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全面的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游戏进行恰当的运用,有助于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由此可见,对数学游戏进行运用,有利于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并且能够对课堂改革进行有力的推进所谓数学游戏,就是学生能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和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进行认识。柏拉图认为,孩子的本性可以由游戏引出,所以应该以游戏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并且进行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快活地进行学习,因为只有学生能够积极的,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够收获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一、有效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的学习经常是被认为是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多,计算多,很多学生认识抽象,没有意思,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设计“动手做”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为学生准备好塑料小棒和橡皮泥,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老师要求大家糊一个长方体纸盒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说:“好!”我接着要求大家讨论糊长方体纸盒的步骤,同学们得出必须先做长方体的框架。这时我给每组发塑料小棒,让学生开始动手做,我巡视发现:学生探讨激烈,再通过观察模型,最后各组都能认识到:把长塑料小棒剪成4 条长、4 条宽、4 条高(每组等长)。我接著问需要几团橡皮泥连接呢?同学们答4 团、8 团、10 团等,最后共同认识到需要 8 团橡皮泥。通过做框架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的棱、顶点有了充分认识。框架做好之后,我说接下来就是裁纸了,请大家想好怎么裁简之后再动手。又是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同学们又悟出了长方体对面相等的道理。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动手做,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和制作当中,完全进入亢奋的求知状态。
二、有效的数学游戏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课堂上学生也会常常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一位同学举手问:“老师,我们学会了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为什么不学求圆锥体的表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表示疑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没法上下去。我一边敬佩学生的主动质疑和奇思妙想,一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说,好呀,我们是怎样得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呢?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们纷纷动手,把圆锥体模型糊上纸,再展开,得出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而扇形的面积怎么求呢?通过钻研得出 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问题也就出来了,当一个圆锥体放在这,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测出它的侧面展开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所以也就不好求表面积。在制作圆锥侧面的展开图这个游戏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数学游戏能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障碍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素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所发展。当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预习过程,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自己就会解决,无需在课堂上进行集中交流展示,如此不仅节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对于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堂交流解决。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让 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以及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的逆向思维(第二次操作活动,发现规律)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于是我设计了分糖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儿中就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我发现:
1.先自己独立分一分。
2.把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3.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样的游戏设计为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降低了难度,而且还渗透了量率对应为以后学习分百应用题做了铺垫。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数学游戏,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思维,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充分体验徜徉在数学知识海洋中的快乐。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游戏进行恰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从而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数学游戏不仅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也能够成为整体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总之,数学是一种活动,而有效的数学游戏,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李春艳
一、有效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的学习经常是被认为是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多,计算多,很多学生认识抽象,没有意思,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设计“动手做”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为学生准备好塑料小棒和橡皮泥,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老师要求大家糊一个长方体纸盒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说:“好!”我接着要求大家讨论糊长方体纸盒的步骤,同学们得出必须先做长方体的框架。这时我给每组发塑料小棒,让学生开始动手做,我巡视发现:学生探讨激烈,再通过观察模型,最后各组都能认识到:把长塑料小棒剪成4 条长、4 条宽、4 条高(每组等长)。我接著问需要几团橡皮泥连接呢?同学们答4 团、8 团、10 团等,最后共同认识到需要 8 团橡皮泥。通过做框架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的棱、顶点有了充分认识。框架做好之后,我说接下来就是裁纸了,请大家想好怎么裁简之后再动手。又是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同学们又悟出了长方体对面相等的道理。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动手做,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和制作当中,完全进入亢奋的求知状态。
二、有效的数学游戏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课堂上学生也会常常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一位同学举手问:“老师,我们学会了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为什么不学求圆锥体的表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表示疑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没法上下去。我一边敬佩学生的主动质疑和奇思妙想,一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说,好呀,我们是怎样得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呢?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们纷纷动手,把圆锥体模型糊上纸,再展开,得出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而扇形的面积怎么求呢?通过钻研得出 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问题也就出来了,当一个圆锥体放在这,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测出它的侧面展开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所以也就不好求表面积。在制作圆锥侧面的展开图这个游戏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数学游戏能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障碍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素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所发展。当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预习过程,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自己就会解决,无需在课堂上进行集中交流展示,如此不仅节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对于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堂交流解决。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让 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以及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的逆向思维(第二次操作活动,发现规律)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于是我设计了分糖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儿中就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我发现:
1.先自己独立分一分。
2.把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3.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样的游戏设计为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降低了难度,而且还渗透了量率对应为以后学习分百应用题做了铺垫。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数学游戏,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思维,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充分体验徜徉在数学知识海洋中的快乐。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游戏进行恰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从而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数学游戏不仅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也能够成为整体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总之,数学是一种活动,而有效的数学游戏,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 李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