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零一零年春季,我校响应韩立夫教授课改的号召,部分教师前去岐山县北郭初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当时在座的我和其他听课的所有教师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刚开始上课,学术助理就当起了小老师,宣布拿出已经下发的问题导读——评价单,让学生自己订正答案。此项工作完成后,小组组长可以给每个组员给出正确的评价,接着提出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这时第二个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就发给学生,学生继续以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这一环节进行完后,学生中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他们一个个像小老虎一样,积极主动发言,一个个像小老师一样,进行精彩的讲评。特别高潮的地方是在完成第三个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在小黑板前展讲,而且不时地还有补充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原则,听课听到这里,不由地我们鼓起掌来……
至此,我校拉开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新课改教学。新课改实验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八人一个小组围坐,大部分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使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丧失了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小组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师兼顾,长期固定的八个人小组,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减退。因此,在本学期,我校从实际出发,推出了具有本土化,生命力的高效课堂模式。其模式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我们始终贯彻不变的六个方面的理念的坚持: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
这其实也是我们这种新课改模式的一个流程。每天下午放学前将两种训练评价单都下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家里照着课本进行新课预习,预习的同时认真完成第一个训练单……问题导读单(生成)——评价单。为了避免学生敷衍塞责预习,在这个问题导读单的最后我们还设计了“你的生成问题”一栏,让学生写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期待第二天在课堂上解决。为了把预习落到实处,我们把是否填写“你的生成问题”作为评价的一项内容。第二天上课时,留给学生不少于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回顾前面预习的情况,也就是自学完成这堂课最基本的目标。教师在这一个环节可讲也可以不讲。接着,小组内合作学习三到五分钟,组内先解决预习时的生成问题,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可以再班级里共同探究,个别展示,共同交流。在这一个环节,会涌现出部分善于展示的学生,作为教师我都会及时作出评价,以便鼓励学生更积极的发言。课堂教育进行到第三个大的环节,探究、展示、交流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并让代表交流,全班展示,这时我会在及时评价的同时进行较准确地点拨,以便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环节的用时最多,需二十到二十五分钟。接着的这一环节,是当堂检测,需要三到四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习题以训练单为主,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适当的调整题目。课堂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中考链接,用时四到六分钟。本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打破每八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五十个学生以下的班级每排按二人——三人——二人的模式去坐,人数超过五十的班级安排每排二人——三人——三人的模式去坐。其目的是给每个小组注入新鲜血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建多元化小组模式,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同时又实行各组积分制,每组都选有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担任不同学科的小组长,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在讨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力争给组里积分。就这个问题我在与学生交流时,有个组长的点子很高,他(她)往往会把较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把较难得问题交给学优生。从那以后每一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都提高了,发言的学生就多了,他们组的积分也就提高了。在学校评选高效课堂优胜组时,他们梦之翼组被评为我们班的获奖组。看着学生和我交流时眉飞色舞的表情,作为教育他们的老师,我感到很欣慰,很知足。
时至今日,我们经历了备写导学案时的“一案三单”到“一案两单”,学生座位由“围大圈圈”到按二人——三人——三人自然排坐,教师每节课安排学术助理到不安排学术助理,每节课只让个别学优生展讲到多数学生展示等一些列的变化……。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尝到了新课改给我带来的甜头。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在的教学模式,我们注重了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改掉了往日教学中的只让学优生展讲的弊端,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我明显的感觉到现在的课堂动起来,也活起来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率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情绪也高涨了,每节课都上的有意义、有价值。师生共同感到了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
第二,课堂上绝不“吝啬”对学生赏识性的评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赏识教育早在几年前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烙印,成为我教书育人的新鲜血液。在课堂上我有意的给学困生安排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只要能回答我就作出公正的评价,以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样做会把课堂上少数无心学习的学生拉回了课堂,为他们以后的求学道路走好了铺垫,因此从学习中感到了快乐。
第三,我为了让学生之间学习有竞争,每周以组委单位进行评比,然后评选出优胜组,给组里每个学生积分,于是积分少的组就会想办法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因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多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提高了。自从实行了组与组之间的积分制后,小组里不想动脑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生不能给组里积分,于是其他学生不答应,指责他们,他们感觉很没面子,只能“束手就擒”,认真学习。面对这些学生我告诫他们:这样做就好比是万人参与的马拉松比赛,只要你不停下来就一定有获胜的可能。可如果你停下了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
第四,我校高效课堂“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有一个不能让教师忽视的问题,就是在学生展讲时,提倡让其他学生质疑,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掀起一个一个高潮。我想这样做,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养成一种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这半学期的实践,适合我校的本土化的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深入人心,它既不禁锢学生思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在学生面前出现一条新的大道。我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一定会在这条课改的新路上坚定的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有信心。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一点浅显的见解。我校近两年来中考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足以说明这种适合我校的“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
至此,我校拉开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新课改教学。新课改实验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八人一个小组围坐,大部分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使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丧失了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小组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师兼顾,长期固定的八个人小组,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减退。因此,在本学期,我校从实际出发,推出了具有本土化,生命力的高效课堂模式。其模式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我们始终贯彻不变的六个方面的理念的坚持: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
这其实也是我们这种新课改模式的一个流程。每天下午放学前将两种训练评价单都下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家里照着课本进行新课预习,预习的同时认真完成第一个训练单……问题导读单(生成)——评价单。为了避免学生敷衍塞责预习,在这个问题导读单的最后我们还设计了“你的生成问题”一栏,让学生写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期待第二天在课堂上解决。为了把预习落到实处,我们把是否填写“你的生成问题”作为评价的一项内容。第二天上课时,留给学生不少于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回顾前面预习的情况,也就是自学完成这堂课最基本的目标。教师在这一个环节可讲也可以不讲。接着,小组内合作学习三到五分钟,组内先解决预习时的生成问题,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可以再班级里共同探究,个别展示,共同交流。在这一个环节,会涌现出部分善于展示的学生,作为教师我都会及时作出评价,以便鼓励学生更积极的发言。课堂教育进行到第三个大的环节,探究、展示、交流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并让代表交流,全班展示,这时我会在及时评价的同时进行较准确地点拨,以便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环节的用时最多,需二十到二十五分钟。接着的这一环节,是当堂检测,需要三到四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习题以训练单为主,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适当的调整题目。课堂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中考链接,用时四到六分钟。本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打破每八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五十个学生以下的班级每排按二人——三人——二人的模式去坐,人数超过五十的班级安排每排二人——三人——三人的模式去坐。其目的是给每个小组注入新鲜血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建多元化小组模式,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同时又实行各组积分制,每组都选有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担任不同学科的小组长,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在讨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力争给组里积分。就这个问题我在与学生交流时,有个组长的点子很高,他(她)往往会把较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把较难得问题交给学优生。从那以后每一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都提高了,发言的学生就多了,他们组的积分也就提高了。在学校评选高效课堂优胜组时,他们梦之翼组被评为我们班的获奖组。看着学生和我交流时眉飞色舞的表情,作为教育他们的老师,我感到很欣慰,很知足。
时至今日,我们经历了备写导学案时的“一案三单”到“一案两单”,学生座位由“围大圈圈”到按二人——三人——三人自然排坐,教师每节课安排学术助理到不安排学术助理,每节课只让个别学优生展讲到多数学生展示等一些列的变化……。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尝到了新课改给我带来的甜头。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在的教学模式,我们注重了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改掉了往日教学中的只让学优生展讲的弊端,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我明显的感觉到现在的课堂动起来,也活起来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率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情绪也高涨了,每节课都上的有意义、有价值。师生共同感到了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
第二,课堂上绝不“吝啬”对学生赏识性的评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赏识教育早在几年前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烙印,成为我教书育人的新鲜血液。在课堂上我有意的给学困生安排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只要能回答我就作出公正的评价,以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样做会把课堂上少数无心学习的学生拉回了课堂,为他们以后的求学道路走好了铺垫,因此从学习中感到了快乐。
第三,我为了让学生之间学习有竞争,每周以组委单位进行评比,然后评选出优胜组,给组里每个学生积分,于是积分少的组就会想办法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因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多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提高了。自从实行了组与组之间的积分制后,小组里不想动脑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生不能给组里积分,于是其他学生不答应,指责他们,他们感觉很没面子,只能“束手就擒”,认真学习。面对这些学生我告诫他们:这样做就好比是万人参与的马拉松比赛,只要你不停下来就一定有获胜的可能。可如果你停下了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
第四,我校高效课堂“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有一个不能让教师忽视的问题,就是在学生展讲时,提倡让其他学生质疑,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掀起一个一个高潮。我想这样做,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养成一种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这半学期的实践,适合我校的本土化的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深入人心,它既不禁锢学生思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在学生面前出现一条新的大道。我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一定会在这条课改的新路上坚定的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有信心。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一点浅显的见解。我校近两年来中考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足以说明这种适合我校的“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