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转化为信念的必要环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高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而不注重用理论来指导学生行为的训练,从而使得我们的理论枯糙、空洞、乏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最终导致我们未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信念。
  在教学中,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呢?下面谈一谈笔者在职高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一、科学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他们的思想健康成长需要接受正确理论的浇灌。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回答:
  1.对“每个公民都应对社会尽责”这句话说说你的看法:
  A.我要做到(39.3%)
  B.这是对国家干部说的(9.6%)
  c.如果社会对我负责,我也对社会负责,并且还需根据个人自愿(51.1%)
  2.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形势下,社会主义制度是否还有其优越性?
  A.有(48.9%) B.无(13.1%) c.不清楚(38%)
  通过以上问卷,我们能看出此时的职高生一方面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求知欲旺盛,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但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又缺乏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所以他们往往对各种错误的东西缺乏分辨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理论常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不仅应该使学生“懂”,而且还应该使他们会“用”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实际的问题,调节自己的行为,开展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共同探索新时代职高生的人生道路……这些都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二)从人的认识运动规律来看,自觉的行为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同时又能促进人类继续认识新事物。就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构成来看,“知、情、意、行”四要素中,“知”是第一要素,只有通过教学渠道,把科学的社会意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才有可能使学生把个人意识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高度上来,形成学生本人的正确道德观念和崇高的信念,并能自觉地付之于行为实践中。
  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信仰,就要加强说理教育,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真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信念。
  二、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是理论转化为信念的前提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虽然职高学生往往是“知之而后行”,好像知是行的起点。但是,从整个人类认识的过程来说,“实践—认识一实践”,无论是什么人,“行”都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知而不行,只讲而不做的现象是常有的,这就是言与行的脱节。如果我们只抓说理教育而不抓行为训练,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相反还可能导致学生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恶习。
  只有“行”才是检验知与不知的客观标准。孔子说,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只有在学生的行为实践中才能看出他是真知还是假知,只有行才能衡量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的真正高低,也只有行才是一个人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形成为巩固的思想信仰的根本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教育学生形成信仰的过程中,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抓好行为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课之前,笔者进行了调查问卷。
  1.你认为目前社会上还有没有“雷锋”式的人物?
  A.有(52.4%)
  B.没有(5.7%)
  C.很少,几乎没有(41.9%)
  2.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却有难事,你是否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A.愿意(42.45%) B.不愿意(5.24%) c.看心情(32.31%)
  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人生的价值何在存在着众多的迷惑。而学完这一课之后,笔者立即在学生中开展了—个自觉为他人做一件好事的活动,明确要求人人参加,然后回到课堂中汇报自己的体会感受。结果,大部分学生能以“做一件事”当做重要课外作业来认真完成,从点滴小事做起,身体力行。有的在学校里打扫公共场所,有的帮教师打扫办公室,有的在放学路上主动扶老携幼,为他人排忧解难。他们真诚地用学过的做人标准对照自己,自觉地克服思想深处患得患失的毛病,在这之前,许多学生曾对为别人做好事,常常不屑一顾,或者认为小事一桩,“有失身份”,或者担心自己做了好事别人会品头论足“难为情”,怕遭别人讥讽挖苦“假积极”,所以即使是举手之劳的事,也不愿去做或不敢去做,而在这次教学活动实践中,学生思想感情上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开始不怕别人议论、不计较个人得失,反而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这种效果在任何一堂单纯理论课上都是不能达到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以自己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正确评价之后才能产生。
  (作者单位 丹徒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水浒传》中,店家小二经常被提及,他们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有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影响主人公的命运,有的在故事情节中穿针引线、在主要人物问牵线搭桥,有的着意渲染气氛,侧面衬托人物形象。分析了《水浒传》中店家小二在小说中的这些作用。  关键词:《水浒传》;店家小二;推动情节;穿针引线;渲染气氛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
摘要:在新课程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应能适应培养目标和切合高考选拔的要求。从近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关注文明史成为命题的一种重要趋势。教师应该更新史学观念,用文明史观贯穿复习全过程,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新高考;文明史观  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体现了课改理念、新高考、新史观、新走向。纵观近年多套高考历史卷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试题都以文明史观为
在霾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普通民众的认知中之前,多数人对雾和霾還“傻傻分不清楚”。直到今天,大家还习惯把PM2.5过高而引起的能见度低的空气现象称为雾霾。嗅觉敏锐的业者,早已发现了空气中存在的商机。口罩、空气净化器,再到之后的新风系统、霾表,各种防护工具陆续登场。“花钱买空气”正从脑洞大开的创意,变成某种现实。
古城多故事,旧貌换新颜。  有着3700多年历史的谯城,文化底蕴深厚,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医药文化发源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成为谯城焕发青春的深厚土壤。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区),全省首批計划脱贫“摘帽”的两个贫困县区之一……谯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随着社会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学校对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用来改善科学实验室的设备,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水平。然而我发现有的学校由于没有专人保管,仪器损坏严重,更有甚者,本来就不多的仪器无人问津,使这些来之不易的装备大多成了摆设,不是被用坏,而是被存坏的,实验室被挪作他用或布满灰尘,俨然成了学校的杂物间。《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探究是建立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学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孙某某,男,16岁,初三学生。5岁时父亲死亡,母亲坐牢,他被姨妈、姨夫收养,其姨夫脾气暴躁,经常对他及家人施暴,姨妈因伯受同村人指责故又对其较为溺爱。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及教育方式,使其性格极为偏执,不仅喜欢物质享受,又极爱与人争执,不冷静、易冲动,不愿意回家,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  二、典型事件描述  典型事件一:孙某与同学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原因很简单,他极爱挑同学们的刺
“透析英语学习法”的创始人伍君仪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及阅读量的现状,提出了英语学习“透析法”,高密度地接触英语,在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他提出的策略在高等教育中比较流行,尤其是参加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人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密度”,提高学习效率呢?笔者就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接触密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主动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英语“
《论语·学而》中有记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学”和“习”两个阶段。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以说教、强记为主,面对庞杂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当然很难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习”,我的理解就是“复习、练习”。除了包括每课学习后的及时复习,也包括阶段复习和考前总复习。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如果在
摘要: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针对教材实际,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把握情感目标的方向和落实过程,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到位的科学的价值观。阐述了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情感教育;科学课堂;情感因素  科学的态度和情感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把握而形成的一种科学信念与习惯,科学价值观则更多地
一、什么是运动兴趣和运动乐趣  由于目前心理学界对“兴趣”本质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因此对体育兴趣和体育乐趣的定义也未达成一致。  关于什么是“运动兴趣”,笔者认为,毛振明教授在《论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一文中对“运动兴趣”的界定最为贴切。他指出,“运动兴趣是学生对所感到的运动乐趣的追求心理以及体验到运动乐趣后继续从事的愿望。”  笔者根据辞海对乐趣的解释,将“运动乐趣”界定为:“在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