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由时间组成,而我们时间的大部分都在工作,工作之于人性、理性、情性的塑造无出其右。
“经理人活法”2012年将版面位置调整到了本刊最后一页,编辑部的想法很直接,就是要让更多的读者重视这个栏目。“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一直是这本杂志和经理人,以及更广泛的读者最重要的共鸣。而这句话正是该栏目一切文章的暗线和推动力。
回溯2011年栏目启动,主要源自两点:一是持续推动中国医药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清晰化,这让经理人之于产业的价值贡献最大化,是《E药经理人》的重要使命之一;二是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栏目名。
生命由时间组成,而我们时间的大部分都在工作,工作之于人性、理性、情性的塑造无出其右。
十年,一个群体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现在的自己是否符合10年前对自己的想象?”这是每次访谈的第一个问题,10年之于一个行业和企业,其中的变化足以让人震惊,而身处变化其中并直接推动变化的职业经理人自身同样在发生着变化。
十年巨变,大多数经理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应该没有大的落差,能够成为这个栏目的专访对象,他们今日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自身价值卓然释放。最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外部环境。
在中美史克工作了10年以上的董权和何彤回流本土企业,他们都表示,这样的选择在10年前是没有想到的。其实,10年前,很多职业经理人被跨国企业吸引,希望能够在那里做到总监级别的位置,但今天职业经理人离开外企这一现象已经不是个例,刚刚成立的由海正控股的海正辉瑞合资公司的高管绝大部分来自辉瑞。
这从侧面也显示出跨国企业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在跨国企业中历练多年的他们,希望将学到的经验和看到的弊端能够在一个新平台上施展和改进。
不过事实情况往往是,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别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大。跨国企业具有一套可以直接使用的系统制度,遇到一般性问题自然有解决的流程和方法,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目标和考核指标。但在民营企业由于刚刚经过痛苦的原始积累阶段,常常不具备这样的环境,无论在运营、管理,还是在行事理念及标准上,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都存在着极大差距,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弥补。
职位越高,沟通的艺术越重要
聘请职业经理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创始元老们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潜在矛盾和冲突已经无法调解,只能求助于外来职业经理进行牵制。可以说,职业经理人是被带着光环请进企业的,他们肩负着处理复杂问题的期望和寄托。
如何处理复杂的环境与施展自身能力的关系,不仅仅是职业经理人从外企到本土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身处本土企业中的经理人们共同需要应对的课题。
职业经理人来到一家新的企业后,等待他们的并不仅仅是做好本职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么简单。从想做到能做到,他们首先必须扫除的障碍是老板的不信任。对于创始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管理企业,他们对自己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管理地细致入微,他们的“我的”观念深植脑中,他们对于授权还不习惯。而职业经理人来到企业后,也并不甘于仅仅执行老板下达的命令。
如果经理人处理不好这样的矛盾,结果很可能是与企业分道扬镳。所以跟老板如何相处就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对此,他们的经验并不特别但出奇地一致一沟通。职业经理人要做的就是通过与老板有效地沟通来让自己的想法落地。通过沟通更准确地了解老板的思路、目标、甚至疑虑,也让老板了解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当提出反对意见时,尽可能用让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很多职业经理人坦言,特别是伴随着职位越来越高,沟通的艺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何彤根据自己在两家本土企业的经历总结出一套职业经理人的“海绵思维理论”,形象说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关系。他说,职业经理人进入一家新企业后,一定要像海绵一样充分融入环境,吸收养分,但又要在不改变形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很多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后其实像“石头”一样砸进新环境,个性太强,不愿意改变自己,强行推行工作,不但事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和谐,最终只能离开。
职业经理人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经理人应该是改进、完善公司的一些事情,而不是改革;改革是老板的事情,除非得到了老板充分的授权。
唯有最痛苦的岁月才能支撑最大的成就
“经理人活法”专访的人物,一般会重点观察他们近十年的变化。
过去10年中,发生在职业经理人身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负责的工作范围从单一领域越来越趋于综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变换服务企业或者工作岗位使自己的经历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但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他们认为最艰难的时候。
一般来说,刚进一个公司的时候,既要去熟悉和继承公司的文化,还要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有所突破,而且在突破的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的感受。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并不容易。杨阳坦言自己刚到AOBO的那段岁月非常艰难,他到AOBO后对金鸡胶囊这个产品的操作模式提出的策略,对公司和整个销售团队来说都是个全新的模式,而且因为不同的模式涉及到费用的使用方向也会不同,整个公司的顾虑非常多,他用了半年多时间来捍卫这个模式一直到做出了成绩,最终得到了认可。
也有不少职业经理人认为自己最艰难的一段岁月是工作业务领域的变化。比如中美史克原政府事务总监董权,由于他之前一直从事的是销售工作,刚接手政府事务这个新领域,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后来他发现通过这次升职进入高管团队后,可以有机会对公司的生产、销售、政府事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思考公司的运营发展,这为他如今在哈药整体掌管一个公司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当他们艰难迈过了转变时期后,职业经理人们开始感谢能够给他们挑战机会的老板,何彤对先声的董事长任晋生至今怀有感激之情,原因正是因为任晋生能够从使他成为全面的企业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并安排他担任不同的职位。
经理人获得行业地位之后的变化
岗位和工作企业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是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职位的提升,但也使他们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共聚的机会和发展业余爱好的时间。在被问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时,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平衡得不好。
他们的年龄在35岁到45岁之间,在他们看来,这个时间段正是他们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期,所以理所当然地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很多职业经理人_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或者干脆为了一个工作机会而远离家人所在的城市,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但他们看待工作和生活二者关系的心态并不消极,他们自知绝对平衡很难做到,所以一方面尽量抽时间跟家人团聚,并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享受工作的过程,把工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我们注意到职业经理人在获得相当行业地位之后,他们在选择企业平台工作时的考量更加多样化,他们会看企业老板是否充分尊重自己,会选择回到自己家庭所在的城市工作。原步长制药的夏军,珍宝岛药业的余波,仁和药业的黄剑分别离开原企业回到家庭所在的城市工作。
“经理人活法”2012年将版面位置调整到了本刊最后一页,编辑部的想法很直接,就是要让更多的读者重视这个栏目。“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一直是这本杂志和经理人,以及更广泛的读者最重要的共鸣。而这句话正是该栏目一切文章的暗线和推动力。
回溯2011年栏目启动,主要源自两点:一是持续推动中国医药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清晰化,这让经理人之于产业的价值贡献最大化,是《E药经理人》的重要使命之一;二是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栏目名。
生命由时间组成,而我们时间的大部分都在工作,工作之于人性、理性、情性的塑造无出其右。
十年,一个群体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现在的自己是否符合10年前对自己的想象?”这是每次访谈的第一个问题,10年之于一个行业和企业,其中的变化足以让人震惊,而身处变化其中并直接推动变化的职业经理人自身同样在发生着变化。
十年巨变,大多数经理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应该没有大的落差,能够成为这个栏目的专访对象,他们今日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自身价值卓然释放。最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外部环境。
在中美史克工作了10年以上的董权和何彤回流本土企业,他们都表示,这样的选择在10年前是没有想到的。其实,10年前,很多职业经理人被跨国企业吸引,希望能够在那里做到总监级别的位置,但今天职业经理人离开外企这一现象已经不是个例,刚刚成立的由海正控股的海正辉瑞合资公司的高管绝大部分来自辉瑞。
这从侧面也显示出跨国企业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在跨国企业中历练多年的他们,希望将学到的经验和看到的弊端能够在一个新平台上施展和改进。
不过事实情况往往是,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别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大。跨国企业具有一套可以直接使用的系统制度,遇到一般性问题自然有解决的流程和方法,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目标和考核指标。但在民营企业由于刚刚经过痛苦的原始积累阶段,常常不具备这样的环境,无论在运营、管理,还是在行事理念及标准上,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都存在着极大差距,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弥补。
职位越高,沟通的艺术越重要
聘请职业经理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创始元老们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潜在矛盾和冲突已经无法调解,只能求助于外来职业经理进行牵制。可以说,职业经理人是被带着光环请进企业的,他们肩负着处理复杂问题的期望和寄托。
如何处理复杂的环境与施展自身能力的关系,不仅仅是职业经理人从外企到本土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身处本土企业中的经理人们共同需要应对的课题。
职业经理人来到一家新的企业后,等待他们的并不仅仅是做好本职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么简单。从想做到能做到,他们首先必须扫除的障碍是老板的不信任。对于创始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管理企业,他们对自己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管理地细致入微,他们的“我的”观念深植脑中,他们对于授权还不习惯。而职业经理人来到企业后,也并不甘于仅仅执行老板下达的命令。
如果经理人处理不好这样的矛盾,结果很可能是与企业分道扬镳。所以跟老板如何相处就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对此,他们的经验并不特别但出奇地一致一沟通。职业经理人要做的就是通过与老板有效地沟通来让自己的想法落地。通过沟通更准确地了解老板的思路、目标、甚至疑虑,也让老板了解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当提出反对意见时,尽可能用让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很多职业经理人坦言,特别是伴随着职位越来越高,沟通的艺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何彤根据自己在两家本土企业的经历总结出一套职业经理人的“海绵思维理论”,形象说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关系。他说,职业经理人进入一家新企业后,一定要像海绵一样充分融入环境,吸收养分,但又要在不改变形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很多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后其实像“石头”一样砸进新环境,个性太强,不愿意改变自己,强行推行工作,不但事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和谐,最终只能离开。
职业经理人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经理人应该是改进、完善公司的一些事情,而不是改革;改革是老板的事情,除非得到了老板充分的授权。
唯有最痛苦的岁月才能支撑最大的成就
“经理人活法”专访的人物,一般会重点观察他们近十年的变化。
过去10年中,发生在职业经理人身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负责的工作范围从单一领域越来越趋于综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变换服务企业或者工作岗位使自己的经历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但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他们认为最艰难的时候。
一般来说,刚进一个公司的时候,既要去熟悉和继承公司的文化,还要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有所突破,而且在突破的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的感受。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并不容易。杨阳坦言自己刚到AOBO的那段岁月非常艰难,他到AOBO后对金鸡胶囊这个产品的操作模式提出的策略,对公司和整个销售团队来说都是个全新的模式,而且因为不同的模式涉及到费用的使用方向也会不同,整个公司的顾虑非常多,他用了半年多时间来捍卫这个模式一直到做出了成绩,最终得到了认可。
也有不少职业经理人认为自己最艰难的一段岁月是工作业务领域的变化。比如中美史克原政府事务总监董权,由于他之前一直从事的是销售工作,刚接手政府事务这个新领域,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后来他发现通过这次升职进入高管团队后,可以有机会对公司的生产、销售、政府事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思考公司的运营发展,这为他如今在哈药整体掌管一个公司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当他们艰难迈过了转变时期后,职业经理人们开始感谢能够给他们挑战机会的老板,何彤对先声的董事长任晋生至今怀有感激之情,原因正是因为任晋生能够从使他成为全面的企业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并安排他担任不同的职位。
经理人获得行业地位之后的变化
岗位和工作企业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是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职位的提升,但也使他们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共聚的机会和发展业余爱好的时间。在被问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时,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平衡得不好。
他们的年龄在35岁到45岁之间,在他们看来,这个时间段正是他们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期,所以理所当然地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很多职业经理人_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或者干脆为了一个工作机会而远离家人所在的城市,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但他们看待工作和生活二者关系的心态并不消极,他们自知绝对平衡很难做到,所以一方面尽量抽时间跟家人团聚,并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享受工作的过程,把工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我们注意到职业经理人在获得相当行业地位之后,他们在选择企业平台工作时的考量更加多样化,他们会看企业老板是否充分尊重自己,会选择回到自己家庭所在的城市工作。原步长制药的夏军,珍宝岛药业的余波,仁和药业的黄剑分别离开原企业回到家庭所在的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