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抱的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好每一个学科的关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激趣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导入激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在上课之初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以集中的精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精心推敲、细心安排、联系实际和新课内容,寻找激起学生需要心理的素材,让需要来启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牵引着学生走进新课。一个生动具体的事例、一段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个耐人寻味的悬念等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设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学生思维的良好情境源于疑难。提问对思维的影响可以比喻为拨火对火的助燃,它扰乱了原有知识在头脑中的固有安排,带来了新的配合,产生了新的概念和理论,可见“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某一知识点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感》时,教师可以设疑:“什么是自感现象呢?自感现象区别于一般的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是什么呢?”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一些科学现象作深入的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三、好奇激趣
好奇是研究某一事物的第一驱动力。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理能诱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探究中获得新鲜的感受,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光的衍射》时,学生对光的衍射十分好奇,于是笔者分发单缝衍射观察片,每片观察片刻有两条宽度不同的单缝。让学生通过单缝分别观察设在教室前、后的红色灯、蓝色灯的衍射现象,然后教师设疑:①同一缝红色衍射条纹与蓝色衍射条纹是否有区别?②同一种色光,单缝宽度不同时衍射条纹是否有区别?然后让学生通过单缝观察白炽灯的衍射图样。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规律:①波长一定时,单缝窄的中央条纹宽,各条纹间距大;②单缝不变时,光波波长越长的中央条纹越宽,条纹间距越大;③白炽灯的单缝衍射条纹中央为白色亮纹,两侧为彩色条纹,而且外侧呈红色,靠近光源内侧的为紫色。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探究,愉快地学习了光的衍射这一知识。
四、实验激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生对实验特别喜欢。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和兴趣,组织好实验教学,“投其所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动手、动眼、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1.演示实验激趣
由演示实验抽象概括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学习兴趣也倍增。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光的干涉》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双缝的干涉现象,笔者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先用加滤色片后得到的单色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并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加大,这样在屏幕上得到条纹距离大,更为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然后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①明暗相间;②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③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的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
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实验激趣
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教学《光的偏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的偏振知识,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两片偏振片(如看立体电影时用的镜片)叠放在一起,放在报纸或书本上,旋转其中的一片,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这一现象。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要求,讲究激趣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就能真正地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
一、导入激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在上课之初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以集中的精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精心推敲、细心安排、联系实际和新课内容,寻找激起学生需要心理的素材,让需要来启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牵引着学生走进新课。一个生动具体的事例、一段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个耐人寻味的悬念等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设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学生思维的良好情境源于疑难。提问对思维的影响可以比喻为拨火对火的助燃,它扰乱了原有知识在头脑中的固有安排,带来了新的配合,产生了新的概念和理论,可见“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某一知识点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感》时,教师可以设疑:“什么是自感现象呢?自感现象区别于一般的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是什么呢?”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一些科学现象作深入的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三、好奇激趣
好奇是研究某一事物的第一驱动力。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理能诱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探究中获得新鲜的感受,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光的衍射》时,学生对光的衍射十分好奇,于是笔者分发单缝衍射观察片,每片观察片刻有两条宽度不同的单缝。让学生通过单缝分别观察设在教室前、后的红色灯、蓝色灯的衍射现象,然后教师设疑:①同一缝红色衍射条纹与蓝色衍射条纹是否有区别?②同一种色光,单缝宽度不同时衍射条纹是否有区别?然后让学生通过单缝观察白炽灯的衍射图样。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规律:①波长一定时,单缝窄的中央条纹宽,各条纹间距大;②单缝不变时,光波波长越长的中央条纹越宽,条纹间距越大;③白炽灯的单缝衍射条纹中央为白色亮纹,两侧为彩色条纹,而且外侧呈红色,靠近光源内侧的为紫色。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探究,愉快地学习了光的衍射这一知识。
四、实验激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生对实验特别喜欢。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和兴趣,组织好实验教学,“投其所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动手、动眼、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1.演示实验激趣
由演示实验抽象概括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学习兴趣也倍增。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光的干涉》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双缝的干涉现象,笔者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先用加滤色片后得到的单色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并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加大,这样在屏幕上得到条纹距离大,更为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然后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①明暗相间;②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③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的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
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实验激趣
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教学《光的偏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的偏振知识,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两片偏振片(如看立体电影时用的镜片)叠放在一起,放在报纸或书本上,旋转其中的一片,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这一现象。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要求,讲究激趣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就能真正地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