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应集中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上。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 初中数学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61-01
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是以不循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进而提出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学数学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应集中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上。而恰巧创造性又是数学思维最根本和核心的内涵品质。本文将探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表现出的创造力不足的原因,及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更好的促进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创造力不足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导向误差使得学生创造力不足
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在现阶段条件下,我国教育资源与人口数量不相称的局面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改观。除了采取考试这一相对能实现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方法,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予以替代。所以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选。但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明显的,其中之一就是使我们的教育一切以考试为风向标,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更高的学业殿堂、能否进入更好的学府。这对创造力的摧残是巨大且明显的,基本上能考上高中、进人大学的学生都已是标准化思维的教育“产品”了。我国以13亿人口的巨大人力资源,数十年而未能培养出一位纯“国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
2.传统文化也对学生的创造力有负面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是相当的重视的,孔子的“有教无类”及其广收门徒的事迹千百年来流传在大江南北,并且先人们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所继承并发扬广大。但我们同时应看到,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及为尊者讳等思想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具有不利影响,学生往往出于对教师的敬畏而不敢或者不想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学生有勇气与教师探讨问题,但初中生与教师的知识储备差距较大,无法与老师抗衡,所以,学生理所当然是“错误的”。而且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多数会予以批评,并加以指正,以自己的“正确意见”对之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最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创造力
反映在任课老师的工作上,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认知,即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动力,同学们应具备创新的勇气。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才会解除大胆创新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教育先驱提出的理论在新世纪仍然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即,没有学习的意愿而完全是压迫性的被动学习,不用说创造力,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传授任务都无法完成。
2.设置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一个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人,这也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前提。在这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足够的放松,进而才可以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其思想自由奔放。创造力的灵感火花才会不断迸现。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为其创造性思维提供便利。如在讲授“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节课时,可先给出问题: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回答说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接下来再次提出问题:幼儿园有一块正方形的蛋糕要平均的分配给四个小朋友,a、b、c和d,请问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有几种分割的方法?短短数句话就会使沉闷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同学们也会比较热情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活泼轻快地节奏下完成教学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3.允许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不喜欢盲目跟从他人、重复他人,他们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维风格。他们经常打破陈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我们的初中生普遍缺乏的创造性思维则正是这样一种不循常规,寻求突破,向往自主独立的思维形式。创造力所表现出的重要特征即新颖、独一无二和与实践的贴合是这种思维的普遍优点。中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是教师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习惯,预定教案进行授课,对学生的“另类”想法通常置之不理,学生的“异想天开”往往会招致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维习惯来改变自已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扼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允许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允许其出格犯错,尽管打破常规不一定是创新,但要想有所突破,则前提是对不遵常规的宽容。我们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力军。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初中阶段,它正处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大发展的前夜,必须承担起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维能力基础的重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面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相对落后,农村教学设备的缺乏及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创造性培养的难度,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正确了解,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 初中数学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61-01
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是以不循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进而提出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学数学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应集中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上。而恰巧创造性又是数学思维最根本和核心的内涵品质。本文将探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表现出的创造力不足的原因,及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更好的促进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创造力不足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导向误差使得学生创造力不足
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在现阶段条件下,我国教育资源与人口数量不相称的局面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改观。除了采取考试这一相对能实现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方法,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予以替代。所以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选。但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明显的,其中之一就是使我们的教育一切以考试为风向标,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更高的学业殿堂、能否进入更好的学府。这对创造力的摧残是巨大且明显的,基本上能考上高中、进人大学的学生都已是标准化思维的教育“产品”了。我国以13亿人口的巨大人力资源,数十年而未能培养出一位纯“国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
2.传统文化也对学生的创造力有负面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是相当的重视的,孔子的“有教无类”及其广收门徒的事迹千百年来流传在大江南北,并且先人们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所继承并发扬广大。但我们同时应看到,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及为尊者讳等思想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具有不利影响,学生往往出于对教师的敬畏而不敢或者不想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学生有勇气与教师探讨问题,但初中生与教师的知识储备差距较大,无法与老师抗衡,所以,学生理所当然是“错误的”。而且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多数会予以批评,并加以指正,以自己的“正确意见”对之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最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创造力
反映在任课老师的工作上,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认知,即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动力,同学们应具备创新的勇气。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才会解除大胆创新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教育先驱提出的理论在新世纪仍然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即,没有学习的意愿而完全是压迫性的被动学习,不用说创造力,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传授任务都无法完成。
2.设置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一个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人,这也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前提。在这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足够的放松,进而才可以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其思想自由奔放。创造力的灵感火花才会不断迸现。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为其创造性思维提供便利。如在讲授“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节课时,可先给出问题: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回答说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接下来再次提出问题:幼儿园有一块正方形的蛋糕要平均的分配给四个小朋友,a、b、c和d,请问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有几种分割的方法?短短数句话就会使沉闷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同学们也会比较热情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活泼轻快地节奏下完成教学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3.允许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不喜欢盲目跟从他人、重复他人,他们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维风格。他们经常打破陈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我们的初中生普遍缺乏的创造性思维则正是这样一种不循常规,寻求突破,向往自主独立的思维形式。创造力所表现出的重要特征即新颖、独一无二和与实践的贴合是这种思维的普遍优点。中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是教师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习惯,预定教案进行授课,对学生的“另类”想法通常置之不理,学生的“异想天开”往往会招致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维习惯来改变自已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扼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允许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允许其出格犯错,尽管打破常规不一定是创新,但要想有所突破,则前提是对不遵常规的宽容。我们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力军。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初中阶段,它正处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大发展的前夜,必须承担起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维能力基础的重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面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相对落后,农村教学设备的缺乏及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创造性培养的难度,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正确了解,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