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看花开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xiu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静的午后,风静静地摇曳,云很纯净,在蔚蓝的天空闲适地四处游荡。在云中穿梭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铺洒在我的脸上,痒痒的,很温暖。窗内的我,在一盏茶的冥思中,静静绽放着我的文字。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险些跃然纸上,我想一个人去陌上看花开。
  手上的笔渐渐停了,这个有着魔力的念头,变成一颗种子,在我的心底破土,发芽。我一把扯过外套穿上,拽起包,往门外冲。听到动静,厨房里响起了熟悉的声音,不用回头,我都知道是正伸着头扒在门边的妈妈,手里兴许还忙碌着:“哎,你去哪儿?我陪你一起去。”“我要一个人去陌上看花开。”我随口敷衍,匆忙奔出家门,身后的门被风“砰”地一声带上,扑面而来的是自由的氣息。
  走在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小路两旁,绿意盎然,柳树枝条已泛起了新芽,在灿烂的阳光下,更显得生机勃勃,和煦的微风携着泥土的芬芳拂过脸颊。赞叹之余,我无意中瞥见柳树后的一汪清潭,正徐徐荡出涟漪,波光粼粼。我走近一看,清潭清澈见底,湖里的鱼儿相互追逐嬉闹。可不正像是儿时顽皮的我们?我轻扬了嘴角。
  好不惬意!入眼,绿意渐浓,原本光秃秃的田野不知何时已经彻底变了相貌,让人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绿色中已缀满了色彩斑斓的花。我弯下腰,托起花轻嗅,馥郁芬芳。身边传来嗡嗡的声音,我环顾四周,发现竟是蝴蝶、蜜蜂在花海中来回穿梭着。一阵微风拂过,花香四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地躺下,与花草并肩,闭上眼,静静地享受这恬静的时光。
  抬眼,是两只飞鸟,稍大些的一只默默地跟在稍小的身后,前面那只好不快活。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不喜欢依赖别人,凡事都想独立,可总是事与愿违。父母的爱的确是不可或缺,但若让过度的宠溺浸透我们飞翔的翅膀,也会令人心生不适。我想一个人来陌上看花开,蓝天、白云、清风、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和令人向往。
  夕阳渐斜,风也带来些许凉意,我不舍地深深望了望田野,走向了来时的路。
  盛伊可:江苏省南京市民办实验学校七(1)班学生
  指导老师:陈晓明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船,有停靠的码头。《边城》里描述的是沈从文故乡的事物。“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对于一个十五岁就投奔行伍、辗转各地的少年,家乡给予他的回忆总是鲜活又美好。《边城》成书于1934年,那是作者创作的盛年。从封闭的乡下搬到大城市,见识了20世纪的文明,他却又要
期刊
那是多年前的事。那晚九点多,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来到门外透透气。门前的公园路上车水马龙,摩托车、汽车的喇叭声,不绝于耳。我正活动着筋骨,就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支着拐杖,迎面走来。我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不禁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不是壶界泰斗蒋蓉大师吗?我赶紧走向前,热情地打招呼:“蒋大师好!”  老人疑惑地看了看我,问:“你是?”  我回身指了指一旁的店面说:“我是在这里开店的,自己也做壶。”我关切地邀请
期刊
地方特色的理想模型  上海曾是石库门的海洋。石库门联排的布局和装饰纹样来自西方。石库门有院落,类似北方四合院,却是二楼三合院,中为天井。进去,内部结构又与南方徽派建筑相似:砖木立帖式,黑漆大门被石条包箍,马头墙或观音兜的山墙,饰有砖砌。  石库门样式多。自19世纪80年代始,平均每隔十多年,就经历一次形式翻新。从老式里弄到广式里弄、到新式里弄、里弄式花园住宅,沿续至抗战时期的里弄式公寓住宅,石库门
期刊
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但似乎并不想停。小克林望着窗外,想到了一个成语——细水长流。小克林又想起了二楼最右边的房间,那个房间根本用不到,被反锁起来,也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陈旧的木门在二楼最右边的黑暗里一直沉默着,似乎是在等待什么,小克林一直觉着那里面住着小精灵,因为常常有水从门下面渗出来,小克林想,那一定是小精灵在洗澡……  不知何时,雨停了,小克林又跑到木门前,趴在门缝上大喊:“嗨,你们洗完澡了吗
期刊
他的心上掠过一只孤鸿,他的身影在无人的月夜徘徊;他缠绵病榻,不误饮茶;他满鬓寒冬积雪,心中却雪融草青,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他家徒四壁,却暗想着“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诗人、哲人、书画家、美食家,这些称号皆可赋予他,但没有一个能桎梏他。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又丰富多彩;他的性格豪放不羁,但又成熟圆融。他直谏敢言、清高孤傲,可又平易近人,体恤民生;
期刊
《伊人寂寞》虽然篇幅简短,但以超常规的叙事手法奠定了作品的价值。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作者陈毓对灾难叙事的超常规写作手法。  分层叙述的递进和人物视角的转换  作者在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里,采用了分层叙述和人物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从全篇来看,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层三个人物视角,第一层是前面四个自然段,以作品的核心人物“她”为视角,以简练的笔法叙述灾难的起源;第二层是从“丈夫送她出门”到“总之这桩谈判最
期刊
安静,穿梭在街头和小巷,  空旷,在城市的上空盘旋,  春天,卻觉然不知地来了,  楼下樱花娇艳时,草儿共舞斗疫情,  一阵春风柳儿舞,桃花绽放溢香来,  待到春暖花开时,举国同庆龙腾飞,  疫情还未过去,疫情终将过去,  此刻的城不是空城,而是众志成城!  名师点评:  陈一诺小朋友,你很了不起,你能用诗歌表达你的情感,抒发你对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以及对疫情终将过去的期盼。  《空城》小诗
期刊
姚易柠说,她非常喜欢台湾作家简媜的一句话:“我把自己摊成稿纸,让岁月前来点苔。”這句话在姚易柠读来,有着别样的含义。  “把自己摊成稿纸,我觉得是一种很美的写作态度。”被问及对写作的想法,姚易柠笑着拢了拢碎发,眼里透着热烈与认真。“写作对目前的我来说是观察,我做的事情不是创造,而是记录。无论自然万物还是人间百态,都是我的素材。我平时写散文和诗歌居多,偶尔也创作小说。小说对我来说也是观察,不一样的观
期刊
走在那条熟悉的路上,回想起以前的这里。  当时,这条路狭窄而泥泞。经过多次施工,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转角处,是一间房子,房子的旁边,盛开着一簇菊花。这明艳的菊花,在寒冷刺骨的秋风中,昂首挺胸,傲视寒霜。  这里,曾是曾祖父的家。  曾祖父是位乡村教师,居住在偏远的山村,每天给村里的孩子们备课、上课、改作业,课余时间种些粮食、蔬菜,生活平淡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十分喜
期刊
每每提及要归乡,我总有点胆怯。  我胆怯于漏水后老屋的霉腐味道,胆怯于泥泞的石板路,胆怯于暗淡无光的夜晚。但又偏偏也畏惧四四方方的商品房,畏惧撬去石板浇上沥青的柏油路,畏惧灯红酒绿长昼无眠的不夜城。久客城中,对记忆里模糊的故乡总有矛盾而复杂的忧心,可随着回乡之日的临近,某种惴惴不安竟在心底日日发酵起来。  汽车从钢筋混凝土的桥面上碾过,桥下是波澜起伏的河水,有货轮悠哉地开过来,悠长的鸣笛仿佛现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