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兴载体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媒体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传播载体。网络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上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要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播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和共识指明了方向。“三个倡导”顺应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人们的价值诉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高度概括,不仅深刻揭示了处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国人民广泛认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载体,意识形态不去占领网络媒体的主阵地,就等于自动放弃了思想理论武装这一强有力的工具。正如胡锦涛所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抢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阵地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基于此,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郑洁博士等人的《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正试图解决当前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等问题。该书作者长期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对相关问题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深刻感悟。围绕着“如何增强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这一重要任务,作者紧紧抓住网络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学、传播学、信息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三重维度来构建全书的基本框架。首先,侧重于历史考察的维度,探讨互联网的产生与网络媒体的兴起。其次,侧重于理论概括的维度,梳理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问题,分析、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科学表述,阐述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在关联。再次,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结合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探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和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管理的途径,对如何推动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书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该书不拘泥于现状的概括,而是从历史考察的维度,深入探讨互联网的产生和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并以此作为厘清相关概念、分析成因和影响、探讨具体对策和路径的基础。通过简要梳理互联网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媒体的含义、类型、优势与特征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和归纳;通过对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现状并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进一步厘清了网络媒体的功能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这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在关联、网络媒体为什么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兴载体、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方式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提。
  第二,该书不拘泥于概念、理论的阐述,而是将概念的阐述及其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结合起来展开探讨。首先,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厘清了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问题;其次,结合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分析、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科学表述,并从“网络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兴载体”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媒体的引领和指导”两方面来展开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还论述了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第三,该书不拘泥于具体对策和路径的空谈,而是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探寻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路径等相关问题。作者以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性为基点,结合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优势,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经验来探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以及如何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等具体问题。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以及为营造一个优良、洁净、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提出了具有启迪意义的见解。
  第四,注重从多学科领域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对于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实现路径等问题的探讨,作者不拘泥于传播学理论的套用,而是以如何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将传播学相关理论和政治学、信息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相结合,再结合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的实际逐一进行论证,以探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和对策路径的现实可行性。这不仅对于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对于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的积极建设与健康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需要一个过程,而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抢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积极把握话语的主动权,才可能有效规避和抵制网络媒体的消极影响和外来文化的侵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需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平台建设,让人们能享受网络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的便利,准确、快捷地获取有益信息。要利用现代传播技巧,运用人们易接受的方式,努力提高信息传播的原创率、首发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编辑:李春英)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张晋芳(1983),女,陕西宝鸡人,助教,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五四时期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并信仰,在延安时期发展成熟起来,并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刘少奇作为党内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针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在多种场合、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期刊
收稿日期:2012-04-23  作者简介:陈一洪(1987-),男,福建泉州人,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研究。  摘 要: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行业金融模式旨在通过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供、销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信用共同体实现对特定行业小微企业的批量开发与商圈声誉风险控制,解决传统小微业务开展过程的成本与风险控制问题;同时,立足供应链贸易融资模式及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商业服务理念,为小微
期刊
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核心指标”位列前茅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学校立项建设的博士点学科,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十五”期间,学校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列为学校重点学科加强建设,“十一五”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6年3月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3月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期刊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建设问题研究(11SZK026)  作者简介:  朱兰(1973),女,湖南武冈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教学研究。  摘要: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诚实守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从我校的具体情况看,虽然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整体上呈现出良好态势,但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之间相互
期刊
作者简介:马雪(1989),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张牛(1952),男,回族,重庆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摘要: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一个富于生机的开端。他认为历史是物质的、变化的,历史有其自身矛盾运动和规律,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环节,并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研究李大钊的历
期刊
作者简介:孙延俊(1958),男,辽宁本溪人,教授,主要从事油画风景语言研究及教学工作。  摘要: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陪都成了当时中国的缩影。如今重庆在不可思议地高速变脸,成为西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然而那些曾经承载着全国人民抗战信念的人和事也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快餐文化方兴未艾的现代,这些雾都名人的痕迹消失了,但是名人名居确实还存在空间中,有了这些遗迹史实资料,掌故得以展
期刊
摘要:牟宗三以道德形上学为根据,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两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朱熹将天理与人心相区分,追求“只存有不活动”的道德本体和格物致知的顺取工夫,而将其判为“别子为宗”。但是通过对朱熹思想发展脉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其“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工夫入路是对程颢等学者过于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而忽视具体实践工夫的一种矫正。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促进了先秦以来儒家传统思想的深化和思维水平
期刊
摘要:“第六代”的电影活动勾勒出一幅过于复杂的银幕图景,统一的称谓之下是难以遮掩的创作裂隙:第六代的电影实践除了高调的艺术探索外,也不乏商业电影的制作。在电影产业发展、商业电影创作成为实践、研究热点的语境下,从商业性的视角重估第六代的电影创作,剖析他们通过对现实矛盾的回避和虚假解决、提供消费符号、模式化的生产方式等创作策略所体现的大众文化机制,也许比阳春白雪的艺术评鉴更合时宜。同时对“第六代”电影
期刊
作者简介:汤婷(1981),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研究。  摘要:韩礼德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建构了一个可适用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对英诗及其译文的鉴赏在我国并不多见。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种汉译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信息认知方面存在一些困境:新媒体环境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信息权威缺失、信息泛娱乐化,大学生面临价值取向的困境;信息的碎片化、利益导向性、信息鸿沟扩大使得信息传播存在困境;虚拟环境中信息传播缺乏道德标准和信息把关,产生信息道德的困境。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信息认知;困境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