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岫岩满族民间刺绣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文化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辽宁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是一种十分深受百姓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满族刺绣是在汉族刺绣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变革而来的。2008年岫岩满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刺绣展现的不仅仅是刺绣视觉感的美丽效果,更是展现出满族姑娘心灵手巧和智慧。
  【关键词】岫岩;满族;刺绣;非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一、初识传承人
  在2017年的元宵佳节非遗展览会上初识一位岫岩满族刺绣传承人吴丽梅老师,在和她的交谈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刺绣的文化知识。吴丽梅老师是家里第三代满族刺绣的传承人,属于家族传承。她的刺绣是看着奶奶做,跟着姑姑学的刺绣,姑姑在眼睛不便的时候还能凭着记忆把所有的刺绣纹样交给吴老师,至今吴老师家里还珍藏着这些纹样和奶奶绣的枕头顶。奶奶是一个勤劳、心灵手巧的老奶奶,在吴丽梅老师儿时的时候,衣服破了,裤子开线了,都是奶奶用绣花的形式织补上的,而且十分好看,几乎看不出是经过修补过的衣裳。因此她从小就十分喜欢刺绣,家里人还十分支持。吴丽梅老师为了把满族刺绣传承好,十余年没有收入,一心只把刺绣放在首位,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需要,是万万做不到的。因为最开始没有老师教和有关部门的引导,为了能把岫岩满族刺绣继承好、传承好,吴老师不惜金钱买一个绣品把它拆开研究钻研。在吴老师看来喜欢就要用心地去喜欢去了解。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静才能有所收获,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文化才能有所收获,不能浮躁。用心做好自己,做好传承。
  二、了解满族刺绣
  最开始的刺绣,没有花纹不会染色,只能往上面绣花,例如只能拿带颜色的线往深颜色的布上去绣,我国的染色技术是可以的,但只是单色的染织,对于纺织技术还是有所欠缺的。必须单色,不能把不同的颜色织在一起,不会织花。但是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因为织布就是经线和纬线的相互交叉,那么就可以经线织一种颜色,纬线织另一种颜色,缂丝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缂丝就是最早的一种刺绣。
  三、刺绣中的文化产业
  现在的满族刺绣很多都是借鉴了苏绣的表现形式,但是针法还是满绣的针法,因为作为传承人来说不仅仅是要继承传统的满族刺绣,更重要的是要把这门艺术形式发展并且发扬光大,由于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文化水平、审美水平也是在发展的,不能用老的眼光去看今天的文化。要与时俱进,要把传統和现在好的文化氛围相结合,辩证统一地去看待。就像中央美院的乔晓光老师说的,传承非遗文化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结合现代市场,服务群众,让广大老百姓能接受。吴丽梅老师有一个绣庄,可以说就是把刺绣产业化,把满族刺绣拿到市场上,与现代的审美相结合 让老百姓真正地了解满族刺绣的精华。对于满族传统的刺绣还只是停留在收藏和一些专家的范围之内。传统刺绣在市场上是很困难的。早年间的刺绣是不计成本的,但是现在大的环境除了要结合传承这个角度,也必须要考虑成本的问题。时间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例如,传统满族刺绣中的一道工序是打浆子,用纯苞米面,现在这个条件是不具备的。非遗的产业化如果没有政府和市场以及家人的支持是远远不行的,我们要尊重祖先,尊重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财富,我们要一点一点去做,不论是想把文化产业做好做大,还是把非遗传承做好,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品质、品德,艺术技艺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有所提升,但人的品德有所松懈,再好的技艺也做不出让人称赞的艺术作品。
  四、非遗进校园
  现在岫岩满族民间刺绣进校园是当地有关部门增强文化传承的一个有力措施,每当吴老师去学校讲课的时候,吴老师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准备,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受众,所设计的课程安排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面对有美术基础的大专院校的学生,讲几节课就会让学生有所领悟或是能简单地实践,接受能力强,但是面对普通受众,课时就会有所增加。
  五、结语
  岫岩地区的满族民间刺绣刺绣题材花样繁多,或呼应对仗,保证立意的完整,或左绣青龙、右绣白虎,或用割绣法使左右完全一样。造形、构图非常讲究,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层层剥皮,疏密相间,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的民间构图法则,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周喜峰.黑龙江克东满族民间刺绣[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童芸.刺绣[M].黄山:黄山书社,2010.
  作者简介:亓智(1990-),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画创作过程中,笔墨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内容,赋予了中国画最内在的灵魂。对于笔墨所具有的内涵,不管是从纸、笔等工具的狭义意义上来讲,还是从抽象绘画形态这种广义意义来讲,都体现了中国画与我国传统笔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和相关联系的相辅相成性。所以,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对笔墨的融会表达必须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以此才可充分将现代绘画的那种审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改革,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摘要】依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如同古人类化石一样,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同样是我国重要的科学文化遗产,属于国家珍贵文物,受到国家保护。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生物复原及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本文以诸城恐龙博物馆为例,对利用混合现实(MR)平台实现古生物数字化复原与保护进行研究,可以为山东乃至全国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混合现实(MR)平台;古生物;数
【摘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交通路线,也是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碰撞与交流的途径,服饰文化在交流中发生了变异。本文首先对中西服饰设计文化的比较进行探究,然后对丝绸之路的范围界定进行阐述,以为后文做出铺垫,最后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对丝绸之路上中外服饰文化交流引起的民族服饰变异做出分析。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外服饰文化;民族服饰变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因为社会文化背景
【摘要】表现性语汇的肢体表达在当代戏剧创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在特殊的舞台时空下巧妙地传达出富有意味的言外之意,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人物的潜在意识,并与整个剧场形成新的陌生化的舞台效果,从而启迪观众在获得情感共鸣之余作出理性的思考。 《惜》运用了大量的肢体表达,并探讨在实验性的舞台上如何形成表现性语汇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表现性语汇;肢体表达;《惜》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开始正式实行首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将“教育”提到了首位。无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如何,它们都是发挥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职责的媒介,而串联一系列展品的展览,其本身亦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最主要手段。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更主动自愿地走进博物馆享受惠民成果,既收获知识,又享受快乐,目前已经成为文博界努
【摘要】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古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有必要基于乡村振兴视域,采取有效策略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本文简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探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
【摘要】“互联网 ”战略提出后,传统文化与“互联网 ”技术相融合,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互联网 ”技术的加入焕发出新的魅力、新的视觉效果和当代艺术价值。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元素是艺术家、设计师开展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的创意源头之一。但是,为了更好地符合时代审美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需进行“再设计”。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十二生肖的再设计为中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图形
【摘要】本文从奴隶社会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结束,分析了青铜器纹饰风格是怎样发展转变的,且转变特征有哪些,最后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青铜器纹饰风格的视角探究了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旨在了解各朝各代青铜器纹饰风格及审美意识。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风格;转变;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剖析不同时期下青铜器纹饰风格的转变  众所周知,不同朝代持有的青铜艺术审美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具有代表性、民族性、传承性的区域传统文化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则为我的区域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意义的创新。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通过在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激发设计灵感,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