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日益发展,高职院校规模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讨的重要课题。作者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在高校中已是半壁江山。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自控能力差、思想政治观念淡薄、意志力较弱”等心理问题,学生休学、退学、自伤、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人成才。针对这些问题,各院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各地、各校发展不平衡,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优化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往往经费投入不够,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场地缺乏、设备陈旧,有些高职院校心理测评仪器和软件少,设备更新速度慢,现代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大批量学生心理测评的使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普及率不高。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但实际工作没有开展起来。学生对心理健康意识不强,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应有的认识,主动咨询的少。有的学校开设选修课,但只是举办一两次讲座或报告会就算是完成任务,多数院校只是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丰富多样的团体辅导开展很有限,职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的培训远远不够。学生协会组织只是个招牌,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十分有限。
(三)管理不规范,工作体制不顺畅。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工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医务人员等兼任,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地位未得到确认,编制没有落实,管理体制不顺畅,兼职人员待遇得不到落实、工作量大而报酬偏低,专职人员也很难寻求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心理健康工作队伍比较薄弱,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从事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转岗教师或是学生工作人员,没有心理理论知识专业背景,学管人员虽然有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但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够胜任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而且从事教学的老师缺乏学生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心理健康教育纸上谈兵,效果不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年1月),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一技之长,同时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力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1.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体分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目标:一级目标是对全体学生实行素质拓展,开发个人潜能,全面发展自我;二级目标是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咨询和辅导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困惑,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锻炼坚强意志力;三级目标是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识别精神病性学生并加以及时干预,严重心理障碍学生应及时转诊医疗机构或办理休学手续,以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2.建立三级危机预警机制的工作体系。为了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行,应建立“校-院(系)-班级(宿舍)”的三级预警机制。
重点是一级预警——班级。加强班级建设,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人有难,八方支持”的良好风尚,为学生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核心是二级预警——院(系)级。各院(系)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建立危机预警小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全体学管人员和系学生骨干为成员,建立事故处理快速通道,还要建立常规值班制、周末加强值班制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
各院(系)学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对学习压力大、经济困难、情感受挫、单亲家庭、违纪学生和言行异常学生进行谈话谈心,建立重点学生档案,逐一排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议到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老师帮助。
保障是三级预警——校级。为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成立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校领导牵头,学工处、保卫处、团委、后勤集团、校医务室等部门和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参加的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解决、有效控制。同时应制定和落实系列制度方案,建立咨询师值班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3.建立经费预算制度,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尽快投入资金建立校园网和心理咨询网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安装电话、购置电脑和软件等设备,建立心理测试机房。图书馆要专门开设心理刊物阅览室。每学年度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生应均不少于10元,其中包含教师培训学习经费、值班津贴、办公经费、软件量表、图书资料、学生心理协会活动等经费,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需要。
(二)拓展途径,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搭建平台
1.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每周1-2学时,形成课程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纳入教务处管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心理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当前社会实际和学生情况,传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特点以及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通过马家爵、刘海洋等大学生犯罪案例教学、“我的心理历程”体验活动、“残疾人模拟训练”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个案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既要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其心理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其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通过课堂教学,既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又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有计划举办心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年开设新生适应、情感修养和人格再造、就业心理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些讲座内容涉及的主要专题有:“健康心态”——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素质提高指导;“让心船靠岸” ——新生环境适应指导;“你的位置”——毕业生择业与生涯设计指导; “和谐互动”——人际交往实践训练;“你的爱情姓什么”——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指导;“塑造美好自我”——健康人格培养指导。宣传教育能提高学生心理卫生意识,能消除学生和家长歧视精神疾病学生和反感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的心理,并鼓励学生及家长寻求专业帮助。
还可以根据女生特点,开展“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的“四自”思想教育,全面呵护女生身心健康。对贫困生、违纪生可组织团体辅导讲座,通过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来“分享你我的快乐,分担彼此的忧伤”,以传递爱心,凝聚力量,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提高其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困惑 。心理咨询室可聘请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和校医轮流值班接待学生,要坚持学生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要坚持网上心理咨询和面对面咨询相结合,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其心理品质,减轻心理痛苦。心理咨询室应开通专线电话,学校每个教学楼大厅内设置一个心理信箱,为学生提供心理沟通的平台。
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测评与访谈工作,建立心理档案、筛查需主动求助和需要干预对象,采取措施积极防御。每年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内,学校可组织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筛查出需及时主动干预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4.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大平台。学校可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活动,通过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展览、发放心理知识小册子、心理测量量表、大型签名活动、表演心理情景剧、播放心理影片和录像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增强其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应成立并指导心理协会组织,定期出版心理报纸、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展板展览,还可以通过学校宣传栏、橱窗、广播、访谈等载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5.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库。一支是心理专业教师队伍,一支是辅导员及教师队伍,另一支是学生队伍,即心理信息员队伍和心理协会成员。学校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同时要通过培训、督导、研究形式提高其专业能力,使其学会识别抑郁症、精神病、自杀前兆及其他情感障碍,并对它们及时进行干预。要积极选送学生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学习,到心理健康工作经验丰富的学校学习考察。要对机关行政人员、教师、后勤管理人员等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对行为异常的学生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要组织心理信息员参加 “心理信息员培训班”培训学习,以提高识别能力,帮助心理问题学生分忧解难,及时有效阻止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心理信息员每月应组织班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的班会和小组座谈会。
高职院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创造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和强大心理支持系统,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增强适应社会能力,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更添辉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信息中心)
[2]孔晓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3]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R].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在高校中已是半壁江山。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自控能力差、思想政治观念淡薄、意志力较弱”等心理问题,学生休学、退学、自伤、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人成才。针对这些问题,各院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各地、各校发展不平衡,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优化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往往经费投入不够,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场地缺乏、设备陈旧,有些高职院校心理测评仪器和软件少,设备更新速度慢,现代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大批量学生心理测评的使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普及率不高。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但实际工作没有开展起来。学生对心理健康意识不强,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应有的认识,主动咨询的少。有的学校开设选修课,但只是举办一两次讲座或报告会就算是完成任务,多数院校只是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丰富多样的团体辅导开展很有限,职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的培训远远不够。学生协会组织只是个招牌,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十分有限。
(三)管理不规范,工作体制不顺畅。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工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医务人员等兼任,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地位未得到确认,编制没有落实,管理体制不顺畅,兼职人员待遇得不到落实、工作量大而报酬偏低,专职人员也很难寻求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心理健康工作队伍比较薄弱,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从事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转岗教师或是学生工作人员,没有心理理论知识专业背景,学管人员虽然有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但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够胜任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而且从事教学的老师缺乏学生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心理健康教育纸上谈兵,效果不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年1月),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一技之长,同时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力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1.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体分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目标:一级目标是对全体学生实行素质拓展,开发个人潜能,全面发展自我;二级目标是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咨询和辅导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困惑,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锻炼坚强意志力;三级目标是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识别精神病性学生并加以及时干预,严重心理障碍学生应及时转诊医疗机构或办理休学手续,以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2.建立三级危机预警机制的工作体系。为了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行,应建立“校-院(系)-班级(宿舍)”的三级预警机制。
重点是一级预警——班级。加强班级建设,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人有难,八方支持”的良好风尚,为学生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核心是二级预警——院(系)级。各院(系)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建立危机预警小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全体学管人员和系学生骨干为成员,建立事故处理快速通道,还要建立常规值班制、周末加强值班制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
各院(系)学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对学习压力大、经济困难、情感受挫、单亲家庭、违纪学生和言行异常学生进行谈话谈心,建立重点学生档案,逐一排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议到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老师帮助。
保障是三级预警——校级。为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成立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校领导牵头,学工处、保卫处、团委、后勤集团、校医务室等部门和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参加的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解决、有效控制。同时应制定和落实系列制度方案,建立咨询师值班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3.建立经费预算制度,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尽快投入资金建立校园网和心理咨询网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安装电话、购置电脑和软件等设备,建立心理测试机房。图书馆要专门开设心理刊物阅览室。每学年度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生应均不少于10元,其中包含教师培训学习经费、值班津贴、办公经费、软件量表、图书资料、学生心理协会活动等经费,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需要。
(二)拓展途径,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搭建平台
1.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每周1-2学时,形成课程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纳入教务处管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心理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当前社会实际和学生情况,传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特点以及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通过马家爵、刘海洋等大学生犯罪案例教学、“我的心理历程”体验活动、“残疾人模拟训练”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个案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既要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其心理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其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通过课堂教学,既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又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有计划举办心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年开设新生适应、情感修养和人格再造、就业心理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些讲座内容涉及的主要专题有:“健康心态”——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素质提高指导;“让心船靠岸” ——新生环境适应指导;“你的位置”——毕业生择业与生涯设计指导; “和谐互动”——人际交往实践训练;“你的爱情姓什么”——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指导;“塑造美好自我”——健康人格培养指导。宣传教育能提高学生心理卫生意识,能消除学生和家长歧视精神疾病学生和反感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的心理,并鼓励学生及家长寻求专业帮助。
还可以根据女生特点,开展“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的“四自”思想教育,全面呵护女生身心健康。对贫困生、违纪生可组织团体辅导讲座,通过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来“分享你我的快乐,分担彼此的忧伤”,以传递爱心,凝聚力量,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提高其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困惑 。心理咨询室可聘请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和校医轮流值班接待学生,要坚持学生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要坚持网上心理咨询和面对面咨询相结合,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其心理品质,减轻心理痛苦。心理咨询室应开通专线电话,学校每个教学楼大厅内设置一个心理信箱,为学生提供心理沟通的平台。
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测评与访谈工作,建立心理档案、筛查需主动求助和需要干预对象,采取措施积极防御。每年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内,学校可组织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筛查出需及时主动干预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4.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大平台。学校可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活动,通过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展览、发放心理知识小册子、心理测量量表、大型签名活动、表演心理情景剧、播放心理影片和录像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增强其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应成立并指导心理协会组织,定期出版心理报纸、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展板展览,还可以通过学校宣传栏、橱窗、广播、访谈等载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5.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库。一支是心理专业教师队伍,一支是辅导员及教师队伍,另一支是学生队伍,即心理信息员队伍和心理协会成员。学校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同时要通过培训、督导、研究形式提高其专业能力,使其学会识别抑郁症、精神病、自杀前兆及其他情感障碍,并对它们及时进行干预。要积极选送学生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学习,到心理健康工作经验丰富的学校学习考察。要对机关行政人员、教师、后勤管理人员等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对行为异常的学生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要组织心理信息员参加 “心理信息员培训班”培训学习,以提高识别能力,帮助心理问题学生分忧解难,及时有效阻止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心理信息员每月应组织班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的班会和小组座谈会。
高职院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创造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和强大心理支持系统,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增强适应社会能力,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更添辉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信息中心)
[2]孔晓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3]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