二、对比:树立文体意识,随文练笔扣文本
同一节课,另一位老师也进行了“随文练笔”的设计,而这位老师就对文体和内容进行了细致解读,紧紧围绕“说理文”这一文体进行随文练笔指导。教师出示随文练笔内容:我特别热爱运动_____ 。
师:老师其实也特别热爱运动,每天早上和你们一起跑操;晚上下班后,去练瑜伽;周末和儿子一起打羽毛球。你们看,我的身体是不是倍儿棒。我知道,咱们班也有很多运动小达人,谁来说说看。
生1:我特别热爱运动。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与邻居出去跑一圈。
生2:我特别热爱运动。星期六早上,我去楼下跑步;中午在家里跳绳;晚上再出去打羽毛球。
师:同学们马上就能活学活用,围绕中心把话说得有条有理,像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都应该记在心里。
这位老师根据课文中“健康”这一内容,抓住说理文的文体特征,进行随文练笔的指导,先是进行口头示范,描述自己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分别列举了早上、晚饭后、周末等时间节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仿说。学生不仅练习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更重要的是运用说理文的语言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达,这样的随文练笔才是真正练到了实处。
三、实践:紧扣文体特征,随文练笔须随文
笔者认为,随文练笔不是简简单单地抓住某一点让孩子进行练笔,而是要求教者吃透教材,找准目标,紧扣文体特征,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重要的、难度适宜的語言形式进行练习。
如苏教版六下《学会合作》一课,是一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的说理演讲稿,课后习题2有相应的训练要求: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话,用上“总之”。很多教案就设计成“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段末写带有‘总之’的总结句与段首呼应”。这样的设计看似达到了要求,其实不然。首先,“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并不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早在三年级就学习过,如果这次仿写只仅仅落实在“总分总”结构上,是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其次,在段末用“总之”写一句具有总结作用的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是难点。
在教学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作者表达的观点。学生一眼就发现作者在段首和段末都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而中间部分,则用排比的句式分别列举了“学生、工人、军人”这三种职业是如何进行合作的。搞清楚结构和句式后,我将中间部分设计成填空题: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是___ ,就要和___,___ ,___ ;你是 ___ ,就要和___ ,___ ,___ ;你是___,就要和___ ,___ ,___ ……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仿说,开头和结尾齐读,中间部分每人仿说一句。这样,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了说话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明白了这样的学习也是一种合作。
这只是仿写的第一步,学生在这个环节的仿说中,得到了初步训练——关于演讲稿的表达训练,排比句的表达训练,“总分总”结构的表达训练,合作的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出示几个主题,如“珍惜时间”“人存在的意义”等,再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仿照这一自然段进行演讲稿的仿写,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论证自己的观点,用“总之”总结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本次随文练笔目标的重要依据。
没有脱离文体,紧扣文本内容,没有偏离重难点,真正切入到点上,这样的随文练笔才是真正的随文而练。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六匡小学
一、误区:脱离文体内容,随文练笔不随文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是根据教材文本内容,抓住其中的一个点进行练笔训练。笔者认为,随文练笔一定要紧扣文体及内容,随“文”而“练”,切不可脱离文体,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落点不准、切入偏离”的情况。
例如,《珍惜自己》是一篇条理清晰的说理文,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后,设计了随文练笔环节,让学生仿写课文的总分结构,围绕“春天来了”写一段话。虽然“总分结构”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但是万万不能脱离文体,就句式练句式。“总分结构”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文,“春天来了”是状物类文章,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文体特征,都与这节课没有丝毫关系。文体不同,要求也不同,到底要孩子练什么呢?随文练笔怎能脱离文体和内容呢?这种模糊不清的训练反而让随文练笔变得突兀。
二、对比:树立文体意识,随文练笔扣文本
同一节课,另一位老师也进行了“随文练笔”的设计,而这位老师就对文体和内容进行了细致解读,紧紧围绕“说理文”这一文体进行随文练笔指导。教师出示随文练笔内容:我特别热爱运动_____ 。
师:老师其实也特别热爱运动,每天早上和你们一起跑操;晚上下班后,去练瑜伽;周末和儿子一起打羽毛球。你们看,我的身体是不是倍儿棒。我知道,咱们班也有很多运动小达人,谁来说说看。
生1:我特别热爱运动。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与邻居出去跑一圈。
生2:我特别热爱运动。星期六早上,我去楼下跑步;中午在家里跳绳;晚上再出去打羽毛球。
师:同学们马上就能活学活用,围绕中心把话说得有条有理,像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都应该记在心里。
这位老师根据课文中“健康”这一内容,抓住说理文的文体特征,进行随文练笔的指导,先是进行口头示范,描述自己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分别列举了早上、晚饭后、周末等时间节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仿说。学生不仅练习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更重要的是运用说理文的语言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达,这样的随文练笔才是真正练到了实处。
三、实践:紧扣文体特征,随文练笔须随文
笔者认为,随文练笔不是简简单单地抓住某一点让孩子进行练笔,而是要求教者吃透教材,找准目标,紧扣文体特征,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重要的、难度适宜的語言形式进行练习。
如苏教版六下《学会合作》一课,是一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的说理演讲稿,课后习题2有相应的训练要求: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话,用上“总之”。很多教案就设计成“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段末写带有‘总之’的总结句与段首呼应”。这样的设计看似达到了要求,其实不然。首先,“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并不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早在三年级就学习过,如果这次仿写只仅仅落实在“总分总”结构上,是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其次,在段末用“总之”写一句具有总结作用的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是难点。
在教学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作者表达的观点。学生一眼就发现作者在段首和段末都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而中间部分,则用排比的句式分别列举了“学生、工人、军人”这三种职业是如何进行合作的。搞清楚结构和句式后,我将中间部分设计成填空题: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是___ ,就要和___,___ ,___ ;你是 ___ ,就要和___ ,___ ,___ ;你是___,就要和___ ,___ ,___ ……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仿说,开头和结尾齐读,中间部分每人仿说一句。这样,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了说话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明白了这样的学习也是一种合作。
这只是仿写的第一步,学生在这个环节的仿说中,得到了初步训练——关于演讲稿的表达训练,排比句的表达训练,“总分总”结构的表达训练,合作的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出示几个主题,如“珍惜时间”“人存在的意义”等,再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仿照这一自然段进行演讲稿的仿写,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论证自己的观点,用“总之”总结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本次随文练笔目标的重要依据。
没有脱离文体,紧扣文本内容,没有偏离重难点,真正切入到点上,这样的随文练笔才是真正的随文而练。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六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