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法治化的思考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都知道,中国乡村法治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成效依旧不是很明显,这当中不仅仅是基层政府在宣传的过程中“走马观花”,求量而不重质所导致的,更重要的是当前司法救济在中国乡村的缺失所带来的司法公信力不足,使乡村居民在面对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侵害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私力救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中国乡村法治化陷入停滞。2015年2月19 日,发生在河北省某农村的“贾敬龙故意杀人案”就是这样的中国农村法治现状的基本缩影和映射。那么我们对于此案的分析以及探讨,对于中国乡村法治化的思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法治化;基层法治宣传;司法救济;贾敬龙故意杀人案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的第17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北高营村村民贾敬龙持射钉枪当众朝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何建华的后脑部射击,射钉贯穿何建华颅脑,致何建华颅脑损伤死亡。
  在回顾案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知晓,酿成这个惨剧的诱因是村支书何建华对贾敬龙家房屋的强拆行为。这个在中国大地上时常出现的画面,我们并不陌生。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强拆”两个字,出现最多的就是自焚。可以发现,当弱势群体遭到绝境时,似乎更多的选择是同归于尽。但是贾敬龙在这一次却选择了强硬地向始作俑者进行报复。
  现如今何建华死于非命,贾敬龙也已经被判处死刑。本文无意评述涉案双方孰是孰非,因为怎样解释,都没办法将所有当事人从悲剧中解救。在这里,本文只想尝试着进行探析,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悲剧如何才能不再发生?
  根据《中国农民政治发展报告2014》对2014 年的“百村观察”项目“农村法治建设”专题调查和2013年的“百村观察”项目等数据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在3993名受访农民中,四成多农民不知晓宪法,甚至有1799 名农民不但是我们可曾思考過,为什么农民会产生这样的法治观念误区?从《中国农民政治发展报告2014》中的数据我么可以知晓:在242个受访村庄中,有178个村庄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占比73.55%。而如此可观的数据背后,我们的普法宣传却并未取得预期中的成果。其根本问题在于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喊得响做得少,没有真正重视。中国乡村基层政府和自治机关在普法宣传上走马观花,只求满足政绩,求量却不求质,致使耗费财力物力进行的普法宣传最终也只能落得一场空欢喜。由此可见,基层普法宣传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态度是中国乡村农民法治观念存在误区的重要原因。
  贾敬龙案件便是如此。我们回首该案的始末可以发现:2013 年贾敬龙住所被何建华强拆,由此产生了二者的矛盾。但由于普法宣传的效果不足、司法救济的缺失、司法公信力的不足,产生矛盾后的贾敬龙没有选择公权力机关和司法救济进行合法维权,而是选择私力救济来进行报复。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当法律可以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时候,我们维权的手段毋庸置疑会是司法救济。然而贾敬龙没有选择的原因恰恰和其他选择该方式的农民的结果有很大关系。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要求致使各地基层政府强烈压制群众上访,这让村民有冤难诉;政治干预法律的现状致使基层法院没有充分自主权,受制于基层政府,难以公正判决;乡村基层政府和农村自治机关之间利益勾结甚多,损害村民利益。那么贾敬龙的问题一旦寻求司法救济,诉求得到满足之日遥遥无期。虽然私力救济要承担“杀人偿命”的法律后果,但此时的贾敬龙更愿意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愤懑。
  中国乡村法治体系化的理念从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得以体现,说明官方在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下,越发的重视乡村法治建设问题。而这也使得我们更多的把研究视角投入于此,探究法治化建设多年的中国乡村到底为何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化。而通过社会多方的关注与探讨、官方的科学规划与实践,乡村法治化的最终实现是值得期待的。而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依然是把乡村居民放在首位,所有的政策与措施均以村民为本、为村民服务,从而推进中国乡村法治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新星(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社会资本”与乡村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2]刘绍妮. 对农村基层法治化治理的调查思考.法制与社会.2015.12
  [3]黄杰华、李赫之. 对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 江西社会科学.2013.8
  [4]李莉、李新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法制教育在农村普法宣传 中的应用. 法制博览.2015.3
  [5]陆云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继承法在中国乡村实施困境的法理思考与突围.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路径.2015
  作者简介
  葛成文,1997年5月,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佛寺是我国的传统瑰宝之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与传承。而苏州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苏州的传统寺庙也是闻名于世界的,而在这些传统寺庙中,又以佛寺为主,这些佛寺有庄严威武的山门,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还有装饰精巧的钟鼓楼等,而在这些建筑中,也不乏精美的佛像,做工精细的斗拱,而在这些传统佛寺中,自然景观也是别具一格的。本文按照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的思路对苏州的传统佛寺进
期刊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学习数学需要通过思维去把握,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作为数学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鼓励;肯定;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数形结合  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平时我们教师在
期刊
夜  倾斜了一只眼睛  便隐去了  晨雾中  一双黑眸  依然专注  只为了风中的几点记忆  你任岁月憔悴了自己  如今  你的歌为谁轻吟  你的夢为谁轻系  当你再次收起画笔  你说  夜太重 月托不起  悲吟  我可以不再写诗  眼中不再下着细雨  而我无法止住  那无声的悲泣  我可以把心火灭熄  把有你的梦舍弃  但我不能不去  听那飞花的细语  我可以用微笑  去收拾回忆  面对永无见面
期刊
摘 要: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可以说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引起了新的教育变革。  关键词:女子;近代教育;教会学校  一、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  中国的古训“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女子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没有上学读书的权利。一旦结婚,按照封建礼法规定,就无疑承担起了相夫教子的重任。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产生于晚清时期,毋庸置
期刊
摘 要: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对在线课程认识等维度分析了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转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同时要对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如:大班教
期刊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工作需要在历史思维能力的促进下才能实现其重要价值,文章从历史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个方面,对中学历史教学领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制定,并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提升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历史思维能力是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因此,对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活
期刊
摘 要:艺术是美学的主要表达方式,雕塑是古希腊时期最主要的艺术,因此从整体来看,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审美历程与美学发展相适应,古希腊美学观念的进步启发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审美意识,将艺术与技艺区分开来,确定艺术以表现美的事物为基础,提升了雕刻等艺术的社会地位。为了更准确的表现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美与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他们分析出何为美,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毕
期刊
摘 要:目前,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研究方兴未艾。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证据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教学策略探讨以及国外经验借鉴三个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将有助于加强学界对“证据意识”培养的重视和研究,为全面深化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证据意识;研究综述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
期刊
摘 要:艺术是人类精神与物质材料相结合所产生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产物,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的和具有创造性地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实现审美价值,唤醒自身超越美学的自创力,艺术创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继承性、前瞻性。艺术创作的产物标志和记录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所具有的宝贵的且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生产力水平。艺术创作的审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善于诱导,善于激励,就能把课堂激活,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新课导入要精彩;要精心设计问题;善于举例;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重视讨论环节;善于赏识和表扬学生等。  关键词:思品课;有效性;策略  有人认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