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各个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解决心理问题,关注的是消极心理学,而这种关注点的偏差就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简单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以及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后,又着重对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05-02
消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占比过大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偏离,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基础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找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探究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与消极心理学对立的心理学。它强调对人类自身存在的积极的品质以及力量进行研究,鼓励人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理解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在主观体验上,积极心理学偏向于关心人们内在的比较积极的心理体验,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其次,在个人成长方面,积极心理学偏向于提供一些积极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以相对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最后,积极心理学跟关注人们身上具有的一些类似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比较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培养心理健全的人为目标。总之,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培养健全人格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探究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
由于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中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消极的心理因素,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方向出现了偏离,学校关注的往往是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总是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才会提供帮助以及教育。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学生身上没有出现类似抑郁、孤僻、分裂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话,教师是不会给予学生以关注。总之,这种目标定位严重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非常不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狭窄
消极心理学长期占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地位使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长期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诊断、分析以及治疗上。只关注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开展具有补救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这种状况就会直接导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过于狭窄,只关注心理障碍的矫正而忽视对预防心理疾病的方式进行探讨。进而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意义。
(三)中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意识不足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总是出于被动的地位的,他们是没有形成主动地接受教育的观念的,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而学生缺乏自我心理教育意识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中小学生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上是存在着一些积极的成分,不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积极的心态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中小学生在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并不会尝试着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总之,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意识严重不足。
三、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究
(一)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目标和方向是驱使人们向前走的原动力,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我们的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标错误都会导致我们的道路走偏,出现南辕北辙的状况。因此,教师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需要树立起合适的方向和目标。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比较偏向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诊断心理疾病以及治疗心理疾病。在这种方向以及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不仅会不可避免地忽视掉对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潜能的开发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正确的暗示,让原本拥有积极情绪的学生也开始过多地关注自己身上的一些消极的层面,开始以消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教师则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尝试着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强学生个体的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开展相关活动,进而有效减少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尝试着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转变成为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实现全面发展。
(二)引导中小学生提高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意识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之中相对积极的成分,认为人们身上本身就具有一定能够推动自我实现成长的潜能,本身就有着能够推动自我成长以及完成自我恢复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逐渐密切的过程中变得更为明显,形成了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决定作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变成了积极的心理品质。另外,积极心理学也认为人们只有在对自我有高度的评价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我时,才是处于相对积极的状态之中。而人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自己我的状态进行调整,脱离原本具有消极性质的环境之中,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激发出人类自身存在的积极基因。所以,中小學生身上也是存在着可以适当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的,是能够对自我进行心理教育的。 比如说,笔者在发现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寻找特殊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而专注于答题过程。而在笔者的提醒之下,这些本身被消极情绪所笼罩的学生开始尝试着用“我在考试前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只要认真答题就一定不会太差”的心理暗示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更有一部分学生尝试着从网络上学习到的“考前镇静操”来转移自己的焦虑情绪,让自己更自如地应对考试。总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让学生具备开展自我心理教育活动地能力,进而在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由于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狭窄,仅仅集中在解决当前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之下,教师则需要尝试着扩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堂上来,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种比较积极的成分进行合理的结合,进而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更积极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接纳自我,让自己变成更好地自己。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对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并分别找到十条在纸上列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而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互相交换纸条,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以及缺点。甚至于你觉得安静是他的优点,而他却觉得自己过于安静是缺点,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導学生按照“虽然我有……的缺点,但是我可以尝试着通过……的方式进行改正,成为一个……样子的人”的格式对纸上列出来的十条缺点进行补充,进而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积极情绪和积极系统的重视,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纠正当前心理学教育中的不良理念以及措施,进而在完善教师对心理学的认识的同时,开展真正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中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2]梁钧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才智,2019(32):7.
[3]邢艳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9):52-55.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05-02
消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占比过大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偏离,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基础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找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探究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与消极心理学对立的心理学。它强调对人类自身存在的积极的品质以及力量进行研究,鼓励人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理解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在主观体验上,积极心理学偏向于关心人们内在的比较积极的心理体验,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其次,在个人成长方面,积极心理学偏向于提供一些积极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以相对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最后,积极心理学跟关注人们身上具有的一些类似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比较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培养心理健全的人为目标。总之,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培养健全人格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探究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
由于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中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消极的心理因素,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方向出现了偏离,学校关注的往往是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总是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才会提供帮助以及教育。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学生身上没有出现类似抑郁、孤僻、分裂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话,教师是不会给予学生以关注。总之,这种目标定位严重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非常不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狭窄
消极心理学长期占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地位使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长期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诊断、分析以及治疗上。只关注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开展具有补救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这种状况就会直接导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过于狭窄,只关注心理障碍的矫正而忽视对预防心理疾病的方式进行探讨。进而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意义。
(三)中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意识不足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总是出于被动的地位的,他们是没有形成主动地接受教育的观念的,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而学生缺乏自我心理教育意识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中小学生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上是存在着一些积极的成分,不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积极的心态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中小学生在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并不会尝试着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总之,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意识严重不足。
三、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究
(一)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目标和方向是驱使人们向前走的原动力,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我们的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标错误都会导致我们的道路走偏,出现南辕北辙的状况。因此,教师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需要树立起合适的方向和目标。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比较偏向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诊断心理疾病以及治疗心理疾病。在这种方向以及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不仅会不可避免地忽视掉对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潜能的开发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正确的暗示,让原本拥有积极情绪的学生也开始过多地关注自己身上的一些消极的层面,开始以消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教师则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尝试着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强学生个体的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开展相关活动,进而有效减少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尝试着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转变成为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实现全面发展。
(二)引导中小学生提高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意识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之中相对积极的成分,认为人们身上本身就具有一定能够推动自我实现成长的潜能,本身就有着能够推动自我成长以及完成自我恢复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逐渐密切的过程中变得更为明显,形成了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决定作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变成了积极的心理品质。另外,积极心理学也认为人们只有在对自我有高度的评价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我时,才是处于相对积极的状态之中。而人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自己我的状态进行调整,脱离原本具有消极性质的环境之中,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激发出人类自身存在的积极基因。所以,中小學生身上也是存在着可以适当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的,是能够对自我进行心理教育的。 比如说,笔者在发现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寻找特殊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而专注于答题过程。而在笔者的提醒之下,这些本身被消极情绪所笼罩的学生开始尝试着用“我在考试前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只要认真答题就一定不会太差”的心理暗示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更有一部分学生尝试着从网络上学习到的“考前镇静操”来转移自己的焦虑情绪,让自己更自如地应对考试。总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让学生具备开展自我心理教育活动地能力,进而在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由于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狭窄,仅仅集中在解决当前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之下,教师则需要尝试着扩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堂上来,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种比较积极的成分进行合理的结合,进而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更积极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接纳自我,让自己变成更好地自己。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对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并分别找到十条在纸上列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而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互相交换纸条,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以及缺点。甚至于你觉得安静是他的优点,而他却觉得自己过于安静是缺点,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導学生按照“虽然我有……的缺点,但是我可以尝试着通过……的方式进行改正,成为一个……样子的人”的格式对纸上列出来的十条缺点进行补充,进而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积极情绪和积极系统的重视,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纠正当前心理学教育中的不良理念以及措施,进而在完善教师对心理学的认识的同时,开展真正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中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2]梁钧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才智,2019(32):7.
[3]邢艳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