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建立哮喘患者社区延续护理模式,为哮喘患者服务。
方法:选取2012.6-2013.6来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模式和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在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哮喘病人行为注意点、哮喘发作次数、生命质量总分及ACT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循证研究的方法研究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可明显提供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哮喘复发及住院次数,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哮喘延续护理护理模式社区护理循证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0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49-02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随着城市污染的加重,其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国外在上世纪末就注意到了对已经出院的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通过将护理服务延至社区甚至家庭,使得哮喘的发病率下降不少,笔者选取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循证研究初步表明哮喘患者社区延续护理的干预模式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来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20-74岁,平均58±10.2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并完成呼吸科通气检查并按哮喘病诊断学标准[2]确诊无误,按统计学方案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哮喘病严重程度及学历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住院治疗,控制病情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及来院治疗的指征,研究组的护理模式分两个阶段进行,出院三天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填问卷表评价患者的症状和依从性,并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将其个人疾病的相关信息转介给患者居住地所在社区与其共享,并进行延续护理,包括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等内容,在患者病情比较稳定时社区医院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待患者急性发作甚至恶化时转诊至医院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持续半年,派专人统计两组患者的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哮喘病人行为注意点、哮喘发作次数、生命质量总分,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对比分析两组数据。
3讨论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循证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新型护理模式的推广也需要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以循证为基础设计护理模式是关键,实践要有理论和数据做基础,本试验中说明社区延续性护理模式相比传统护理的优越性时就是最好的证明。
延续护理模式符合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只有10%的疾病需要在现代化大医院接受治疗[3],而哮喘病作为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来院治疗控制出院后其治疗才刚刚开始,这样的矛盾只有费用较低的社区医院来参与才能解决,患者出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哮喘病人的病历后登记在册,执行为期半年的3次家庭随访,随访工作由医院社区工作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安排,网络共享哮喘病人的信息和相关治疗方案,随访并寻找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潜在的过敏原和其它问题,据报道[4],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3个月内再次入院的比例高达60%,说明每2个月一次家庭随访进行强化指导的重要性,同时,进行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并在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准备一些和哮喘病相关的社区主题活动,嘱戒烟酒,嘱患者做好哮喘日记,记录用药情况并自我监测,识别发作的先兆并及时处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只要控制好,不会对生活和工作有大影响,说明哮喘发作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教导树立乐观、自信的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社区控制不理想时进行医疗转介经绿色通道至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当然,这就需要政府对社区加大软硬件投入,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也应该对社区中心医护人员进行免费培训,达到双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意的服务,这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结合。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哮喘患者联系网[5]建立了有效控制哮喘缓解期患者复发的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丽,张绍敏,迟秀丽.门诊哮喘患者2262例诊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7:14
[2]陈德蓉,廖清书,黄秀荣.社区护理中支气管哮喘病人健康教育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15(8):607-608
[3]张艳丽.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护理干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4: 33-34
[4]万东华,黄宁,林滔.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22:1704
[5]林江涛.学习和推广哮喘防治指南提高我国哮喘的综合防治水平[J].中华内科杂社,2012,11: 51-52
方法:选取2012.6-2013.6来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模式和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在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哮喘病人行为注意点、哮喘发作次数、生命质量总分及ACT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循证研究的方法研究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可明显提供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哮喘复发及住院次数,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哮喘延续护理护理模式社区护理循证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0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49-02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随着城市污染的加重,其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国外在上世纪末就注意到了对已经出院的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通过将护理服务延至社区甚至家庭,使得哮喘的发病率下降不少,笔者选取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循证研究初步表明哮喘患者社区延续护理的干预模式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来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20-74岁,平均58±10.2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并完成呼吸科通气检查并按哮喘病诊断学标准[2]确诊无误,按统计学方案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哮喘病严重程度及学历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住院治疗,控制病情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及来院治疗的指征,研究组的护理模式分两个阶段进行,出院三天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填问卷表评价患者的症状和依从性,并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将其个人疾病的相关信息转介给患者居住地所在社区与其共享,并进行延续护理,包括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等内容,在患者病情比较稳定时社区医院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待患者急性发作甚至恶化时转诊至医院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持续半年,派专人统计两组患者的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哮喘病人行为注意点、哮喘发作次数、生命质量总分,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对比分析两组数据。
3讨论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循证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新型护理模式的推广也需要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以循证为基础设计护理模式是关键,实践要有理论和数据做基础,本试验中说明社区延续性护理模式相比传统护理的优越性时就是最好的证明。
延续护理模式符合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只有10%的疾病需要在现代化大医院接受治疗[3],而哮喘病作为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来院治疗控制出院后其治疗才刚刚开始,这样的矛盾只有费用较低的社区医院来参与才能解决,患者出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哮喘病人的病历后登记在册,执行为期半年的3次家庭随访,随访工作由医院社区工作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安排,网络共享哮喘病人的信息和相关治疗方案,随访并寻找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潜在的过敏原和其它问题,据报道[4],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3个月内再次入院的比例高达60%,说明每2个月一次家庭随访进行强化指导的重要性,同时,进行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并在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准备一些和哮喘病相关的社区主题活动,嘱戒烟酒,嘱患者做好哮喘日记,记录用药情况并自我监测,识别发作的先兆并及时处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只要控制好,不会对生活和工作有大影响,说明哮喘发作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教导树立乐观、自信的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社区控制不理想时进行医疗转介经绿色通道至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当然,这就需要政府对社区加大软硬件投入,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也应该对社区中心医护人员进行免费培训,达到双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意的服务,这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结合。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哮喘患者联系网[5]建立了有效控制哮喘缓解期患者复发的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丽,张绍敏,迟秀丽.门诊哮喘患者2262例诊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7:14
[2]陈德蓉,廖清书,黄秀荣.社区护理中支气管哮喘病人健康教育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15(8):607-608
[3]张艳丽.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护理干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4: 33-34
[4]万东华,黄宁,林滔.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22:1704
[5]林江涛.学习和推广哮喘防治指南提高我国哮喘的综合防治水平[J].中华内科杂社,2012,11: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