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教学中的不和谐现象概说
数学教学中的不和谐指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之间组织的不合理,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不能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优势,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消极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简言之,数学教学中所有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现象,都可以称为数学教学中的不和谐现象。
二、不和谐现象的教师因素探析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原因
1.师德修养欠缺
叶圣陶先生指出:“讨论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教师得先负责任,才能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既是学校纪律不好,一个教师也还有他可负的责任。事在人为,只要诚恳公正,他在相当的限度之内也还是可以严格教学的。”这些论断,不仅为当时许多著名教育家的实践所证明,而且也为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所证明。可以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足,是造成教育教学失衡的最根本的原因。
2.教育思想陈旧
(1)狭隘的教育价值观
现代教育价值观强调学生知识的积累、智能的增进、美德的形成,强调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但现在许多老师只是围绕学生的考试分数评判优劣、议论得失,把全面而丰富的教育价值过滤得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阿拉伯数字!评课者这种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必然导致知识本位,分数第一,师生敌对情绪加剧,教学的不和谐自然产生。
(2)“单向度”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总体的根本看法。全面的学生观应该看到学生的“两面性”。第一是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属性。正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他才能对原本陌生的老师给予尊重和信赖,并培养起对教师的深厚感情。第二是学生的“独立性”。乔治波利亚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如果忽视或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数学教学的效果就要被大打折扣,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心智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因
1.知识素质缺乏
我国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普遍较低。据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在北京和浙江宁波两地抽样调查了298名中学教师,了解他们对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教学方面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估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结果换算成百分数,结果发现三方面知识在60分以下的分别占50.2%、54.1%、69.2%。而这三方面的知识相互联系,是成功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性知识”。另外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还显欠缺。
2.教育实践积累少
首先,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为了应付升学率而搞的“题海战术”,完全占去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教学改革、教学艺术。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大量为教师“全方位服务”的教学参考资料、教案汇编充斥教师案头,这些资料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考虑得十分周密,甚至连每一课的作业、单元测验、阶段考试的试题都一应俱全。这些早已超出“参考”功能的“参考书”,越俎代庖,取代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独立钻研,客观上只能削弱教师的业务能力,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涌现出来,有关备课、上课的,有关辅导、作业批改的,有关听课、教研活动的,有关某一知识点的,有关某一突发事件的,有关某一教学方法的等等,如果能做个有心人,且勤于思考,注意反思、总结与积累,治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三)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
1.思维品质的缺陷
首先,对学生的认知上存在着偏差。透彻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但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在形成对学生的认识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受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影响很深的现象。其次,数学教学“呆板”。数学是一门饶有兴趣,十分美妙,在训练思维时极能焕发学生智慧的学科,但是有的学生却越学越感乏味,越学越觉玄乎,越学越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感到怀疑,这不能不说与老师有关。
2.情感与理智的偏颇
这里着重谈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的最基本内容,但数学教师对学生的爱存在以下几种有失偏颇的现象。如对具体学生缺乏实在的爱、对优秀生缺乏理智的爱、对后进生缺乏执著的爱等等。
3.意志品质的缺乏
情绪冲动时难以自控。记得我第一年教《立体几何》,有一天批改作业,作业中的错误百出使我十分生气。批完作业后我去了教室,情绪比较激动,恰好此时一位学生问我一道已经评讲过的题目,我不假思索就来了一句:“怎么讲过了还不会?!”口气非常严厉。事后,我很后悔,这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的自尊,且伤害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培优补差中缺乏恒心。数学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往往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或不适应教师的教法等种种原因所致,并且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帮助后进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肯定是长期而曲折的,反反复复的情况会经常发生,这就容易使教师在需要坚持一下的关键时刻放弃努力,以致功亏一篑。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
[2]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孙孔懿:《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
数学教学中的不和谐指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之间组织的不合理,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不能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优势,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消极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简言之,数学教学中所有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现象,都可以称为数学教学中的不和谐现象。
二、不和谐现象的教师因素探析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原因
1.师德修养欠缺
叶圣陶先生指出:“讨论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教师得先负责任,才能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既是学校纪律不好,一个教师也还有他可负的责任。事在人为,只要诚恳公正,他在相当的限度之内也还是可以严格教学的。”这些论断,不仅为当时许多著名教育家的实践所证明,而且也为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所证明。可以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足,是造成教育教学失衡的最根本的原因。
2.教育思想陈旧
(1)狭隘的教育价值观
现代教育价值观强调学生知识的积累、智能的增进、美德的形成,强调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但现在许多老师只是围绕学生的考试分数评判优劣、议论得失,把全面而丰富的教育价值过滤得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阿拉伯数字!评课者这种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必然导致知识本位,分数第一,师生敌对情绪加剧,教学的不和谐自然产生。
(2)“单向度”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总体的根本看法。全面的学生观应该看到学生的“两面性”。第一是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属性。正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他才能对原本陌生的老师给予尊重和信赖,并培养起对教师的深厚感情。第二是学生的“独立性”。乔治波利亚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如果忽视或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数学教学的效果就要被大打折扣,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心智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因
1.知识素质缺乏
我国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普遍较低。据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在北京和浙江宁波两地抽样调查了298名中学教师,了解他们对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教学方面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估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结果换算成百分数,结果发现三方面知识在60分以下的分别占50.2%、54.1%、69.2%。而这三方面的知识相互联系,是成功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性知识”。另外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还显欠缺。
2.教育实践积累少
首先,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为了应付升学率而搞的“题海战术”,完全占去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教学改革、教学艺术。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大量为教师“全方位服务”的教学参考资料、教案汇编充斥教师案头,这些资料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考虑得十分周密,甚至连每一课的作业、单元测验、阶段考试的试题都一应俱全。这些早已超出“参考”功能的“参考书”,越俎代庖,取代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独立钻研,客观上只能削弱教师的业务能力,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涌现出来,有关备课、上课的,有关辅导、作业批改的,有关听课、教研活动的,有关某一知识点的,有关某一突发事件的,有关某一教学方法的等等,如果能做个有心人,且勤于思考,注意反思、总结与积累,治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三)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
1.思维品质的缺陷
首先,对学生的认知上存在着偏差。透彻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但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在形成对学生的认识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受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影响很深的现象。其次,数学教学“呆板”。数学是一门饶有兴趣,十分美妙,在训练思维时极能焕发学生智慧的学科,但是有的学生却越学越感乏味,越学越觉玄乎,越学越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感到怀疑,这不能不说与老师有关。
2.情感与理智的偏颇
这里着重谈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的最基本内容,但数学教师对学生的爱存在以下几种有失偏颇的现象。如对具体学生缺乏实在的爱、对优秀生缺乏理智的爱、对后进生缺乏执著的爱等等。
3.意志品质的缺乏
情绪冲动时难以自控。记得我第一年教《立体几何》,有一天批改作业,作业中的错误百出使我十分生气。批完作业后我去了教室,情绪比较激动,恰好此时一位学生问我一道已经评讲过的题目,我不假思索就来了一句:“怎么讲过了还不会?!”口气非常严厉。事后,我很后悔,这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的自尊,且伤害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培优补差中缺乏恒心。数学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往往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或不适应教师的教法等种种原因所致,并且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帮助后进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肯定是长期而曲折的,反反复复的情况会经常发生,这就容易使教师在需要坚持一下的关键时刻放弃努力,以致功亏一篑。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
[2]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孙孔懿:《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