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新课改教学活动中,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那么学习的习惯,应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俗话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在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俗话说: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我们应培养小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1.预学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建立了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中进行独学与群学,让合作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利于小学生的资源共享。另外,我们很多学生都是在做作业过程中发现不会时才知道要看书、要复习,这样效率就低了,效果也不会好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
新课改的课堂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课堂上互相合作交流。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有不少的学生无心参与,或是赶热闹,趁机聊天,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巡堂指导、监督,在提问过程中多问你是怎么得到的?你是怎么想的等。提问时也应根据课堂的情况机智的选择提问的对象,以促使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手动脑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我们在课改前在教学中会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讨问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现在在新课改中通过在课堂上学生高举右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同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最后还要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来养成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学生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以前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根本就没有专心静下心来做,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效率很低,作业的效果也不好。现在通过对学生的新课改培训,让学生学会: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②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③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④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达成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效果。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课本质疑。而要做到这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于教师的指导,在于教师的鼓励与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这才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键。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做作业前先要复习当天的功课和与作业有关的内容,做作业时集中精力,按正确的解题格式独立完成。做完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许多学生没有改正做错的题的习惯,这主要与我们老师没有严格要求有关。事实上很多时候改正错误比做多几道类似的题效果会更好。每次考试后都认真分析试卷上的得失,认真做好“错题集”,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习成功的学生在谈经验时都特别提到做好“错题集”这点,在错题集里收集自己做错的问题(包括不会的、粗心的、似是而非的等),并作简单的做错原因分析,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与检查,小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同时通过对班级方方面面的检查和评价,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通过让小学生在班级自我评价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就不易纠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任工作,也是我们教师职业的要求,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做好思想工作,认真做好落实制定的要求与措施、加强指导、团结协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使我们小学生在新課改中终生享受到良好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好处。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那么学习的习惯,应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俗话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在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俗话说: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我们应培养小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1.预学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建立了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中进行独学与群学,让合作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利于小学生的资源共享。另外,我们很多学生都是在做作业过程中发现不会时才知道要看书、要复习,这样效率就低了,效果也不会好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
新课改的课堂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课堂上互相合作交流。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有不少的学生无心参与,或是赶热闹,趁机聊天,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巡堂指导、监督,在提问过程中多问你是怎么得到的?你是怎么想的等。提问时也应根据课堂的情况机智的选择提问的对象,以促使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手动脑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我们在课改前在教学中会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讨问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现在在新课改中通过在课堂上学生高举右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同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最后还要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来养成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学生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以前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根本就没有专心静下心来做,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效率很低,作业的效果也不好。现在通过对学生的新课改培训,让学生学会: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②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③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④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达成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效果。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课本质疑。而要做到这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于教师的指导,在于教师的鼓励与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这才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键。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做作业前先要复习当天的功课和与作业有关的内容,做作业时集中精力,按正确的解题格式独立完成。做完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许多学生没有改正做错的题的习惯,这主要与我们老师没有严格要求有关。事实上很多时候改正错误比做多几道类似的题效果会更好。每次考试后都认真分析试卷上的得失,认真做好“错题集”,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习成功的学生在谈经验时都特别提到做好“错题集”这点,在错题集里收集自己做错的问题(包括不会的、粗心的、似是而非的等),并作简单的做错原因分析,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与检查,小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同时通过对班级方方面面的检查和评价,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通过让小学生在班级自我评价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就不易纠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任工作,也是我们教师职业的要求,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做好思想工作,认真做好落实制定的要求与措施、加强指导、团结协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使我们小学生在新課改中终生享受到良好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