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随着科学革命带来的科技的发展,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影响着艺术领域。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谈到:科技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满足所有大众在图像和生产中接近艺术品的需要”。机械的复制让“复本取代了孤本”,使艺术创作从“崇拜价值”转变为“展示价值”。
这种转变带动艺术家在创作上探索新的语言,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家们尝试着将作为艺术材料的现成物直接加入画面,来表达情感。现成物的加入丰富了画面的语言。材料语言突出于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成为画面的第一语言。此时的作品从原来的二维转变成三维甚至多维展现。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观赏者的观看角度、审美经验以及社会与历史语境发生的关系。材料语言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者文化观念物质体现。应该说,观赏者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并不只是在直接阅读画面中艺术材料具体形象的直白意义,如画中的花瓶、鲜花不仅仅就是告诉观者这个花瓶多么优美、鲜花多么鲜艳等等。观赏者从作品中发现的价值是对画面中的造型价值、色彩价值、材料价值所带来的直接印象进行反思后形成的。只有这样,现成物与画面组成有机组合后的可辨性、移情性等才得以产生。艺术家的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表面的或外在的呈现在这类作品的画面中,需要观者在对造型、色彩、材料的品质产生共鸣后反作用于画面中去,是艺术家、作品和观者互动的一个过程。
“不同质颜色的生成物”即为现成物。现成物做为重要的艺术材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凸现了材料语言在作品中的地位。现成物在以材料语言为第一语言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它使艺术家的精神透过物质得以传达。现成物走进作品使画面更加充满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从单纯的传统审美体系到文化性、观念性、物质性等因素进行探讨。为了便于从艺术材料角度梳理它们,我们把艺术作品中的现成物归为四类:
第一类,艺术家利用现成物自身物理特性,不经艺术家任何加工、处理的艺术材料:杜尚1917年的作品《泉》(图①)将现成物一个小便池作为其作品的主体。干净的小便池洁白无瑕。白色现成物在此时它的实用功能已经被艺术家改变,其白颜色的主要价值也已经不再是色彩审美价值。作品不止满足于观者对审美的渴望。白色的现成物有着人格化的洁净与礼仪,像物品中的绅士,彬彬有礼,刻意考究。它们是外在装饰的陷阱,是抛弃有形的伪装的容器。作品中的材料语言剥离错觉,直击真实。此时色彩的审美价值是第二位的,它让位于材料和观念。艺术家将自己的认识、感受通过对现成物的筛选、规划、展示的过程表达出来。现成物在艺术家和观赏者之间起着交流、沟通的媒介与桥梁的作用。
第二类,根据艺术家精神表达需要,经过其艺术加工、处理的现成物:约翰·莱瑟姆将书作为艺术材料焚烧成灰烬或是将成捆的书置于大型墙面上,采用撕扯或其他的毁损手法对其进行再加工(图②)。书页从巨大的墙面浮雕般的悬吊下来,引起观赏者的联想。约翰·莱瑟姆借此表达他的信念:社会必须摆脱它思考的固定划分方式。书经常将知识分为门类或分支,这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越来越专门化的特点。为了反对这种专门化的学科界限,他选择了处理现成物一书,作为表达的首要语言,将经过艺术画处理的书以拼贴的手法置于作品中。
汤姆·菲利普是以图片作为他创作的基本艺术材料(图③),他收集了大量彩色明信片。明信片中的图片体现一直在改变中的世界的形象,它们的制作以及制作过程当中的事故和错误也常常是很重要的。艺术家对明信片的这种改变感兴趣,并将其用于创作。
约翰·莱瑟姆和汤姆·菲利普作品中的“书”、“明信片”不再承担叙事性的作用,它们抛弃一切表象直击艺术家与观赏者内心,传递本质与核心。
第三类,经历人类使用的、或有时间印记的现成物:朱利安·施拉贝尔在打碎的盘子、杯子及日本歌舞伎的舞台背景这些现成物上作画(图④)。这些作品处于一种绝对徘徊于平庸、虚幻,消亡之间的语境。施拉贝尔用来作画的表面不是传统绘画中的画布,往往是别有他用的东西,或是从垃圾堆里抽出的烂油布。这些现成物不仅仅就是材料:它们代表现成的意象,展现出一个风格化的戏剧舞台的景致。在这些已存在的景象的表面,施拉贝尔的绘画形象就像是失灵的道具晃来荡去。他的材料作品是展示而不是描述。它们有时也象征性地表达一些重大主题一死亡、生命、战争等等。
时间、空间集合在艺术材料上,留下它们的痕迹,成为艺术家的敏感点。或许此时此刻的现成物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起了观赏者与艺术家的共鸣。
第四类,现成物在作品中由于时间、空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不同会发生着缓慢地变化。这里的“变化”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情况:黄永砅将天敌鼠与蛇置于其作品中,通过利用它们食物链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现成物在“动”与“静”的辨证中展现、牛发,与艺术家、观赏者形成互动,在思想上融为一体。
现代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语言,不但彰显了画面视觉效果、审美价值,而且让艺术家在精神表达的形式上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材料既具有物质性、同时又承载着精神属性。艺术材料让艺术家与观赏者的创造和欣赏都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说材料语言在新时期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20世纪以来的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这种转变带动艺术家在创作上探索新的语言,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家们尝试着将作为艺术材料的现成物直接加入画面,来表达情感。现成物的加入丰富了画面的语言。材料语言突出于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成为画面的第一语言。此时的作品从原来的二维转变成三维甚至多维展现。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观赏者的观看角度、审美经验以及社会与历史语境发生的关系。材料语言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者文化观念物质体现。应该说,观赏者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并不只是在直接阅读画面中艺术材料具体形象的直白意义,如画中的花瓶、鲜花不仅仅就是告诉观者这个花瓶多么优美、鲜花多么鲜艳等等。观赏者从作品中发现的价值是对画面中的造型价值、色彩价值、材料价值所带来的直接印象进行反思后形成的。只有这样,现成物与画面组成有机组合后的可辨性、移情性等才得以产生。艺术家的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表面的或外在的呈现在这类作品的画面中,需要观者在对造型、色彩、材料的品质产生共鸣后反作用于画面中去,是艺术家、作品和观者互动的一个过程。
“不同质颜色的生成物”即为现成物。现成物做为重要的艺术材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凸现了材料语言在作品中的地位。现成物在以材料语言为第一语言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它使艺术家的精神透过物质得以传达。现成物走进作品使画面更加充满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从单纯的传统审美体系到文化性、观念性、物质性等因素进行探讨。为了便于从艺术材料角度梳理它们,我们把艺术作品中的现成物归为四类:
第一类,艺术家利用现成物自身物理特性,不经艺术家任何加工、处理的艺术材料:杜尚1917年的作品《泉》(图①)将现成物一个小便池作为其作品的主体。干净的小便池洁白无瑕。白色现成物在此时它的实用功能已经被艺术家改变,其白颜色的主要价值也已经不再是色彩审美价值。作品不止满足于观者对审美的渴望。白色的现成物有着人格化的洁净与礼仪,像物品中的绅士,彬彬有礼,刻意考究。它们是外在装饰的陷阱,是抛弃有形的伪装的容器。作品中的材料语言剥离错觉,直击真实。此时色彩的审美价值是第二位的,它让位于材料和观念。艺术家将自己的认识、感受通过对现成物的筛选、规划、展示的过程表达出来。现成物在艺术家和观赏者之间起着交流、沟通的媒介与桥梁的作用。
第二类,根据艺术家精神表达需要,经过其艺术加工、处理的现成物:约翰·莱瑟姆将书作为艺术材料焚烧成灰烬或是将成捆的书置于大型墙面上,采用撕扯或其他的毁损手法对其进行再加工(图②)。书页从巨大的墙面浮雕般的悬吊下来,引起观赏者的联想。约翰·莱瑟姆借此表达他的信念:社会必须摆脱它思考的固定划分方式。书经常将知识分为门类或分支,这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越来越专门化的特点。为了反对这种专门化的学科界限,他选择了处理现成物一书,作为表达的首要语言,将经过艺术画处理的书以拼贴的手法置于作品中。
汤姆·菲利普是以图片作为他创作的基本艺术材料(图③),他收集了大量彩色明信片。明信片中的图片体现一直在改变中的世界的形象,它们的制作以及制作过程当中的事故和错误也常常是很重要的。艺术家对明信片的这种改变感兴趣,并将其用于创作。
约翰·莱瑟姆和汤姆·菲利普作品中的“书”、“明信片”不再承担叙事性的作用,它们抛弃一切表象直击艺术家与观赏者内心,传递本质与核心。
第三类,经历人类使用的、或有时间印记的现成物:朱利安·施拉贝尔在打碎的盘子、杯子及日本歌舞伎的舞台背景这些现成物上作画(图④)。这些作品处于一种绝对徘徊于平庸、虚幻,消亡之间的语境。施拉贝尔用来作画的表面不是传统绘画中的画布,往往是别有他用的东西,或是从垃圾堆里抽出的烂油布。这些现成物不仅仅就是材料:它们代表现成的意象,展现出一个风格化的戏剧舞台的景致。在这些已存在的景象的表面,施拉贝尔的绘画形象就像是失灵的道具晃来荡去。他的材料作品是展示而不是描述。它们有时也象征性地表达一些重大主题一死亡、生命、战争等等。
时间、空间集合在艺术材料上,留下它们的痕迹,成为艺术家的敏感点。或许此时此刻的现成物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起了观赏者与艺术家的共鸣。
第四类,现成物在作品中由于时间、空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不同会发生着缓慢地变化。这里的“变化”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情况:黄永砅将天敌鼠与蛇置于其作品中,通过利用它们食物链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现成物在“动”与“静”的辨证中展现、牛发,与艺术家、观赏者形成互动,在思想上融为一体。
现代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语言,不但彰显了画面视觉效果、审美价值,而且让艺术家在精神表达的形式上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材料既具有物质性、同时又承载着精神属性。艺术材料让艺术家与观赏者的创造和欣赏都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说材料语言在新时期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20世纪以来的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