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的五个“多一点”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识字教学长期以来存在枯燥乏味、高能低效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识字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把自身置于文本材料所营造的情境氛围中,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课堂上多一点创意灵动、多一点自主发现、多一点观察想象、多一点游戏活动、多一点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思维创新的快乐、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品味汉字构造的奥秘、享受学习求知的幸福、增强自主识字的趣味。从而为识字课堂增加乐趣和活力。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识字教学 乐趣无限
  古人说:“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尽管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枯燥无味、高能低效的情况。
  的确,对天真活泼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汉字的确是比较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和记忆的。卢梭也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这就要求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把自身置于文本材料所营造的情境氛围中,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而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就音、形、义三者而言,字形是最费时费力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孩子记忆字形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 多一点创意灵动,感受思维创新的快乐
  “创新”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也要推陈出新,摒弃以往一些陈旧老套、高耗低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新的视点、新的角度来记住和掌握生字。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动好玩,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更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有创意地思考、灵动地掌握,学会汉字的字音、字形、结构、部件、笔顺、意思、用法等,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不要“死记”,而要“巧记”,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思维创新的快乐。
  比如教学“渴”这个字时,由于笔画较多,又比较难写,如果直接进行笔画讲解、字形分析,学生肯定难以一下掌握,也禁锢了他们的思维,这样识字,完全成了“填鸭式”的强硬灌输,效果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根据“渴”的字义进行仔细分析,逐步分解这个字的结构,学生一下子就有了非常有趣的发现:在这个“渴”字里,有一个“人”给关在一座“房子”里(即右下方三笔组成的框),头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即右上方的“日”),晒得他非常口渴,很想喝水,可是“水”在“房子”外面(即左边的三点水),他怎么也喝不着,这就是“口”渴的“渴”。这样记忆,学生记得轻松,记得灵动,记忆效果也特别好。
  二、多一点自主发现,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自主,肯动脑筋去探索和发现,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教师要做指路人,指明目标,引导方向;学生要做探路人,历经崎岖坎坷,坚持探究摸索”。所以,教师要让识字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王国,去努力打开学生的自主探究之路,引导学生去探索汉字演变的奥秘,去探究文字规律中的奇趣,去探求汉字结构的妙处。
  比如教学汉字“田”,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可以有哪些巧妙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找到了很多不错的方法:根据“田”地是一个个方块的形状记、用“口”加个“十”、“日”加一个竖、“电”去头去尾、四个“口”靠拢合并等等。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品尝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识字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三、多一点观察想象,品味汉字构造的奥秘
  汉字中很多都是象形文字,要记住字形,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记住图形入手,即通过观察和想象来给字配“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提高了识字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而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思维动画”。如:教学“鸟、马、山、日、月”等汉字时,教师都可以给生字配上简笔画图形,帮助学生运用想象,形成字画联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中,使学生生动地识字,品味到汉字构造中的一些窍门,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多一点游戏活动,享受学习求知的幸福
  由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充斥着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识字课堂必然不受学生欢迎,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和思维智力的发展,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除了要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还要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组织多种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趣味盎然的氛围中主动地记住字形,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求知的幸福。
  如在教学完一课的生字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已经有了比较完整清楚的了解,但在书写过程中可能还是会出现错字或书写不规范到位的情况。这时,可以带孩子们到“错别字医院”去走一走,告诉他们医院里住的都是一些“生病”的汉字娃娃,它们都很难受,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大夫,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它们治病。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找出“病因”,再“对症下药”,把“生病”的笔画或部件纠正过来,最后这个汉字娃娃对这位医术高明的“小大夫”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兴致高昂,在给汉字“治病”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字形的认识,同时更感受到了学习求知的乐趣,效果特别好。   五、多一点识字方法,增强自主识字的趣味
  崔峦曾说:“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认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汉字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重视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就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主识字的愿望,学生带着实用有效的方法去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综合调动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旧知形成的几种方法尤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1.形象记忆法。如学习“心“字,把它形象的理解为锅里炒了三颗豆,一颗跳到左,一颗跳到右,锅里还有一颗豆。学习“月”字,把他形象的理解为弯弯的月儿。
  2.会意识字法。如学习“灭”字,把他理解为在火上加一个盖子,火就熄灭了。学习”休”字,把它理解为人累了,正靠在大树旁休息呢。
  3.顺口溜巧记法。如学习“美”字,编顺口溜:羊字没有尾巴,大字在底下。学习“鼻”字,编顺口溜:自字头,田字肚,一横当纸头,挡住两条鼻涕虫。
  4.谜语猜字法。如学习“告”字,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学习“生”字,编谜语:牛过独木桥。
  5.熟字加减法。如学习“喵”字,由熟字苗+口=喵。“本”字,由熟字体-人=本。
  6.归类识字法。如把“桃、树、松、梅”,“抱、挑、打、拍”“逃、跳、跑、跃”,“河、洗、江、洋”这些字按偏旁归类,理解他们分别与树木、手、脚和水的关系,就容易识记了。
  7.巧编儿歌法。如学习“架”字,可引导学生先组词,再带领学生一起将这些词语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架,架,笔架的架,架,架,衣架的架,架,架,书架的架,一架飞机飞蓝天。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用一种“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大语文观,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上的汉字相融通起来,在课堂上舍得拿出时间,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并能够巧妙运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保护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汉字的意识,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长此以往,在丰富的生活中,有了方法的引领,学生识字的意识会更强,自主识字的兴趣会更浓。
  总而言之,这样的“一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使识字由原来枯燥无味的记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教师只有以生为本,不断“求新”、“求活”、“求变”才能为识字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识字课堂活力无限,乐趣无限,永远焕发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现实中,我们常听到领导在工作会议上一再叮嘱:夜自修如果发现看“闲书”的一定要没收,我们常听到家长向班主任抱怨:我家孩子整天就喜欢看“闲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可怎么办呢?基于此种状况下的阅读“成效”便是09年23分的现代文阅读省均分只有8.3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偏差
期刊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为什么要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改革 学习
期刊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不仅能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还能激活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是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  去年我当了二(1)班的班主任,我觉得班主任这个责任太重大了,不仅意味着你要关心好孩子们的安全,负责起孩子们的管理,最难的是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善良,真正,富有爱心,品德高尚。最后我想到了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物理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并谈了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对策。对于在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转差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字] 习得性无助 自我归因 物理学习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一个通电的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无法逃避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只要一响,
期刊
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先思后导,变式拓宽”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变量解读:变式——打破封闭性。通过变式使学生“数学世界的图景”更完美建构;拓宽——唤醒创造力。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科学地思考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创造力。一直以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形成“先思后导,变式拓宽”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下面以苏科版(九上)一道几何例题的教学为例
期刊
摘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交往活动,倾听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过程。通过倾听,教师能够知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倾听,教师能够掌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及时的矫正;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立场去了解自己和对方,因此关注学生的倾听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倾听 魅力 倾听要求 倾听方法  著名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我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要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提倡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优化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严格与激励并举,培养良好的书写能力。  [关键字] 倾听、语言表达、数学阅读、书写  长期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害怕阅读,逃避阅读。而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能增强语文教学效果,高度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本文浅谈了创造教学氛围的宁静美,创设教学手段的情境美,营造学生身心的感受美。  [关键词] 创造美 宁静美 情景美 感受美  如果说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美,那么,
期刊
[摘要] 表象是通过感知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形象。是直观感知向具体形思维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表象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表象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以表象为基础有效组织教学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表象,提高表象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 表象 表象教学 教学 策略  表象来源于感知觉,它是人们过去
期刊
[摘 要] 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开展真正有效的史料教学,必须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理性、严谨、批判的去使用历史资料。规避“歧路”,走上史料教学的正确的“出路”。  [关键词] 史料教学,歧路、出路  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的为了“寻找唯一的答案、印证一种权威性解释”的话,那历史教学必然会走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