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it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课,从最初对它没感觉,到开始产生兴趣和喜欢,再到对历史有了一定领悟和理解,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历史就是要知道过去,明白现在,预知未来。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历史的时候应该要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结合在一起思考。比如说:习主席现在提出的“中国梦”,不就是要恢复当年历史上中华民族的辉煌吗?这就告诉我们,历史绝对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生命的。面对历史,我们可以哭、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戏说;可以歌唱,也可以怒骂。历史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处所”;历史“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
  一、教给学生有思想的历史
  记得在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照传统君主专制体制,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看法?”当时有学生说:国王不管国家了,国家交给那么多人管,会不会搞得乱七八糟的呀?也有学生说:那个威风凛凛的,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皇帝总算没了,大家可以安安心心的生活了;还有学生说:那时的英国比其他国家要进步,怪不得近代以来她那么强大,是有历史渊源的。最后,我对大家的发言作了总结和评价,告诉同学们: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历史的一种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是有思想的,在课堂上其解读者是教师。有思想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的个性和见解应该得到尊重和张扬;有思想的历史课堂需要一位有思想的历史教师,要求历史教师高屋建瓴,仔细地审视、思索自己的教学设计,知道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才会最有效,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
  二、教给学生有情感的历史
  歷史是有情感的,真实的历史是需要情感来烘焙的,否则它将是苍白的、干瘪的、毫无生机的。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心去解读和演绎历史知识,让它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1.从教材出发,挖掘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历史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和组织教材中的感性材料,把隐藏于教材中的一个个“燃情点”找出来,将其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事件,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在讲到“罪恶的黑奴贸易的”的时候,我用幻灯片给大家展示了这样一段材料:“奴隶贩子是一帮吃人的魔鬼,他们为了多得利润,总是超出一倍或者更多地载运奴隶,把奴隶塞进贩奴船里,一艘几十吨的帆船竞装几百个奴隶。奴隶在船上被脚镣和手铐成双地锁在一起、挨个地挤在一起,每个奴隶平均仅占有6呎长,1呎4吋宽的船位,只能像“汤匙”一样蜷曲着身体,连翻一下身都不可能。遇到海上骤起风暴,密闭的船舱空气流通不了,许多奴隶就被闷死在狭小的船舱里。由于船舱里拥挤、潮湿、空气污浊,加之饮食恶劣,天花、痢疾、眼炎等传染病曾使全船的奴隶失明。奴隶贩子对患传染病的奴隶,唯一的办法就是抛入海中:每当船上的食物和饮水不够时,奴隶的遭遇也是被抛人大海。1784年“戎号”贩奴船一次就把132个患病的奴隶抛入大海。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根据天气情况,要航行6一20星期,奴隶的死亡率经常达到30~50%。”看了这段话以后,同学们的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有的是满腔愤怒,痛斥殖民者的罪行;有的是很吃惊,殖民者怎么会这么残忍的对待非洲人民;还有的同学是为非洲人民感到很悲伤,产生了极大的同情。这就调度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去体会生动活泼的历史进程,去感悟历史的真谛。
  2.营造情境,让历史流露真情实感
  融入情感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气息。历史教学不能撇开历史人物的情感,而只是干巴巴地介绍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使学生只得到历史线索的简单堆砌。如何在教学中让历史的情感迸发出来?我想教师的作用很关键。教师应该首先走进历史,融入历史,才能营造出充满情感的历史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
  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我用侵略者的口吻讲到:鸦片战争后英法不断提出修约要求,但屡遭清政府的拒绝。 1849 年前后,英国提出进入广州,结果受挫。巴麦尊恼羞成怒,叫嚣:“我们不得已对中国实行另一次打击的时间快要到来……这些像中国、拉丁美洲那样半开化的政府,为了使他们听话,需要每隔八年或十年就狠狠地揍一顿”。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和痛斥英国侵略者。因为他们从话语中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侵略者的狂妄自大、野蛮贪婪的嘴脸!
  讲到“火烧圆明园”时,我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那一幕场景,在观看当中,有的学生陷入深思,有的拍案而起,有的无奈地摇头,还有的在叹息……我想我还不能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完全清晰地表述出来。请看看学生直抒胸臆的感想吧。杀人、掠夺、放火、毁灭……电影中的每一幕都时刻震撼着我的心灵,此时我的心如刀绞,我的心在哭泣。我为它悲惨的遭遇给予同情,为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感到悲哀,同时对外国侵略者无比的愤怒、痛恨。
  陶行知先生说的很好。一节历史课,如果没有真情实感融入将会是苍白的、枯燥的、无味的。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教,教有情感的历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兴趣,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更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我们的课将越来越受欢迎。
  三、教给学生有生活的历史
  历史源于生活。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到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活活生生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反映。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历史课富有时代感,更具生命力。
  比如在讲到“分封制”的时候,,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首先问大家,“你们都姓什么?知道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和父亲有关;和祖先有关等等,教师趁机指出:这就和我们接下来来要学习的内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氏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如人生,课堂是流动着的生命。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体验与人文关怀的,应该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让每个年轻的生命体都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也就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真谛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代思想家中,孔子被看成先行者,是伟大教育家。孔子被尊称先师,《论语》记载着他平日的细节言行、弟子的言行等。阅读这类经典,即可明晰孔子教育依循的总理念,明晰教育对象、设定的根本目的、多重的认知方式。由此可见,孔子创设出来的教育理念涵盖着厚重的人文内涵,拥有人文底蕴。摸索丰富的这类内涵,深入发掘并予以继承,改进可得更优的新颖教育路径。  关键词:孔子教育理念;人文意蕴;教育思路  孔子及弟子
摘 要:乡土地理是指中学生所在县市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2003年《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相关概念界定及其重要性的分析后,针对当前中学乡土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实现中学乡土地理有效教学的一些思路,以期探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乡土地理知识。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乡土地理  一、中学乡土地理
摘 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要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的行为,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情绪、智慧与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人文色彩,让数学课堂焕发每一名学生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构建;思考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家长以及学生对教育的期望,学校需要根据现有的教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堂导入在教学环节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导入类型;优化设计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的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当今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无数的人民教师呕心沥血,倾其所有,恨不得把所有的精华传授给自己的学子。为了他们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更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时间对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传道、解惑,如此的敬业奉献有时却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得不到爱生们的青睐与好评甚而反感。这样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的事做多了也引起我的反思。要是能恰当地运用“留白”的做法,或许能“事半功倍”,而且自己能轻松些,何乐而不为呢?说干就干,我试着用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中小学生,他们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猛发展期,是为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寻求解决其问题的对策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应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对教育的成败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儿童入学前,生活的主要范围是在家庭,因而家长的品格、作风、气质、兴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