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C5:从小开始,持续成长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媒体人转向做实体经济,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对消费风向的敏锐度和前瞻性;但有时会因为过于超前而夭折。此外,再小的实体经济,作为经营者也需要考虑搭建供应链、市场推广与销售、每日运营管理、提升服务细节、处理各种琐碎而必须的事情,和媒体人的生活大不相同。
  说到这里,王继涛有些佛系地说,当初做咖啡馆时没想这么多,就是机缘巧合开始了一切。日常运营确实超过他最初的理解。但一旦做起来,还是有一种朴素的责任感推动着他和其他合伙人持续发展。
  三里屯的西五艺术中心是This is C5开始的地方。这一带有画廊、文创公司,艺术餐厅,吸引了艺术爱好者到此消费。艺术中心仓库改为咖啡馆后,当时名字还是C5 Café。开业两年后,他和合伙人高大鹏又在咖啡馆旁边开了DailyPROJECT,一间主打日常生活概念的家居用品店,商品全球采购,以日本为主,店里还经销日本著名的Karimoku60家具。这里曾经是,也一直是文艺爱好者的心爱之地,逛街累了或吃完午餐去C5 Café小坐、喝喝咖啡、吃甜品,再去隔壁的店里買件好用的日式家什,成了一小众文艺爱好者的习惯。



  在2018年,他们的朋友赤羽光一,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提出想一起在北京开一间清酒吧的想法。他曾经以日本匠人的执着精神,花了两年时间拜访日本大大小小各种清酒酒造,并谈下日本秋田县的“浅舞酒造”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2018年7月,This is C5sake三里屯店诞生了,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家只卖单一酒厂的净饮清酒吧,只有8个座位。品牌也更名为“This is C5”,包括Café、shop和sake三部分。此后,他们继续坚持“精选风土日本酒”的理念,陆续发展为多家日本酒酒厂代理,除了浅舞酒造,还包括兵库县的都美人酒造、滋贺县的富田酒造、冈山县的十八盛酒造等。“‘风土’在葡萄酒里用的比较多,风土包括气候、土壤等。我们去找的就是具有风土的日本清酒。”
  和传统的进口商不同的是,This is C5sake既开着清酒吧,也扮演着教育市场的角色。随着日本酒开始进入中国人的日常消费,他们和精品酒店、中日西餐厅、书店、复合生活空间、其他同业酒吧及零售商一起,开设讲座、举办品酒活动。在This is C5sake三里屯店开幕、也是浅舞酒造刚进入中国时,他们邀请到酒造杜氏森谷康市、《留住手艺》作者盐野米松、《读卖新闻》记者小坂佳子等人出席活动,开启了一场关于日本清酒、风土、工艺的对话。
  去年年底,This is C5sake在北京灯市口柏树胡同里开了第二家店。和三里屯店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以“清酒便利店”为概念的半自助性清酒吧。“我们不想要一个传统居酒屋,又要让人能联系到清酒。”空间设计工作室余留地和平面设计师刘治治做了空间设计和视觉VI。客人可以直接为自己倒酒、打开冰柜拿取小食、搬动座墩给自己找个位置喝酒。墙幕投影放着好玩的创意视频、酒厂纪录片,让小空间有强烈的都市感。
  用5年的时间,发展出咖啡馆、买手店、清酒吧……这种慢热性格让This is C5在如此快速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寻得自己的市场位置。至少它说明了一件事,一件小事,持续做,也能看到成长的果实。
其他文献
移动的“家”,当代人的第二生活空间  “家”有多少种可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渐多元化,“家”的定义也更加充满想象。各种形态的空间,便是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不同需求与理解。而除了居住的家,车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空间”,看似狭小而局限,但却成为了能够满足家庭多种生活场景所需的必要空间。解读全新家用车概念  传统家用车,往往会受限于空间与功能上的问题。而一直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五菱品牌,深刻感知
期刊
Littlenap是打盹儿的意思,在俚語里有赌的成分。想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想证明自己可以不用按着父母的意愿走,想拥有对生活的决定权,对金钱有明确的欲望,试图在熟悉的故乡融入自己对空间的理解,也希望去更多地方打开眼界。Luk、Chen和大岑相遇后,决定一起赌一把,闯进感兴趣的民宿/旅游行业,通过Littlenap这个品牌去实现想法,收获回报。  三个人尽管认识时间不长,从细节、言谈就能知晓是不是一
期刊
走在乌鲁木齐中路,恍惚以为又冒出一家新店。每隔几个月,3ge3project会在与不同艺术家的合作中变化着全新的样貌。相较于素然旗下的其他品牌,klee klee主打环保,An Ko Rau侧重运动,in thePARK则是买手店,尽管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个点出发,3ge3 project在不断尝试探索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品牌基因。  3ge3 project的团队里都是个性突出的孩
期刊
从愚园路开始,又回到愚园路重新开始。罗阳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咖啡,与之相关事无巨细都曾参与过,咖啡烘焙、培训、比赛、裁判、运营店铺,从业至今16年,他依然觉得咖啡很单纯。  罗阳有自己完整的好恶评价体系,加之常常思考如何将工作流程优化,品牌的內在逻辑已经形成。BAsd BAN是罗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店,他赋予的输出方式简洁、直接。无意居高临下引导或教育消费者,人们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去体验这个品牌。
期刊
媒体人乌云是公号“乌云装扮者”和“荒野气象台” 的主理人,资深设计师出身的李冠儒负责书店的品牌和视觉设计。很长时间以来,旅行既是他们共同的兴趣,也是工作内容之一。  Jetlag Books 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对出版物的热爱的延伸,也是用设计塑造新的实体书店的尝试。以“Jetlag”为名,也是取义“时差综合症”。 他们还请来柏林 Buschmeyer+Cai 建筑工作室为书店做空间设计。 B+C
期刊
集市,一個逐渐披上年代感的词,在近年爆发出新的号召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COMMON RARE凡几,在8月的上海掀起一阵热议。火爆的线下市集现场同时涌现一百多个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文创、独立印刷品牌,美食、演出、工作坊也颇具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将视线拉回现实生活,去发现险些错过的精彩。很多年后,他们会用另一种态度和感情来诠释“集市”,异于传统,别有乐趣。  正因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去感受,“凡
期刊
位于巨鹿路758弄一个充满拱形建筑元素的空间,有着双重身份:白天,它是光线通透的咖啡店SmallCompany Coffee。夜幕降临后,灯光被重新接起,同一空间摇身一变成为沉稳、时髦的都市酒吧BarLotus。  这家有着高人气的店由Derek一手策划打造。2015年Derek从欧洲回国,与调酒师、空间设计师一道,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店Bar Lotus,三年后,Bar Louts来到上海,今年,有
期刊
如果把这三个好朋友的各自学业职业背景拼加起来是一个很跨界的组合。林哞哞学习策展出身,热爱红酒、对餐饮和外贸行业很感兴趣;Jeffery学的是俄苏文学,在电视台工作过、做过厨师和品牌咨询工作;邱正学金融数学,工作之后做杂志、视觉创意,经营买手店。在踏葡TaP BaRà VIN之前,三个人分别有自己其他的创业项目,有接地气的一手经验。兼具文理商科的背景,让这三个人的小团队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以及如何做。
期刊
或许是出于对伦敦艺术店铺的怀念,两年前,嘟嘟和Mika想做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小馆子。“艺术能走进生活”一直是一个简单却难以实现的概念,所以对两位主理人来说,把艺术融入吃喝玩乐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而当时的愚园路正在经历一场城市更新规划,这个街边小小的空间因为艺术性的同时兼顾了咖啡厅、市集、活动场地等可能性,于是,Fiu Gallery和fiu Pump诞生了。  寻找愿意跟公众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建立联
期刊
在这个夏天结束之际,上海永丰村5号的老洋房里,一场关于生活与艺术的创造才刚刚开始。这个名为“Objective”的空间,从建筑、室内、艺术、家具等多个维度,寻求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在探索以情感为连接的家居生活之本。  踏入这幢墨绿色老洋房建筑的一层空间,沙发、茶几、灯具、艺术品......功能性和美学在這些单品的搭配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艺术家韩冰的《无题》是进门后的第一个展品,以这幅作品作为开场,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