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可谓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理念,特别是近三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大行其道,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国关键词”,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II“恢复高考40周年”;2016年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小陈举报老陈”……此命题理念又显得尤为突出,所以为了遵循试题夺取高分的“潜规则”,考生一定要将热点素材入文。
热点素材,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热点素材入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国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特别符合阅卷老师“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的审美情趣,文章自然能轻易地夺取高分。
【技法指津】
一、社会热点“大聚会”
所谓社会热点“大聚会”就是考生选取多则社会热点类素材,作为文章的主要素材,使之或者充分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者从中引出启发性的观点,素材中的人、事、物、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时代色彩,读起来让人感受到气势磅礴。
如优秀作文《别人的风景我的梦 》——
如今,点开各类社交软件,讶异于时时涌来的庞大信息的同时,我们的视线已然沉落在了周围人的生活中,朋友圈里的点赞、评论……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看似融洽的交流,可对自我与他人而言,这样的点赞与评论终究能获益多少?
细思种种对他人生活的评头论足,我以为,朋友圈理性的评论应是在尊重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帮我们融入他人生活的同时,也可寻得自我生活认知的某种平衡。
空间里有人晒出旅游靓照(其中不乏骑在雕塑上、制造出櫻花雨、冒着生命危险以迎面开来的快速火车为背景的),我们点赞;有人记述在日本买回多少马桶盖,我们羡慕、点赞;有人在不合时宜的时机晒出自己的幸福,你却因为自己悲伤而谩骂;有人看到自己的偶像被人批评,于是义愤填膺,誓要大开口水战……于此我不禁想问:“元芳你怎么看?”我想,虚拟世界的这种评论应基于尊重,它绝不是一味地盲目点赞、肯定,也不是对他人行为的随意指点、道德绑架,而应是一种平和、理性的思考与表达。
对他人的生活评头论足,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对他人生活的真正尊重,不是缄口不言。我们的身边不乏许许多多的琐碎小事,有善有恶,倘若人人退缩一旁,保持沉默,固然减少了许多碰撞与纷争,但我们也渐渐失掉了心中的准则,成为冷眼旁观的看客。我们坚守的所谓“尊重”,只会成为怯懦、冷漠、虚假的借口。反之,以理性的眼光表达自我的观点,让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站在理性的高地,勇敢地相互交流,促进彼此提升。如今各类报纸上的时评,之所以能够引人注目,便是因其关注他人生活的责任感,加之理性的思考,有时甚至看似针锋相对,却能让人们在碰撞中走向深刻。
其实,关注他人的生活,不仅仅关乎他人,更关乎自我。正如卞之琳有一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他人生活的评论,似是一次省视自我的过程。春晚上一展风采的华阴老腔引来人们对其生活的一片哗然,人们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评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修复师的生活与态度,就是一种借人省己的方式。即使你并未发表长篇大论的评论,当我们看到了老人们对艺术与传统的执着,看到文物修复师在寂寞中沉浸的匠心,发出由衷赞叹的同时,便有了对他人来自内心的评论,并会反观自我。我们的观念、生活态度,能在交融中不断改善,寻得自我生活认知的某种平衡。
我们穿行在繁杂的现代社会,如何用理性的言语欣赏别人的风景,如何借别人的风景装点我们的梦,我们需要在一次次尊重中不断摸索,在借人省己的情怀下不断前行。
【技法揭秘】
纵观全文,考生所选的素材均为热点素材:从点赞别人空间里的靓照,到点赞购买马桶盖;从批评偶像,到评论华阴老腔,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考生将这些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的热点素材“大聚会”,有力地阐释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在虚拟世界中,评论他人生活,要理性地尊重,并善于“自省”。
二、对一社会热点事件或一热点人物展开深度评论
1.对一社会热点事件展开深度评论
所谓对一社会热点事件展开深度评论就是整篇文章考生虽仅选取一则社会热点素材作为写作对象,但考生能对这则素材从其原因、实质、影响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展开评论,从而彰显了考生的思想之深刻。
如优秀习作《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说起依法治国不由得让人想起近日一张关于清明扫墓安全公告的图片。该图片称“上坟祭祖时如引起火灾,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并铲除祖坟”。虽经相关部门解释此标语旨在“提醒村民注意防火”,但其也暴露出了依法治国之任重而道远。
上坟祭祖是生命力极强的习俗,即便号召移风易俗,也不应该采取威吓和连坐之手段。如果祭祖时引发火灾,当然应追究责任,但是,该不该追究刑责?护林队并非法院,有何权力称追究刑责?至于铲除祖坟更显疯狂,火灾是火灾,祖坟是祖坟,不能因有火灾就铲祖坟,这种株连心理背弃现代法治与文明。铲人祖坟,历来被视为逆天之举,如果动辄铲人祖坟,当事人不跟你拼命?
铲除祖坟暴露出相关部门法律知识的欠缺。在万恶的旧社会,专制者实施的诛九族之政策尚罪不及死人。即使是最大的谋反篡逆之罪,也只是抓到活人处于死刑,也没见铲除其祖坟的。新中国成立后,翻遍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授权任何单位有铲除人家祖坟的权力。
铲除祖坟暴露出相关部门法制观念的淡薄。虽然说铲除祖坟的恐吓旨在提醒村民注意防火,但也暴露出了其管理水平是多么落后。试想,如果恐吓管用,还设公检法这些部门干吗?殊不知法治社会的根本要义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所以打赢清明期间森林防火攻坚战根本上还得靠法规制度,而不是恐吓标语。
诚然,号召祭扫注重安全确有必要,但是这种粗劣的标语显得很低级,也与法治精神相悖,即便确有作用也不宜提倡。比如,多年前的一些计生标语,“宁添一座坟,不添一口人”,“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充满暴力和恫吓。还有一些标语不尊重人权,涉嫌侮辱人,“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至于一些与法治文明相抵牾的标语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对正在抢劫的车匪路霸可以当场击毙,群众打死有奖”“抢劫拘捕,当场击毙”…… 法治社会的根本要义是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打赢清明期间森林防火攻坚战靠什么?根本上还得靠法规制度、靠群防群治、靠责任落实。如果仅仅指望着“铲除祖坟”的雷人标语能提醒村民文明祭祖、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实践表明,多一些制度措施,可让不文明行为无空可钻;少一些雷人标语,方可让社会更文明。
【技法揭秘】
对于依法治国这个大主题,考生可选的角度与素材可谓很多,但是本文以一句“说起依法治国不由得让人想起近日一张关于清明扫墓安全公告的图片”为起始句,接下来紧扣“铲除祖坟”这则雷人标语从传统习俗、相关部门法律意识欠缺、不文明标语的影响等多角度来谈自己对依法治国的看法!所选素材虽少,但解读得很大气。
2.对一社会热点人物展开深度评论
所谓对一社会热点人物展开深度评论,就是整篇文章考生虽仅选取一则社会热点人物素材作为写作对象,但考生能对这个人物从其人生贡献、典型性格、人格魅力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展开评论,从而彰显考生的思想之深刻。
如优秀习作《鼓掌者颂》——
当鲜花、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英雄时,你是否注意过那些窝在角落里、名不见经传的鼓掌者?他们涨红的脸庞洋溢着淳朴、热情,拍红的手掌流露着由衷的赞美,动情的呐喊更是点燃了心中的小宇宙……
英雄,丰功伟绩,好;鼓掌者,默默无闻,亦好!
曾有人问道:世界没有了联想会怎样?我今试问:世界没有了鼓掌者会怎样?那么,在奥运会场上,当中国健儿披上五星红旗的那一刹那,再也沒有那雷鸣般的掌声使整个会场动容,将中国人最自豪的表情映入奥林匹克这场壮丽的盛会,谁来为中国挺起的脊梁呐喊助威?谁来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彰显大国魅力?
那么,在我国的高端科技领域,谢家麟,这位奠基和开拓了新中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事业,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耄耋老人,在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却仍在事业的前沿孜孜以求、永不停步。如果没有鼓掌者,谁来为他的坚守点赞?谁来为民族科技的复兴加油?谁来为伟大中华的奋进呐喊?谁来为高科技的成功喝彩?
遥想当年,在留美的优厚待遇与归国的一穷二白的选择面前,你毅然选择了归国;在生活遭遇生存的基本问题时,你选择了坦然面对,不惜去当工人做体力活;在科研项目面前,你选择用自己的实力和创造力创新,完成了轰动学界的巨大创举。你是伟大的,在个人与国家面前,内心永远向往祖国;你是优秀的,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脚踏实地;你是让人敬佩景仰的,在工作中敢于求新勇于实践!
你说创新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能够产生新思想,并能克服困难,把思想变为现实,这样才能攀登世界的顶峰。1951年,在美国芝加哥一家医学中心,你与利用报纸招聘到的一个退伍雷达老兵及一位5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一起经过两年多的日夜忙碌,在完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高能电子束治癌的装置,成为当时芝加哥的爆炸性新闻,在美国物理界引起巨大轰动。用电子束治癌,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你会想到,更没人想到这会成功。
我们应该为这些科技创新者鼓掌,没有了鼓掌者,真善美将被世俗的泥沙所掩埋;没有了鼓掌声,民族的自豪将躲藏在被风遗忘的角落……英雄用他的铮铮誓言谱写壮丽的诗篇,鼓掌者也应用他的呐喊唤醒人们的良知!
英雄是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鼓掌者也应是历史长卷上永不褪色的墨迹!
【技法揭秘】
考生以谢家麟这一科技领域的热点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撷取其人生中的精彩片段,有力地表现了其热爱祖国、潜心科研的人格魅力,近而呼唤我们应该为“英雄”鼓掌,同时文章又从“为鼓掌者喝彩”的崭新角度宕开一笔,可谓观点新颖深刻。
三、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混搭”
所谓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混搭”就是考生将这两类素材组合起来运用的技巧,具体操作可同类叠加,亦可异类叠加。
1.同类叠加
所谓同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热点两个角度选取同类素材,即要么同时选正面素材叠加,要么同时选反面素材叠加。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优秀作文《致外国青年的一封信》片段——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原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越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技法揭秘】
这段文字,作者以“合作与发展”为主题,选取了“长城”这个经典素材,选取了“一带一路”这个热点素材,并且详写经典素材,略写热点素材。用此法同类叠加,既详略得当,又主次分明。
2.异类叠加
所谓异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热点两个角度选取异类素材,即当选取经典素材为正面素材时,所选取的热点素材则为反面素材,反之亦然。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永恒的家国情怀》片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腸;胡笳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忠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反观今日,有许多人早已失去了这些最基本的家国情怀,孙杰(微博大V“作业本”)与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起恶搞邱少云;还有人绞尽脑汁提出长征相关行程不及二万五千里,妄称昼夜奔袭120公里的“飞夺泸定桥”被神化;还有人肆意质疑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多处细节失实”,说五壮士为地痞流氓;还有人对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战争史实一知半解,却臆断黄继光无法以血肉之躯阻挡地堡枪眼;更有人将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中老人们的截图制作成“表情包”……
【技法揭秘】
为了论证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考生选取了苏武这则正面经典素材,然后用恶搞邱少云、质疑狼牙山五壮士等四则热点素材和其对比,如此异类叠加,使文章既素材丰富又论证有力。
四、把社会热点素材作为文章借题发挥的“由头”
所谓把社会热点素材作为文章借题发挥的“由头”就是以社会热点素材为由头发端,引起所说之事,继而进行推演生发,充分展开议论和分析,从而阐明话题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由头与文章话题或中心虽有密切关联,但由头仅仅是一个引子,整篇文章又必须“借题发挥”才方显丰富深刻。
如优秀作文《拒绝教育“懒政”》片段——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小学毕业生的阅读字数要达到100万字。而苏州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孩,仅仅在四年级,就阅读了3600万字。等于一年看了36个小学生在六年里要看的书!一套《兽王》,每册都在25万字左右,足足29册,她5天就读完了!
静下深思,这样的“阅读”真的好吗?又有多大的效仿价值?这个特别擅长读书的小姑娘,跟此前赚足眼球的“裸跑弟”等极端个案可谓大同小异,背后均有“虎妈”“狼爸”的影子,原来这个女孩的父亲是爱好文字且从事语文教学的。这些孩子们除了获得别人的一时羡慕而又略带盲目的点赞外,除了获得一摞高过自己的证书,他们的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孔子虽弟子三千,情形各异的人不胜枚举,他却能以谆谆教诲培育出无数优秀的后辈。反观当今某些家长,抱怨自己孩子难管,便将孩子的失误责任推向学校、老师,这种做法不免过于失职。孔子三千弟子都能成长有素,为何我们对一个孩子却不能因材施教呢?
“北大炫证女”凭自己的聪慧头脑与努力在大学内考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证书,但目的却是将证书拍成照片铺在床上,以显示自己很有本事,借此哗众取宠,夺人眼球。过多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已使他们迷失方向,让原本纯洁的求学心染上了“利欲色彩”。你能说这是教育成功的范例吗?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父母要担当起孩子人生导师的责任,在孩子人生的各条路上为他们点亮明灯,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成绩优异生,进而成为自己口中骄傲的谈资。
【技法揭秘】
考生以“五年级女孩就阅读了3600万字”这则热点素材为由头,然后借题发挥引出教育话题, 接着用孔子的因材施教与北大炫证女等素材加以阐释之,最后指出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成绩优异生,进而成为自己口中骄傲的谈资。如此行文思路可谓层次清晰,逻辑性极强。
热点素材,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热点素材入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国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特别符合阅卷老师“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的审美情趣,文章自然能轻易地夺取高分。
【技法指津】
一、社会热点“大聚会”
所谓社会热点“大聚会”就是考生选取多则社会热点类素材,作为文章的主要素材,使之或者充分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者从中引出启发性的观点,素材中的人、事、物、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时代色彩,读起来让人感受到气势磅礴。
如优秀作文《别人的风景我的梦 》——
如今,点开各类社交软件,讶异于时时涌来的庞大信息的同时,我们的视线已然沉落在了周围人的生活中,朋友圈里的点赞、评论……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看似融洽的交流,可对自我与他人而言,这样的点赞与评论终究能获益多少?
细思种种对他人生活的评头论足,我以为,朋友圈理性的评论应是在尊重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帮我们融入他人生活的同时,也可寻得自我生活认知的某种平衡。
空间里有人晒出旅游靓照(其中不乏骑在雕塑上、制造出櫻花雨、冒着生命危险以迎面开来的快速火车为背景的),我们点赞;有人记述在日本买回多少马桶盖,我们羡慕、点赞;有人在不合时宜的时机晒出自己的幸福,你却因为自己悲伤而谩骂;有人看到自己的偶像被人批评,于是义愤填膺,誓要大开口水战……于此我不禁想问:“元芳你怎么看?”我想,虚拟世界的这种评论应基于尊重,它绝不是一味地盲目点赞、肯定,也不是对他人行为的随意指点、道德绑架,而应是一种平和、理性的思考与表达。
对他人的生活评头论足,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对他人生活的真正尊重,不是缄口不言。我们的身边不乏许许多多的琐碎小事,有善有恶,倘若人人退缩一旁,保持沉默,固然减少了许多碰撞与纷争,但我们也渐渐失掉了心中的准则,成为冷眼旁观的看客。我们坚守的所谓“尊重”,只会成为怯懦、冷漠、虚假的借口。反之,以理性的眼光表达自我的观点,让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站在理性的高地,勇敢地相互交流,促进彼此提升。如今各类报纸上的时评,之所以能够引人注目,便是因其关注他人生活的责任感,加之理性的思考,有时甚至看似针锋相对,却能让人们在碰撞中走向深刻。
其实,关注他人的生活,不仅仅关乎他人,更关乎自我。正如卞之琳有一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他人生活的评论,似是一次省视自我的过程。春晚上一展风采的华阴老腔引来人们对其生活的一片哗然,人们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评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修复师的生活与态度,就是一种借人省己的方式。即使你并未发表长篇大论的评论,当我们看到了老人们对艺术与传统的执着,看到文物修复师在寂寞中沉浸的匠心,发出由衷赞叹的同时,便有了对他人来自内心的评论,并会反观自我。我们的观念、生活态度,能在交融中不断改善,寻得自我生活认知的某种平衡。
我们穿行在繁杂的现代社会,如何用理性的言语欣赏别人的风景,如何借别人的风景装点我们的梦,我们需要在一次次尊重中不断摸索,在借人省己的情怀下不断前行。
【技法揭秘】
纵观全文,考生所选的素材均为热点素材:从点赞别人空间里的靓照,到点赞购买马桶盖;从批评偶像,到评论华阴老腔,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考生将这些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的热点素材“大聚会”,有力地阐释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在虚拟世界中,评论他人生活,要理性地尊重,并善于“自省”。
二、对一社会热点事件或一热点人物展开深度评论
1.对一社会热点事件展开深度评论
所谓对一社会热点事件展开深度评论就是整篇文章考生虽仅选取一则社会热点素材作为写作对象,但考生能对这则素材从其原因、实质、影响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展开评论,从而彰显了考生的思想之深刻。
如优秀习作《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说起依法治国不由得让人想起近日一张关于清明扫墓安全公告的图片。该图片称“上坟祭祖时如引起火灾,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并铲除祖坟”。虽经相关部门解释此标语旨在“提醒村民注意防火”,但其也暴露出了依法治国之任重而道远。
上坟祭祖是生命力极强的习俗,即便号召移风易俗,也不应该采取威吓和连坐之手段。如果祭祖时引发火灾,当然应追究责任,但是,该不该追究刑责?护林队并非法院,有何权力称追究刑责?至于铲除祖坟更显疯狂,火灾是火灾,祖坟是祖坟,不能因有火灾就铲祖坟,这种株连心理背弃现代法治与文明。铲人祖坟,历来被视为逆天之举,如果动辄铲人祖坟,当事人不跟你拼命?
铲除祖坟暴露出相关部门法律知识的欠缺。在万恶的旧社会,专制者实施的诛九族之政策尚罪不及死人。即使是最大的谋反篡逆之罪,也只是抓到活人处于死刑,也没见铲除其祖坟的。新中国成立后,翻遍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授权任何单位有铲除人家祖坟的权力。
铲除祖坟暴露出相关部门法制观念的淡薄。虽然说铲除祖坟的恐吓旨在提醒村民注意防火,但也暴露出了其管理水平是多么落后。试想,如果恐吓管用,还设公检法这些部门干吗?殊不知法治社会的根本要义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所以打赢清明期间森林防火攻坚战根本上还得靠法规制度,而不是恐吓标语。
诚然,号召祭扫注重安全确有必要,但是这种粗劣的标语显得很低级,也与法治精神相悖,即便确有作用也不宜提倡。比如,多年前的一些计生标语,“宁添一座坟,不添一口人”,“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充满暴力和恫吓。还有一些标语不尊重人权,涉嫌侮辱人,“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至于一些与法治文明相抵牾的标语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对正在抢劫的车匪路霸可以当场击毙,群众打死有奖”“抢劫拘捕,当场击毙”…… 法治社会的根本要义是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打赢清明期间森林防火攻坚战靠什么?根本上还得靠法规制度、靠群防群治、靠责任落实。如果仅仅指望着“铲除祖坟”的雷人标语能提醒村民文明祭祖、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实践表明,多一些制度措施,可让不文明行为无空可钻;少一些雷人标语,方可让社会更文明。
【技法揭秘】
对于依法治国这个大主题,考生可选的角度与素材可谓很多,但是本文以一句“说起依法治国不由得让人想起近日一张关于清明扫墓安全公告的图片”为起始句,接下来紧扣“铲除祖坟”这则雷人标语从传统习俗、相关部门法律意识欠缺、不文明标语的影响等多角度来谈自己对依法治国的看法!所选素材虽少,但解读得很大气。
2.对一社会热点人物展开深度评论
所谓对一社会热点人物展开深度评论,就是整篇文章考生虽仅选取一则社会热点人物素材作为写作对象,但考生能对这个人物从其人生贡献、典型性格、人格魅力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展开评论,从而彰显考生的思想之深刻。
如优秀习作《鼓掌者颂》——
当鲜花、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英雄时,你是否注意过那些窝在角落里、名不见经传的鼓掌者?他们涨红的脸庞洋溢着淳朴、热情,拍红的手掌流露着由衷的赞美,动情的呐喊更是点燃了心中的小宇宙……
英雄,丰功伟绩,好;鼓掌者,默默无闻,亦好!
曾有人问道:世界没有了联想会怎样?我今试问:世界没有了鼓掌者会怎样?那么,在奥运会场上,当中国健儿披上五星红旗的那一刹那,再也沒有那雷鸣般的掌声使整个会场动容,将中国人最自豪的表情映入奥林匹克这场壮丽的盛会,谁来为中国挺起的脊梁呐喊助威?谁来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彰显大国魅力?
那么,在我国的高端科技领域,谢家麟,这位奠基和开拓了新中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事业,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耄耋老人,在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却仍在事业的前沿孜孜以求、永不停步。如果没有鼓掌者,谁来为他的坚守点赞?谁来为民族科技的复兴加油?谁来为伟大中华的奋进呐喊?谁来为高科技的成功喝彩?
遥想当年,在留美的优厚待遇与归国的一穷二白的选择面前,你毅然选择了归国;在生活遭遇生存的基本问题时,你选择了坦然面对,不惜去当工人做体力活;在科研项目面前,你选择用自己的实力和创造力创新,完成了轰动学界的巨大创举。你是伟大的,在个人与国家面前,内心永远向往祖国;你是优秀的,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脚踏实地;你是让人敬佩景仰的,在工作中敢于求新勇于实践!
你说创新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能够产生新思想,并能克服困难,把思想变为现实,这样才能攀登世界的顶峰。1951年,在美国芝加哥一家医学中心,你与利用报纸招聘到的一个退伍雷达老兵及一位5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一起经过两年多的日夜忙碌,在完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高能电子束治癌的装置,成为当时芝加哥的爆炸性新闻,在美国物理界引起巨大轰动。用电子束治癌,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你会想到,更没人想到这会成功。
我们应该为这些科技创新者鼓掌,没有了鼓掌者,真善美将被世俗的泥沙所掩埋;没有了鼓掌声,民族的自豪将躲藏在被风遗忘的角落……英雄用他的铮铮誓言谱写壮丽的诗篇,鼓掌者也应用他的呐喊唤醒人们的良知!
英雄是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鼓掌者也应是历史长卷上永不褪色的墨迹!
【技法揭秘】
考生以谢家麟这一科技领域的热点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撷取其人生中的精彩片段,有力地表现了其热爱祖国、潜心科研的人格魅力,近而呼唤我们应该为“英雄”鼓掌,同时文章又从“为鼓掌者喝彩”的崭新角度宕开一笔,可谓观点新颖深刻。
三、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混搭”
所谓将热点素材与经典素材“混搭”就是考生将这两类素材组合起来运用的技巧,具体操作可同类叠加,亦可异类叠加。
1.同类叠加
所谓同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热点两个角度选取同类素材,即要么同时选正面素材叠加,要么同时选反面素材叠加。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优秀作文《致外国青年的一封信》片段——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原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越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技法揭秘】
这段文字,作者以“合作与发展”为主题,选取了“长城”这个经典素材,选取了“一带一路”这个热点素材,并且详写经典素材,略写热点素材。用此法同类叠加,既详略得当,又主次分明。
2.异类叠加
所谓异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热点两个角度选取异类素材,即当选取经典素材为正面素材时,所选取的热点素材则为反面素材,反之亦然。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永恒的家国情怀》片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腸;胡笳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忠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反观今日,有许多人早已失去了这些最基本的家国情怀,孙杰(微博大V“作业本”)与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起恶搞邱少云;还有人绞尽脑汁提出长征相关行程不及二万五千里,妄称昼夜奔袭120公里的“飞夺泸定桥”被神化;还有人肆意质疑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多处细节失实”,说五壮士为地痞流氓;还有人对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战争史实一知半解,却臆断黄继光无法以血肉之躯阻挡地堡枪眼;更有人将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中老人们的截图制作成“表情包”……
【技法揭秘】
为了论证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考生选取了苏武这则正面经典素材,然后用恶搞邱少云、质疑狼牙山五壮士等四则热点素材和其对比,如此异类叠加,使文章既素材丰富又论证有力。
四、把社会热点素材作为文章借题发挥的“由头”
所谓把社会热点素材作为文章借题发挥的“由头”就是以社会热点素材为由头发端,引起所说之事,继而进行推演生发,充分展开议论和分析,从而阐明话题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由头与文章话题或中心虽有密切关联,但由头仅仅是一个引子,整篇文章又必须“借题发挥”才方显丰富深刻。
如优秀作文《拒绝教育“懒政”》片段——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小学毕业生的阅读字数要达到100万字。而苏州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孩,仅仅在四年级,就阅读了3600万字。等于一年看了36个小学生在六年里要看的书!一套《兽王》,每册都在25万字左右,足足29册,她5天就读完了!
静下深思,这样的“阅读”真的好吗?又有多大的效仿价值?这个特别擅长读书的小姑娘,跟此前赚足眼球的“裸跑弟”等极端个案可谓大同小异,背后均有“虎妈”“狼爸”的影子,原来这个女孩的父亲是爱好文字且从事语文教学的。这些孩子们除了获得别人的一时羡慕而又略带盲目的点赞外,除了获得一摞高过自己的证书,他们的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孔子虽弟子三千,情形各异的人不胜枚举,他却能以谆谆教诲培育出无数优秀的后辈。反观当今某些家长,抱怨自己孩子难管,便将孩子的失误责任推向学校、老师,这种做法不免过于失职。孔子三千弟子都能成长有素,为何我们对一个孩子却不能因材施教呢?
“北大炫证女”凭自己的聪慧头脑与努力在大学内考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证书,但目的却是将证书拍成照片铺在床上,以显示自己很有本事,借此哗众取宠,夺人眼球。过多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已使他们迷失方向,让原本纯洁的求学心染上了“利欲色彩”。你能说这是教育成功的范例吗?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父母要担当起孩子人生导师的责任,在孩子人生的各条路上为他们点亮明灯,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成绩优异生,进而成为自己口中骄傲的谈资。
【技法揭秘】
考生以“五年级女孩就阅读了3600万字”这则热点素材为由头,然后借题发挥引出教育话题, 接着用孔子的因材施教与北大炫证女等素材加以阐释之,最后指出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成绩优异生,进而成为自己口中骄傲的谈资。如此行文思路可谓层次清晰,逻辑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