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如果我们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下面本人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环境建设是基础
1、外部环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 “四风”建设。即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榜样是关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摒弃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倡导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学科配合是根本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情绪感染。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緒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知识引导。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人际关系是保证
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1、班级集体和谐。人们在这个社会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接触和交往,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为集体成员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心理环境。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人际关系在健康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要努力改善班级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环境。
2、师生关系平等。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着相应的行为模式,对师生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结合办学思想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行为,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希望与教师平等相处,平等交往。如果师生双方彼此态度友好,感情相容,互相尊重,就可以导致行为和心理的统一,这样在相互信任、互相关怀和帮助的基础上,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建立起来。试想,在一个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欢乐的环境里,还会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吗?
3、生生关系融洽。舆论、风气,直接影响着心理气氛的形成与发展,是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班主任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在指导学生交往过程中,要悉心创设交往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交往的学生加入,并让他们懂得团结友爱在集体中必不可少,应该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及时引导他们扩大交友范围,将个人情感融于集体当中。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为祖国培养健全人格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
一、环境建设是基础
1、外部环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 “四风”建设。即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榜样是关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摒弃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倡导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学科配合是根本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情绪感染。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緒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知识引导。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人际关系是保证
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1、班级集体和谐。人们在这个社会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接触和交往,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为集体成员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心理环境。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人际关系在健康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要努力改善班级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环境。
2、师生关系平等。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着相应的行为模式,对师生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结合办学思想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行为,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希望与教师平等相处,平等交往。如果师生双方彼此态度友好,感情相容,互相尊重,就可以导致行为和心理的统一,这样在相互信任、互相关怀和帮助的基础上,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建立起来。试想,在一个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欢乐的环境里,还会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吗?
3、生生关系融洽。舆论、风气,直接影响着心理气氛的形成与发展,是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班主任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在指导学生交往过程中,要悉心创设交往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交往的学生加入,并让他们懂得团结友爱在集体中必不可少,应该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及时引导他们扩大交友范围,将个人情感融于集体当中。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为祖国培养健全人格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