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与自由的“共同体”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d小调幻想曲》是莫扎特幻想曲中的杰出代表。本文对其写作手法的分析,探究了莫扎特如何将音乐动机的贯穿与幻想技法的运用相结合,从而体现了作品严谨与自由的结合。
  关键词:莫扎特 d小调幻想曲 音乐动机 幻想技法
  幻想曲,指的是作曲家以“想象力”为主导而创作的器乐作品。顾名思义,“幻想”是这类作品最显著的特色。的确,莫扎特在《d小调幻想曲》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幻想的、充满戏剧性的写作手法。然而,在这种自由的、幻想性的音乐特质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严谨的一面,如乐曲清晰、较为规整的曲式结构,以及莫扎特在整首乐曲中对音乐动机的贯穿。
  以往对于幻想曲写作手法的探究,大多集中在其幻想技法运用的分析上,很少从音乐素材或动机的角度进行分析。然而,理解一部幻想曲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作品中“自由”与“规范”的并存。因此,本文将通过对音乐结构、音乐动机以及幻想技法的解析,以音乐动机的贯穿为分析重点,探究莫扎特如何将“严谨”与“自由”进行巧妙结合,从而更深层的理解这部作品。
  一、音乐的整体结构
  莫扎特《d小調幻想曲》由引子、慢板乐段和快板乐段三部分构成。各乐段清晰明确,且在音乐性格上有着鲜明的对比:第一乐段暗淡忧伤,第二乐段明朗直率。整首乐曲为复二部曲式,两个乐段均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包含两个乐句。其中,快板乐段相对较为规整,乐句采用的是8+8相互对称的结构,与古典主义时期规整的作曲技法相吻合。乐曲的结构图示如下:
  乐曲的引子以琶音式的分解和弦开始,开篇便将乐曲带入了忧郁阴暗的色彩中,在直觉与审美的导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慢板乐段,乐句a与b以简短的过门和华彩段落作为间隔,先后在不同的调性上多次出现。表面上看,两个乐句相互独立的、性格各不相同:a句是吐露忧伤的优美旋律;b句是快速16分音符的动机反复,但实际上,它们在旋律构成及和声伴奏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后的快板乐段调性转向D大调,音乐性格活泼明朗,结构规整,和声相对稳定。该乐段的两个乐句无论在音乐性格上,还是旋律形态上都非常相似,甚至最后两小节是完全相同的。乐段的尾声采用10+10相互对称的结构,最后以D大调的主和弦完满结束全曲。
  二、音乐动机的贯穿
  (一)四音动机
  四音动机作为贯穿全曲的主要动机,其首次出现是在引子部分。在乐曲的7-8小节中,莫扎特通过倚音的运用来修饰简短的分解和弦。我们将这四个和弦的最后一个音符抽出,便可构成一个级进下行的四音音列:G-F-E-D(见谱例1)。
  谱例1 四音动机
  这个“四音动机”在整首乐曲中多次出现。例如:在第12和第14小节中分别出现了两组由四个音构成的级进下行旋律G-F-E-D和A-G-F-E;在22-27小节中,将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符抽出,便可形成一个二度级进的上行四音音列;在87-90小节中也暗含着一组上行级进的四音音列A-B-C-D。可见“四音动机”作为乐曲主要的音乐素材之一,很好地体现了乐曲的统一性。
  (二)叹息动机
  “叹息动机”是乐曲的第二个动机。首先出现在慢板乐段的乐句a中(见谱例2)。如图,a句中存在着一个下行二度叹息般的半音动机,这个看似简单的“叹息动机”,却是快板乐段发展的重要音乐素材。
  谱例2 “叹息动机”
  在第62-77小节的快板乐段中,不仅在上下乐句中多次重现了“叹息动机”,更重要的在于,莫扎特将此动机在随后的乐句(第78-93小节)中,进行了更为清晰的体现以及更为广泛的运用。在该乐句中各个乐节均以“叹息动机”作为旋律的开始进行扩展。由此可见,这个动机作为乐曲的贯穿因素,体现了其两个乐段的内在联系。
  (三)半音阶动机
  半音阶动机是贯穿乐曲的最后一个动机。从写作技巧上讲,这个动机的运用,是打破原有的音乐线条,赋予乐曲生命力与幻想性,展现幻想曲自由即兴特质的一个重要手法,也是莫扎特尤为重视并经常运用的一种幻想技法。这个下行的半音阶首次出现是在慢板乐段第17-19小节中(见谱例3)。在随后的26-27小节同样以下行半音阶结束,且连续出现两次。另外,在慢板乐段第一段过门(20-22小节)的伴奏声部中,也出现了“半音阶动机”,只不过将其转变为八度重叠的伴奏形态。在乐曲中华彩段落频繁出现的一长串的上下行半音音阶,都可以看做是“半音阶动机”的突出体现。
  谱例3
  三、幻想技法的运用
  在幻想曲的创作过程中,想象力作为一种创意性的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独创性的思维活动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个人的人格特质而有所不同,创作出的音乐也不同。莫扎特在创作中继承了巴赫幻想曲中的“真情风格”,将这种风格突出的运用在了《d小调幻想曲》的慢板乐段。他运用忧伤的小调旋律对情感进行了的细腻表达,体现了他对复杂情感的把握能力。在莫扎特的创作中不乏杰出的小调作品,如《唐璜》、《安魂曲》等等。他在小调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非常集中的,好像他不得不把他所有悲伤的情感运用在他为数较少的作品中一样。《d小调幻想曲》就是这样一部情感深沉的杰作。
  除此之外,莫扎特还将歌剧以及钢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特质运用在了幻想曲中的创作中。例如,音乐性格、速度与力度的突然转变,主题乐段与自由即兴的华彩段落的戏剧性对比,以及不稳定的和声行进与调性等等,都是其幻想技法的运用。然而看似自由即兴的音乐,却是以相同的音乐动机构成的,暗含着音乐素材的贯穿。
  综上所述,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在较为严谨的结构下,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自由即兴的幻想技法,将多个主题动机进行了贯穿发展,使得这部作品既具有幻想曲的自由的特质,又拥有较为严谨的素材与形式,成为莫扎特钢琴音乐中一部杰出的佳作。
其他文献
摘要:多声思维是所有音乐学习者必须学习和努力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它是培养演唱者集体协作以及综合音乐修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蒙古族声乐作品为例,简单论述合唱训练的功用。  关键词:多声思维 合唱训练 功用  多声思维是人类在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随着多声感觉、听觉及多声欣赏习惯与能力的发展,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立体状的音乐思维方式。①多声思维方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个体与个体,个体
期刊
摘要:独立音乐的产生是从声乐中解放出来的,声乐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也是歌词与音乐的相互协调统一的过程。本文笔者主要从起初的音乐附属于歌词,到有关音乐与歌词谁第一的争论,最后以浪漫主义时期的乐剧达到音乐与歌词的高度统一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西方声乐艺术史 歌词 音乐 协调  音乐历史的研究除了对作曲家、作品的分析外,更为重要的是,对之所以形成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正如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所言,历史
期刊
喜欢巴托莉已经有十几年了。初听巴托莉就被她鬼使神差,出神入化的花腔技巧所折服,此后无论走到哪里,去唱片店总要买她的唱片,家里有关她的音乐会、歌剧、采访等各类音像资料琳琅满目,巴托莉 “恐机”,所以想目睹真容真声只能亲赴欧洲,而能听她在巅峰期的现场演唱也就成了理想,没想到,理想这么快就实现了,2013年10月,巴托莉终于还是来到了中国。不出意料,7日晚7点30分,北京国家大剧院是巴托莉的中国内地处女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初,传统的音乐模式逐渐被新的音乐思维和手法所取代,年少的肖斯塔科维奇受到新音乐思潮的影响,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中尝试不同音乐体裁及表现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从音色塑造的音乐形象、和声戏剧性及节奏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使我们了解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征。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三首幻想舞曲 音色 和声戏剧性 节奏  二十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跨时代的改变,随
期刊
摘要:声乐心理学中的“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表现。民歌中对于这种心理要素的注重,是体现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生活、生产文化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 移情 茶山号子  一、声乐心理学中的“移情”与“茶山号子”  声乐心理学中的“移情”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美学的范畴。在音乐美学中主要是指演唱者在演唱前、演唱中都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作品中,同时将作品中需要传达的情感、情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从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中的结构、旋律、配器等方面入手,对音乐进行说明,阐述作曲家是如何运用创作的艺术特征来表达诗歌的内涵意境的,并且简要地说明这部作品是如何通过这些创作手法来体现印象主义的朦胧效果。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朦胧前奏曲  《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首精致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以其独特的音响效果、梦幻般的乐队织体、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朦胧飘渺的的色彩变换,被称作为德彪
期刊
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以其自身对歌剧的超强理解力,对音乐的巧妙运用,使其歌剧中渗透着独特的魅力。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爱和美的传递。本文将以莫扎特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例,探究莫扎特的音乐美学特征。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 音乐美学  出生于1756年的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天才。作为古典
期刊
1949年后,广州乐器从业者们着力发展钢琴业务,钢琴的生产规模开始壮大。1956年,由上海、共和、虞炎、裕泰、新乐和傅喜六家钢琴、键盘行组成了公私合营的广州钢琴厂,该厂成为后来引领广东钢琴行业的龙头企业。初建时,工厂共有职工55人,固定资产2.82万元,厂房建筑面积490平方米,算是建国初期广东省内最具钢琴生产条件的乐器工厂。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生产刚刚恢复,虽然名为“广州钢琴厂”,工厂在成立之初
期刊
摘要:由马达博士撰写的《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是一篇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的音乐学术力作。在研究了中国1901年至2000年一百年间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上,从多种视角对近现代音乐教育做了全方面的研究分析,展现出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弊端,同时也显示出优良的学术思路。  关键词:近现代 学校音乐教育  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了不过短短百年,但是他的发展道路却是不断反复的变化,怎样找到这一百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初级学习“换把”的练习者,从什么是换把,换把的原则和方法三个大点进行阐述。要求学习时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反复练习、思考、听辨,才能自如熟练地掌握“换把”这一技巧。  关键词:左手技巧 换把 同指换把 异指换把 媒介音  一、换把及其在小提琴演奏技术中的作用  从一个把位到另一个把位的转换,即“换把”。这个技巧是左手技巧中比较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音准的精确性。第四把位以下,换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