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年涅槃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上有遇难者的残骸……”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男人回忆。
  “我们当时站在窗口,明显感到热气从外面袭来。”面部严重烧伤的女人说。
  “我记得自己在颤抖,双腿真的在抖。”高中生男孩眼中满是痛苦……
  这是纪录片《重生》(Rebirth)的开场。五个人,思绪重回那个时空,生命不堪承受之痛,仿佛要把镜头穿透。他们是那场灾难的幸存者和遇难者亲朋——失去母亲的青少年,严重烧伤的女人,失去战友的消防员,痛失未婚夫的女人,失去手足的建筑工人——2002年到2009年,每逢“9·11”纪念日,他们便坐在摄像机前,陈述自己的生活状态。
  从巨大的悲愤中涅槃,十年不算长。导演吉姆·惠特克(Jim Whitaker)说,“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9·11’发生之后的事,关于前进和希望,以及人们应有的达观。”
  
  五个人的重生之路
  
  “9·11”之后,涌现了大量以此为主题的剧作、纪录片、小说等文学影视作品。有再现事发场景的《93号航班》、《世贸中心》,有剖析事件的《华氏9·11》、《9·11事件簿》,也有后“9·11”时代纪念和反思的电影,刻画主人公如何试图走出阴霾,如《空城》。
  《重生》的视角也是后“9·11”时代,和文艺创作不同,这是一部关于伤痛愈合的真实写照,没有旁白,没有生动的画面或专家意见,只是以人类深沉的情感之诗记下那些涅槃者的心声。
  “我现在越来越少想起妈妈。”尼古拉斯·科尔斯(Nicholas Chirls)的母亲曾在世贸中心的雷曼公司上班,恐怖袭击当天不幸遇难。当时仍年幼的他,在成长过程中,只能通过别的渠道尽量了解、还原母亲的印象,还和父亲出现了隔阂。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尼古拉斯立志大学毕业后,循着母亲的事业足迹,到华尔街工作。
  华裔女性杨玲(Ling Young)疤痕累累。飞机撞击世贸中心时,她正在78楼的纽约州财税部上班。事后鉴定,她脸上和身上遭受了2级和3级烧伤。之后的几年里,杨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修复手术。不过相比之下,她却是五个受访者中最为积极乐观的,“灾难发生了,但我还活着。”
  塔尼娅·维拉努埃瓦·泰珀(Tanya Villanueva Tepper)在“9·11”事件中失去了她的未婚夫,一名纽约市消防员。起初她的生活被悲伤包围,以泪洗面,不能自拔。后来,她终于决定接纳新的爱,开始约会,并且结婚。然而幸福来临的时候,她却深感内疚。直到第一个孩子出世后,她才发现,家里还放着已逝爱人的照片,感觉有点奇怪。有一天,看着那些照片,她对自己说:“是该放下了,我必须摘下这些照片,让自己走出来。”
  蒂姆·布朗(Tim Brown)也是一名消防员。事故当天,他冲进大楼参与救援。喧嚣过后,他面对镜头讲述这一切,而他最好的消防员朋友和其他许多同事却再也回不来了。根据纽约市消防部门提供的名单,在那个悲剧性的日子里,一共有343位消防队员牺牲在了世贸中心的残瓦碎砾之间。
  建筑工布莱恩·里昂(Brian Lyons)同样经历了痛苦的心理修复过程。他最小的弟弟也是一名牺牲的消防员。里昂不仅出现了创伤后心理压力综合征,还因参与救援而导致健康受损。现在,他是遗址重建工作中的一分子。
  伴着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背景音乐,镜头在不同受访人之间来回切换。“因为没有预设这部片子会拍成什么样子,也没有假设每个人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所以拍摄起来有一定的自由度。”43岁的惠特克说,“只要能捕捉到他们的真实情绪,本身就是富有戏剧性的。”导演有意在影片末尾才公布受访者的名字:“我想移除所有影响观众观影的障碍。我想让观众觉得,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惠特克曾是想象娱乐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的电影会长,担任过《八英里》、《换子疑云》等片的执行制片人。如今他是惠特克娱乐公司(Whitaker Entertainment)的主席,为迪士尼制作故事片。
  “9·11”发生后不久,他前往世贸中心遗址,看到大量的救援人员和支援者在现场忙碌,人们脸上悲痛但坚毅的表情让他震撼。他觉得,应该记录下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家园的重建,還有心灵的修复。
  通过新闻媒体和口口相传,惠特克团队找到了10名“9·11”亲历者,希望他们参与到这样一个历时8年的拍摄计划中,敞开心路历程。其间,有一个人退出计划,九个人坚持下来。镜头跟着他们走进婚礼现场,走进手术室,走进追悼会……从数百小时访谈中,惠特克最终选取了五个人的经历,凝成一部“重生”。
  一些受访者觉得,参与拍摄对他们的恢复多有裨益。49岁的布朗已从消防岗位退役,至今依然单身。参与《重生》的拍摄并不容易,他有时会后悔曝光了一些家庭隐私,但他相信这部影片会帮助其他人理解创痛和复原。
  “我们应该把这些告诉我们的后代。”布朗说,“我跟吉姆见面谈拍摄合作时,发现他是个很好的人,对我们来说,他几乎就是医生。他一点不会对你评头论足,就让你放开了讲。”
  泰珀说,她愿意参与拍摄是因为害怕人们在“9·11”之后就忘了这一切。现在,她最大的惊喜就是获得了一个幸福的结局:离开伤心地纽约,43岁的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女儿生活在迈阿密。当她观看《重生》的时候,也被其他人遭受的各种苦难以及各自度过难关的方式所触动。“我感觉,自己几乎可以应付任何事情了。”
  在影片的结尾,受访者说,对于仍然拥有的一切,他们心怀感激。
  随着“9·11”十周年纪念的临近,《重生》已在洛杉矶、波士顿等地陆续公映,9月11日当天还会在Showtime频道播放。惠特克的工作没有随着纪录片的完成而结束,非营利组织“重生计划”是这部片子的衍生品,惠特克希望筹集捐款,用于灾难应急队伍的预备培训、灾后心理建设服务等。
  
  另一群人的痛苦
  
  每年“9·11”纪念日,人们悼念无辜受害者的时候,有一部分人的感受却被忽略了。据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统计,“9·11”事件中,共有32名穆斯林遇难,他们的家人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美国社会对他们信仰的误解和攻击。最近,这些穆斯林家庭决定向公众讲述自己的遭遇,并勇敢地向其他宗教的民众介绍真正的伊斯兰教。
  Farqad的照片被姐姐Fahina小心地剪下,贴在父亲的相片旁,这样看来就好像父子俩站在一起照的——虽然他们从未谋面。15岁的Fahina至少还有短暂的时光是与父亲一起度过的,而10岁的Farqad什么也没有。
  Fahina记得父亲带她去游乐园玩旋转木马,记得趴在他的腿上一起看电视上播的篮球比赛,记得在她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开车带她去哈佛大学转悠,于是小姑娘从小梦想进入长春藤盟校读书,好让父亲骄傲。
  2001年9月11日早上,Fahina起得特别早。父母做完晨祷后,她亲了亲父亲,与他道别。两天后,弟弟Farqad出世了,但是父亲Mohammad Salahuddin Chowdhury再也无法体会为人父的喜悦——这个从孟加拉移民到美国、在世贸中心北塔高层上班的中年男人不幸在飞机撞击大楼后蒙难,永远离开了妻女和新生的幼子。
  “总有一天,弟弟会上网搜查有关的一切,我得帮助他慢慢理解。”Fahina强忍着泪水,表现出超乎年龄的责任感,她总觉得自己亏欠弟弟。她不想与人诉说自己的悲伤,但是又不得不说些什么,因为她的宗教信仰正遭人误解。“外人无法理解遭遇灾难的穆斯林家庭的感受。极端主义者利用宗教作幌子,做出了可怕的事情。人们更容易迁怒于整个群体,而不是了解他们。”
其他文献
让工作快乐起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林少山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定价18.00元  推荐指数★★★★★  在工作中体味快乐,在奋斗中品尝快乐,在拼搏中实现快乐。快乐要工作,痛苦也要工作,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地工作?快乐工作,是世界500强企业所推崇的最佳工作状态!一流的管理造就快乐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必定快乐地工作!本书是作者根据长期培训实践中所发现的员工实际工作状态,在研究了大量理论专
不知不觉中,笼罩在IT人身上的耀眼光环已经消失。如今提起IT人,不再让人联想起高收入、高科技和高水准的生活,我们听到IT人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还有类似“IT就是挨踢”、“IT就是I’m tired”、“IT民工”这样的自嘲和调侃。从杨迈、孙德棣、李清平、胡新宇到张锐,一个个早逝的IT人让人感慨……  IT人的真实生活状态究竟如何?本刊历时六个月,通过纸质问卷发放和网上问卷两种形式,对I
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南极冰川的融化,人类随之将面临全球海平面的升高以及岛国和沿海城市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危险信号。2002年位于南极半岛的拉森冰架崩塌,2008年位于南极半岛西南侧的威尔金斯冰架中约570平方千米的冰体也发生了崩塌,由此可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南极地区环境恶劣,致使长期以来关于南极洲的地质学研究几乎空白,随着近十年期间透地雷达、卫星影像等遥观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洲冰下的结构才逐渐被人
主论博文新颖的标题吸引了我,随着文字,我陷入了对该问题的思考。王蕾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系。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信息技术还是应该姓“信”。  首先,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需要实施较为稳定的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无论从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角度去考量,还是从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这点去考量,或是从该课程涉及的核心思想、核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与全球金融危机,人们对于中国的观察已经从“世界发现中国”转向“中国在世界崛起”,也已经从“中国做错了什么”转向“中国做对了什么”,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  我完全不赞成“中国模式”的提法。以我之见,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远没有达到可以称之为“模式”的地步,因为“模式”就意味着“基本定型”、就意味着可以作为后世之师,显而易见,这一切还根本无从谈起。联想到英
信息技术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很年轻。我们知道,这个行业在世界上只存在了五十多年,在中国蓬勃发展更是只有大约十五六年的时间。随着行业发展的时间越来越久,体系日益庞杂,我们可以发现IT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其从业时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平均工资水平也会提高。  由于工资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一个人和一个单位最为敏感的数据,要得到比较确实的答案也比较难。
Argument:Fall in Love with an IT Boyfriend or Not?    It seems much proud to tell others you found an IT boyfriend.The IT represents many things, for example, wealth, wisdom, elite, good taste. So the
考察那些成功的大型企业的领袖们,觉得他们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说来简单,解决之道竟然是在他们的行为方式上面。一种可以看成是企业家个人行为方式,另一种则是企业行为方式——决策机制的运行。    企业信息情报沟通是企业沟通的核心部分,表面上似乎看不清楚,但常常是决定竞争胜败的主要因素。从本质上讲,企业的情报沟通行为是企业文化的产物。    TCL的症结:  信息情报机制严重缺位    T
安徽省于2006年秋开始实施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在高中新课程的结构中,信息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归属于八大学习领域的技术领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包括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两学分。面对新课程实验,有的教师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在高中新课程培训会上,我就发现不少教师对课改持抵触情绪,有的不明白如何教。在评课中,有的教师就质疑设计这个教案的教
信息技术姓“新”还是“信”?这个命题令人眼前一亮。归根结底,教师们的困惑在于信息技术是什么(What),怎么教(How),为什么这么教(Why)。  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2016年,高中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将颁布实施,关注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这次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基于近年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应用与飞速发展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