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音乐课的设计看中学音乐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yang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广大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学到一些音乐的知识而去被动地、极不情愿地听或者是唱。其结果就形成了教师满课堂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讲的局面。学生丝毫激发不起对音乐的兴趣,更别提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之类的话了。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音乐,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使得情感和想象力不断提高,进而以音乐为载体,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
  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呢?下面以《黄河大合唱》选段(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一、教学设计
  
  从三维角度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有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1)词曲作者的相关知识;(2)作品中的八个乐章。
  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感知作品,培养学生的为中华振兴而勤奋学习的爱国热情。
  根据以上目标,在设计时我尝试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聆听、讨论、探索来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一)导入课题——《黄河大合唱》
  1.播放课件:有关黄河的图片如《九曲黄河》、《壶口瀑布》等。
  2.组内交流: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将课后在网上和其它资料上查找的有关词曲作者的介绍和《黄河大合唱》相关的历史背景、内容进行交流。
  3.展示:每组推选一学生代表发言,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共识,并通过课件形式归纳。
  课件1词曲作者简介(略)
  课件2《黄河大合唱》八个组成乐章(略)
  (二)新课教学
  1.赏析《黄河船夫曲》和《黄河怨》
  ①体验感知:学生初步听赏《黄河船夫曲》和《黄河怨》。
  ②交流思想:学生谈听后的初步感受(内容、情感、速度等)。
  ③情感升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要求通过再次欣赏,挖掘更深的问题。
  课件展示:作品是如何运用节奏和速度来体现情感的?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上述问题,并推选代表做集体交流,教师做指导性的总结。)
  2.情感的拓宽和延伸
  ①结合史实,引发情感。
  在对上述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情感的诱导占主导地位。教师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史实资料;日本在新历史教科书上美化侵华历史的新闻点。
  ②学生讨论、交流和畅谈对课件内容的看法和感受(重点)。
  (通过这两个课件的引用,要让同学联系实际,进一步树立爱国注意精神。同时,引导广大学生认识到,青少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3.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演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①初步演唱初中部学过的《保卫黄河》,要求节奏、旋律正确。(音乐训练)
  ②轮唱。要求学生结合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结合对两个史实课件的认识,客观认清现实,展望美好未来,将情感在歌声中释放和表达出来。(演唱中情感的二度创作)
  ③齐唱。要求全体学生释放情感能量,树立民族团结、无畏、勇敢的精神。
  (三)结束新课
  1.教师总结:对内容的回顾,突出知识点,对课堂评价。(略)
  2.作业:课后收集有关的抗战歌曲,找出共同点,撰写小论文下节课交流。
  
  二、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关注了学生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新课以一组黄河图片导入这节课的主题——《黄河大合唱》。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后查阅和了解的有关词、曲作者的简介和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这是这节课学生要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接下来赏析了《黄河船夫曲》、《黄河怨》两首声乐作品,通过听、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作品的主导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以听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反复体验、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感悟、表达作品情感为教学目标和重点。经过教师这样的设计,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个体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意义是深远的。
  (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作品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后,接下来联系实际,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等反映史实的资料,分析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日本新版教科书美化侵华历史的部分资料,让学生发表观点,畅谈感受,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高涨之时,演唱《保卫黄河》这部声乐作品,主要通过齐唱、轮唱的方式进行。当然这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情感上的二次创作,让学生在歌声中演绎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样的教学提供了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样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了音乐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了基本的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三)拓展了学习空间
  最后布置课后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抗战歌曲,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以小论文的形式交流。这样就大力改进了音乐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做到了动脑、动口、动手,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这节课让学生自己探索、挖掘、创造,这正是我们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向。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练习活动内容的呈现要有层次    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到运用新知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练习活动设
摘要: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用教学理论可以引导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又可以反作用于教学理论的提高。本文剖析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现状,探索了教学理论实践化的途径。  关键词: 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现状实践化途径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用教学理论可以引导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又可以反作用于教学理论的提高。教师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摘要: 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教师需要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让这些“意外”演绎精彩。  关键词: 数学课堂智慧巧抓“意外”    曾经,我们认为十全十美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满堂喝彩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在实践中,我们渐渐发现,当
摘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情意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审美素质的重要的、很有效的途径,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音乐教学农村中学素质教育重要途径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可见,音乐这个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巨大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又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
摘要: 本文从借助网络环境,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面阐述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 网络环境美术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术教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较少的教学课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而网络环境为美术教师提供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