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主席,常用诗词古文。朱镕基总理是搞经济出身的,所以经常会用到经济、金融方面术语。而温家宝总理也喜欢用诗词,但引用最多的是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这些习惯,作为领导人的翻译,都必须清楚。
2012年3月14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次见面会历时3个小时,全球有超过18亿观众收看直播。而作为温家宝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这是第三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张璐第一次以温家宝总理翻译身份亮相是在2010年3月。当年全国人大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见面会成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立即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这件事,当时在微博上的火热程度,甚至超过了刘翔获得世锦赛第七的消息。这也是张璐第一次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此后的两年中,被“关注”的张璐,不负众望地坚守住了“温家宝御用首席翻译”的宝座。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闭幕式、第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2011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温州动车事故答记者问上,2012年会见中外记者,张璐始终是温总理翻译的不二人选。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这是个多么有吸引力的职位。能在外交部做高级翻译,意味着你代表着国家最高翻译水平,可以陪同领导人出访世界各国,并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联播的电视屏幕上,个人能在翻译过程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知识,获知重大事件的真情和内幕。如国家高级翻译雷宁所说,做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当后人在说起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时刻时,我足以跟他们说:‘我当时就在那儿。’那种感觉多好!”当然,她们也会有另一面,1966年,唐闻生第一次给毛泽东做翻译时,还未开口就因无法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而晕厥过去。如外交部翻译戴庆利说的,“一个时态错误就是一个政策问题。”离高层越近的人,责任和压力也越大。
那么,国家领导人的“御用”翻译官是如何修炼成的?
领导人的翻译来自哪里?
历任国家领导人身边的“贴身”翻译,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攀上了国家高级翻译的高枝?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著名翻译章含之,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当时难得的“高级”人才,章含之于1963年受邀成为毛泽东的英文教师,这成为她1971年进入外交部的一个绝佳跳板。当过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的翻译的傅莹,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并同时学习法语和罗马尼亚语。毕业后,她成为驻罗马尼亚使馆随员,通过这一职位被提拔进入外交部翻译室。近两年红起来的张璐,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本科毕业,后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她们都有着绝对优秀的语言能力。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向媒体透露,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优秀的高级翻译,必须经得起三道考验: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这位工作人员说:“入部考试中的英语水平测试相当难,通过笔试后还必须参加英语面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室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所谓的“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首先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几位前辈每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外交部还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的幸运儿能被最终录用。
翻译们的“魔鬼训练”
不要以为,被录用了就万事大吉;恰恰相反的是,更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张璐介绍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状态时说,“有点像上学时的感觉”。“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等充实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有时候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一练习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
翻译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张璐说,“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用‘和’字外面加一个圈来代替。”除此之外,领导人发言时,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翻译室像是“课堂”,张璐和同事们接受的是“魔鬼训练”。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曾对外介绍,翻译室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翻译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从内容到体例,从称呼到专用词,该查的必须一项一项查,决不能马虎或想当然。不仅要查,而且要知道出处。”“翻译人员还必须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既要有信心,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能允许有半点虚荣心作怪,否则,遇到难点和问题,就会方寸大乱,就会‘砸饭碗’。”
翻译室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说,要不是内心真正喜欢,肯定无法坚持下来。他们通过这种练习,最后都能“不由自主,习惯成自然,看到中文时,嘴里就能马上条件反射出英文来。”
如何把握领导的语言特色
经过疯狂练习,最后一道关,就是“战前准备”。“每年总理的记者会,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从那时起,接到任务的翻译就进入‘冲刺阶段’。不过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团队在一起准备。”翻译室的工作人员说,以总理的记者会为例,“大量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两会热点问题的调研,整理总理一年来的讲话内容。‘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
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她举例说:“在一次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只能选择被动句式来表达。”
当一个好翻译就要了解领导人说话的意图,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去“巧译”。张璐发现温总理最喜欢引用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她一般会提前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在讲话中说过的所有古诗句和成语,免得临场慌乱。“而给总理当翻译时,还要结合他说话的语境,知道总理在这个时刻引用古诗词是想要传达怎样一种精神。这也很重要。”
这一点,曾在朱镕基就任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以精湛的翻译才华赢得众人青睐的朱彤,也曾强调过。“每位领导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比如江泽民主席,他兴趣非常广,在谈话中,经常诗词、古文信口拈来,你就要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给朱镕基总理翻译时,会常常碰上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如果不懂这方面的知识,翻译起来就总觉得是隔靴搔痒。而我们学外语的,在学校都是接触人文的东西较多,这就需要补课,读很多经济、金融、货币银行学方面的书,不断地学习。”
不乱心性的清修
——红了也只能低调
为什么张璐会在短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这是网络的力量。但女性+政治=网络红人,也的确是近年来颇为流行也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自从张璐成了两会上的名人,家里的电话就成了媒体频繁骚扰的对象。以致她的父母都希望大家能停止这种追捧:“她只是个平凡的姑娘,请不要拿她炒作。”因为高级翻译实在是个声名在外,却需要清修苦练的活。有专家甚至认为,从张璐今后的发展来看,目前不宜有过高评价,“这不利于她再接再厉继续苦练内功”。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管眼下的追捧多么热闹,苦练内功依然是高级翻译们以后继续要做的事。
(摘自《赢未来》)
2012年3月14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次见面会历时3个小时,全球有超过18亿观众收看直播。而作为温家宝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这是第三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张璐第一次以温家宝总理翻译身份亮相是在2010年3月。当年全国人大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见面会成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立即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这件事,当时在微博上的火热程度,甚至超过了刘翔获得世锦赛第七的消息。这也是张璐第一次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此后的两年中,被“关注”的张璐,不负众望地坚守住了“温家宝御用首席翻译”的宝座。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闭幕式、第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2011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温州动车事故答记者问上,2012年会见中外记者,张璐始终是温总理翻译的不二人选。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这是个多么有吸引力的职位。能在外交部做高级翻译,意味着你代表着国家最高翻译水平,可以陪同领导人出访世界各国,并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联播的电视屏幕上,个人能在翻译过程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知识,获知重大事件的真情和内幕。如国家高级翻译雷宁所说,做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当后人在说起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时刻时,我足以跟他们说:‘我当时就在那儿。’那种感觉多好!”当然,她们也会有另一面,1966年,唐闻生第一次给毛泽东做翻译时,还未开口就因无法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而晕厥过去。如外交部翻译戴庆利说的,“一个时态错误就是一个政策问题。”离高层越近的人,责任和压力也越大。
那么,国家领导人的“御用”翻译官是如何修炼成的?
领导人的翻译来自哪里?
历任国家领导人身边的“贴身”翻译,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攀上了国家高级翻译的高枝?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著名翻译章含之,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当时难得的“高级”人才,章含之于1963年受邀成为毛泽东的英文教师,这成为她1971年进入外交部的一个绝佳跳板。当过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的翻译的傅莹,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并同时学习法语和罗马尼亚语。毕业后,她成为驻罗马尼亚使馆随员,通过这一职位被提拔进入外交部翻译室。近两年红起来的张璐,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本科毕业,后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她们都有着绝对优秀的语言能力。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向媒体透露,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优秀的高级翻译,必须经得起三道考验: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这位工作人员说:“入部考试中的英语水平测试相当难,通过笔试后还必须参加英语面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室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所谓的“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首先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几位前辈每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外交部还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的幸运儿能被最终录用。
翻译们的“魔鬼训练”
不要以为,被录用了就万事大吉;恰恰相反的是,更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张璐介绍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状态时说,“有点像上学时的感觉”。“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等充实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有时候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一练习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
翻译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张璐说,“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用‘和’字外面加一个圈来代替。”除此之外,领导人发言时,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翻译室像是“课堂”,张璐和同事们接受的是“魔鬼训练”。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曾对外介绍,翻译室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翻译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从内容到体例,从称呼到专用词,该查的必须一项一项查,决不能马虎或想当然。不仅要查,而且要知道出处。”“翻译人员还必须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既要有信心,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能允许有半点虚荣心作怪,否则,遇到难点和问题,就会方寸大乱,就会‘砸饭碗’。”
翻译室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说,要不是内心真正喜欢,肯定无法坚持下来。他们通过这种练习,最后都能“不由自主,习惯成自然,看到中文时,嘴里就能马上条件反射出英文来。”
如何把握领导的语言特色
经过疯狂练习,最后一道关,就是“战前准备”。“每年总理的记者会,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从那时起,接到任务的翻译就进入‘冲刺阶段’。不过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团队在一起准备。”翻译室的工作人员说,以总理的记者会为例,“大量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两会热点问题的调研,整理总理一年来的讲话内容。‘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
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她举例说:“在一次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只能选择被动句式来表达。”
当一个好翻译就要了解领导人说话的意图,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去“巧译”。张璐发现温总理最喜欢引用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她一般会提前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在讲话中说过的所有古诗句和成语,免得临场慌乱。“而给总理当翻译时,还要结合他说话的语境,知道总理在这个时刻引用古诗词是想要传达怎样一种精神。这也很重要。”
这一点,曾在朱镕基就任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以精湛的翻译才华赢得众人青睐的朱彤,也曾强调过。“每位领导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比如江泽民主席,他兴趣非常广,在谈话中,经常诗词、古文信口拈来,你就要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给朱镕基总理翻译时,会常常碰上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如果不懂这方面的知识,翻译起来就总觉得是隔靴搔痒。而我们学外语的,在学校都是接触人文的东西较多,这就需要补课,读很多经济、金融、货币银行学方面的书,不断地学习。”
不乱心性的清修
——红了也只能低调
为什么张璐会在短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这是网络的力量。但女性+政治=网络红人,也的确是近年来颇为流行也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自从张璐成了两会上的名人,家里的电话就成了媒体频繁骚扰的对象。以致她的父母都希望大家能停止这种追捧:“她只是个平凡的姑娘,请不要拿她炒作。”因为高级翻译实在是个声名在外,却需要清修苦练的活。有专家甚至认为,从张璐今后的发展来看,目前不宜有过高评价,“这不利于她再接再厉继续苦练内功”。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管眼下的追捧多么热闹,苦练内功依然是高级翻译们以后继续要做的事。
(摘自《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