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来源 :高等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和谐需要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支撑社会和谐。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申坚力量,提前对其进行廉洁文化的教育,筑牢其防腐拒变的道德防线,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人才储备。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文化;廉洁教育;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构成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是一个个“和谐的人”。从人格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社会和谐,是一个顺序建构的过程,后一个层次的和谐总是要建基于、依赖于前一个层次的和谐,唯有这样,和谐才有基础,才能够稳定,也才可以长久。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ndrie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在其著名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提出,“和谐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学校廉洁教育正是在培养“和谐的人”的过程中,发挥它对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它的战略意义。我国高校有2000万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中的大多数将来会走上领导岗位,抓好其廉洁教育工作,培养他们正确的廉政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中心概念或主题是“廉洁”,但是从教育的特点来看,它只能是一种文化性的教育,因此,廉洁教育也就是廉洁文化的教育。研究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必须从廉洁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构建的辩证关系入手。
  
  一、廉洁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构建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和谐需要廉洁文化
  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协调发展的社会,胡锦涛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都离不开廉洁文化建设。
  首先,从民主法治的特征来看,廉洁与民主法治密切关联。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即是依法治理国家,保障人民的民主和权利。民主法治程度与政府廉洁程度相关,政府越廉洁,民主就越充分,社会法治程度就越高;社会的民主法治程度越高,政府的信誉度越高,人民群众的参政积极性就越高,法律制度就健全,社会就和谐。
  其次,从公平正义的特征来看,廉洁从政才能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和普适价值。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论述,就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而要做到这一切,必然要求各行政部门廉洁从政,否则公平正义则无从谈起。
  再次,从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特征来看,廉洁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在整个社会提倡和弘扬崇廉敬洁的社会风尚,使社会公职人员清正廉洁,依法行事,普通社会成员在机会面前人人均等,这样势必促进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人们求真务实、创造进取精神的空前发扬,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热情空前提高,整个社会必然充满活力,进而促进社会局面的安定有序和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廉洁文化支撑社会和谐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廉洁文化,通过在全社会弘扬以廉洁为价值导向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抵制消极腐朽文化对人的侵蚀,支撑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从精神层面上讲,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引领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整合力的社会精神风貌的形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作风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广大党政干部要保持自身清正廉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群众要树立社会主义建设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践行、引导并弘扬廉洁文化,这样,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更加密切,就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筑牢重要的思想作风防线。
  其次,从制度层面上讲,廉洁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广泛深入的制度保障。文化具有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是一个社会无形的制度。在社会变迁中,有形制度的变革是迅速的,但无形制度的变革则要缓慢得多。如果只有正式的、有形的制度的变革,而没有非正式的、无形的制度与之相适应、相配合,没有后者为之提供足够的文化支持,形式上建立的有形制度就难以有效率地发挥作用。因为真正影响乃至决定人们行为的是作为潜规则形式存在的文化因素。廉洁文化对于人们具体行为的选择虽然只是一种软约束,但是在作用广延性和渗透性上要比正式制度大得多。
  再次,从行为层面上讲,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自觉形成和谐发展的动力,进而加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恩格斯说过:人们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从政治主体的角度看,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政府的强力推动及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只有当社会成员自觉顺应历史潮流,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时,社会发展动力才会更加持久。如果社会廉洁文化盛行,公众对社会发展有良好的预期,自然会以社会道德、法治和利益原则等规范自身言行,这就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反之,如果一个社会政治黑暗,腐败盛行,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缺乏公信力,就谈不上内生动力,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了。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一)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学生是和谐社会主导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倡导者和践履者。主导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支撑作用。大学生作为接受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直接教育对象,其吸取、过滤、掌握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在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多元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下,大学生极易成为对主流文化思想和主体价值体系认同的主要力量,并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最终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其次,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谐社会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从大学生本身来看,他们具有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体能、智能优势,他们朝气蓬勃、富于创新、敢为人先,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渴望对社会做出贡献。而且从规模上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其最直接的社会效果就是优化中国人口 的教育结构,提升知识和教育在职业手段中的权重,进而有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再次,大学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相对于同龄人而言,青年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公认的“宠儿”,他们的思想价值认同和行为引导具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如果引导得好,就会对其他人产生潜在的榜样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引导不好,其负面影响力亦不容忽视。因此,没有高校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大学生的稳定,就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体,是和谐社会风尚的缔造者、维护者。大学生廉洁教育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廉洁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及人才储备。
  首先,大学生廉洁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健康的行为方式,错误的观念引发失范的行为。古人说的“德教为先”是为此理。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主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切实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这一伟大工程的完成。思想道德教育是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基础工作和第一道防线,就大学生廉洁教育而言,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以及思想的发展特点,围绕以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廉洁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抵制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思想基础的需要。
  其次,大学生廉洁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如果如果学校忽视廉洁教育教育,使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淡薄,将很难成长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可靠人才;如果高校培养的“准社会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受到腐蚀,那么对国家而言将没有任何价值,甚至还有危害。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具体到行动中,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应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贡献。高校应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和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让他们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夯实“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道德基础,提高廉洁公正素质和抵御腐败的免疫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
其他文献
九十年代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与传统的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体,更是公众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平台。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也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表现在传媒领域中便是公信度的难以建立。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东巴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结合古老的纳西族象形文字有可能成为下个世纪文字的热点使用符号这一论点,来探讨旧元素,新组合,巧妙运用中国传统图形符号,将设计艺术民族化,现代化,并且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符号;平面图形;现代设计    近几年来,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碰撞中,纳西族文化脱颖而出,成为大众传媒上一道新的亮丽风景。曾经,余秋雨教授给这种古老的文明下了一个定义:碎
期刊
摘 要:人们一般认为,合理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应当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而不应当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这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适用范围任意扩大,则是错误的。成绩分布模型与四方面因素密切相关;(1)学生群体的大小;(2)学生群体和教师的能动作用;(3)学生的素质和基础;(4)成绩评定的标堆。师生的教学活动可改变成绩分布模型,负偏态分布具有合理性。教学评定体系应当给其应有的肯定。  关键词:成绩;负
期刊
摘 要:在我们中学校园中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不好管;学生认为学习没兴趣,不想学。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本文拟从班级管理入手,分析班级管理不仅要管,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尊重个性;从而形成人文底蕴在班级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观点。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文底蕴    “班级管理”和“人文底蕴”的内涵。    班级管理即通过班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管理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高等教育;第二部分介绍了什么是公益性;第三部分论述了公益性与私益性的辨证关系;第四部分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价值与功能所决定的,并全面阐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价值与功能;第五部分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具体途径,解决了如何实现与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平面性、笔墨性、绘画意境、诗书画印的综合性,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点;平面化;笔墨;诗书画印综合性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是一种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中国画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客观物象,而是在自然客观景物面前作主观处理,即在似与不似之间抓住对象的形体,追求神韵,突出意境的绘画艺术,体现艺术家的一种审美观。中国南
期刊
《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木兰诗》的艺术美表现于多方面,笔者以为最为突出的是:承传与创新,简劲与细腻,叙忧与状乐。     一、承傳与创新     《木兰诗
期刊
摘 要: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关键词:主要因素;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1、混疆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
期刊
摘 要:语言表达艺术关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力、生存力、竞争力和推销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语言表达艺术在职业领域以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开设《语言表达艺术》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弥补教育的缺失和造就新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语言表达;艺术;素质;能力;培养    开设《语言表达艺术》课,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基本能力的全新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激烈竞争的新时期,高校校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在多种媒体的夹缝中求发展,高校校报就必须关注传播效果,实现有效传播。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传播者、受传者和媒介三者的互动关系已成为传播效果问题的核心,要实现高校校报的有效传播,就必须处理好校报、校报编辑记者以及读者与有效传播的关系。  关键字:新时期;高校校报;传播效果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以学校的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