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其数学思维能力异常活跃,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常常会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有意记忆的内容反而记不住,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使其在有意无意中亲近数学,了解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一、幼儿数学学习宜生活化
《纲要》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即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生活环境中,数学启蒙教育的契机俯拾即是,抓住生活中的时机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是我们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主要方法。幼儿通过大量的生活活动感知、发现周围世界中的种种数量现象和空间形式,这样的经验积累过程对幼儿理解各种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大有裨益。
1、在活动环境中学习数学。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的。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玩具;当各种颜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毛巾,从而初步渗透集合的概念;领孩子拣树叶时,让他们数数地上有多少落叶,当幼儿无法数清时,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 、玩具等。
2、在日常活动中学习数学。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盥洗、用餐、休息等,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引导幼儿感知身边的数学,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如参观超市时看到所有的商品都是分类摆放的;从小朋友由矮到高排队发现量的排序;滑滑梯时有的小朋友在上面,有的在下面感知空间方位;用餐时小朋友和碗、筷、勺子是一一对应的学习;盥洗时知道了小毛巾是方形的;午睡穿脱衣服时,數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学会了点数等等。
二、幼儿数学学习易操作化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当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时,会产生自豪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激发浓厚的数学兴趣。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所以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产生操作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操作材料要符合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例如:小班学习区分“1”和“许多”时,我设计了串项链的活动。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可以区分由一个和许多个(一个大的,许多小的;一个白色的,许多红色的等),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使幼儿发现“1”和“许多”,从而轻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向抽象过度,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意识也有所增强,所以为他们设计的操作材料应逐步减少形象性,适合合作和竞赛。如,“机器人”材料,通过身体各部位拼接的操作,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竞赛或合作拼接,提高操作兴趣。
2、操作材料要多样化。操作材料的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如给幼儿每人一盒表示数量是5的卡片,有的卡片是三角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五角星等,而且表示的5个物体不同(如小汽车、小娃娃等),物体排列形式也不同,通过介绍自己卡片的形式,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三、幼儿数学学习易游戏化
数学教育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这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孩子在游戏中思维活跃,兴趣高涨,乐此不疲。如:积木(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4页)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买卖的过程就是学习数的加减运算的过程。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因此,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四、幼儿数学学习宜故事化
幼儿数学学习故事化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幼儿喜闻乐道的故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如小班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可以为孩子准备“小兔拔萝卜”的材料,可爱的小兔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产生极高的操作兴趣,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在操作小兔拔萝卜的过程中理解了它们之间匹配和多少的关系。
除此之外,幼儿园数学学习还可以利用环境设置,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也可利用儿歌、数学歌曲等方式进行,使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感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初步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有人说: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在于一日生活之中。所以,生活中处处涵盖数学教育,数学教育要渗透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不失为数学学习的好方法。
一、幼儿数学学习宜生活化
《纲要》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即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生活环境中,数学启蒙教育的契机俯拾即是,抓住生活中的时机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是我们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主要方法。幼儿通过大量的生活活动感知、发现周围世界中的种种数量现象和空间形式,这样的经验积累过程对幼儿理解各种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大有裨益。
1、在活动环境中学习数学。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的。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玩具;当各种颜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毛巾,从而初步渗透集合的概念;领孩子拣树叶时,让他们数数地上有多少落叶,当幼儿无法数清时,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 、玩具等。
2、在日常活动中学习数学。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盥洗、用餐、休息等,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引导幼儿感知身边的数学,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如参观超市时看到所有的商品都是分类摆放的;从小朋友由矮到高排队发现量的排序;滑滑梯时有的小朋友在上面,有的在下面感知空间方位;用餐时小朋友和碗、筷、勺子是一一对应的学习;盥洗时知道了小毛巾是方形的;午睡穿脱衣服时,數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学会了点数等等。
二、幼儿数学学习易操作化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当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时,会产生自豪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激发浓厚的数学兴趣。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所以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产生操作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操作材料要符合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例如:小班学习区分“1”和“许多”时,我设计了串项链的活动。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可以区分由一个和许多个(一个大的,许多小的;一个白色的,许多红色的等),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使幼儿发现“1”和“许多”,从而轻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向抽象过度,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意识也有所增强,所以为他们设计的操作材料应逐步减少形象性,适合合作和竞赛。如,“机器人”材料,通过身体各部位拼接的操作,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竞赛或合作拼接,提高操作兴趣。
2、操作材料要多样化。操作材料的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如给幼儿每人一盒表示数量是5的卡片,有的卡片是三角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五角星等,而且表示的5个物体不同(如小汽车、小娃娃等),物体排列形式也不同,通过介绍自己卡片的形式,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三、幼儿数学学习易游戏化
数学教育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这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孩子在游戏中思维活跃,兴趣高涨,乐此不疲。如:积木(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4页)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买卖的过程就是学习数的加减运算的过程。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因此,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四、幼儿数学学习宜故事化
幼儿数学学习故事化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幼儿喜闻乐道的故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如小班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可以为孩子准备“小兔拔萝卜”的材料,可爱的小兔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产生极高的操作兴趣,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在操作小兔拔萝卜的过程中理解了它们之间匹配和多少的关系。
除此之外,幼儿园数学学习还可以利用环境设置,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也可利用儿歌、数学歌曲等方式进行,使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感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初步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有人说: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在于一日生活之中。所以,生活中处处涵盖数学教育,数学教育要渗透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不失为数学学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