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vero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教育中的“通”是融会贯通的“通”。生命科学虽兼具基础和应用学科的特点,但要求学习者和研究者首先要对生命敏感。作为一名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笔者认为,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应注重特色建设,通过与时俱进细化教学目标和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通识教育;生命科学;特色建设;学科文化
  在过去,2004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印发《关于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课程定位为面向非生命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明确了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该教学目标体现了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层面,使学生接受生命科学知识的熏陶,了解该学科的主要领域和进展,认识关键概念、理论及热点问题,掌握探索生命科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提高生命科学基本素养;第二层面,思考生命科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生现象,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启迪学生的智慧,超越功利,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第三层面。促进生命科学与不同学科领域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科渗透融合下的探索和创造意识。
  一、生命科学的定义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而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使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予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他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实际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科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二、与时俱进细化教学目标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应用生命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福利。由此可见,生命科学属于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应用学科的特点,与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生命科学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但主要探索生命的奥秘,这就要求学习者和研究者不能仅仅关注它应用性,首先要对生命敏感,能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三、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医学,长期以来的任务是防病治病。可是,从现在开始,医学的任务将主要是维护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个范围内,过去医学所面临的是病人,现在医学将面对的是整个人群,以前的医学都在医院里,而现在在欧洲、北美,有半数的医生已经离开了医院,他们在社区,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指导老百姓的保健、医疗,更重要的是在指导那里的人们如何正确的生活。我們国家当今还有97%的医生在医院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生将也要逐渐走向社会,走入人群。方便就医的观念就是未来的方向。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了《脑死亡法》的执行,脑死亡以后,器官组织、细胞,由于有循环的支持还在活着。如果这位死人生前有很好的风格,提出把脏器献给其他人,就可以做肾脏、肝脏的移植。人类基因组基本完成以后,对医学的影响很大,还将发生更深刻的影响。很多基因疾病,也可以通过生活改善、环境改善来防治。现在一提药就是化合物,不久的将来,药品不仅是化合物,蛋白质可以是药。基因可以是药,细胞可以是药,甚至某些组织和器官也可以是药。正因为这样,以后的药审,首先审查的不要是药理、毒理、临床,而首先是伦理,进行所有一切之前先要有伦理审查。为什么讲这个?因为,基因要变成药物,或者将来组织器官一旦成为药物,首先是允许不允许。回顾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可以展望21世纪生命科学作为先导学科的前景。50年代:1953年4月,“Nature”发表了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里克共同研究的成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次模型的建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打开了“生命之谜”的大门,改变了生物学在整个科学中的地位,同时还给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被称之为是“生物学的革命”。90年代:克隆动物掀起热潮。在胚胎学上,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从一个细胞获得遗传上相同细胞群或个体群,这些细胞叫克隆细胞,个体群称为克隆动物。直到本世纪末,人们才有足够的知识和科学实验结果,能把某一成年动物的个体细胞移入一个去除遗传物质的成熟卵母细胞,然后移入另一只成年动物体内,让它生长发育,最终产生具有与体细胞相同的基因的幼体-克隆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技术产业在规模和重要性方面都将超过计算机工业,成为21世纪发展最迅速的产业!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世纪!
  参考文献
  [1]农林高校培养高水平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
  [2]李清.关于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5).
  [3]张霞,曹阳,陈峰,林志新.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拔尖人才培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
其他文献
目的:地龙在临床上应用证实具有一定的平喘定哮的疗效,但地龙起效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以及地龙干预哮喘气道重组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地龙及其各组分对哮喘小鼠气道重组的干预作用。方法:1.初步分离地龙鲜地龙全体50℃下恒温烘干,打粉,作为地龙样品一;鲜地龙4℃下用PH6.8的磷酸盐匀浆,10000r/min,离心15min,离心沉淀50℃下烘干,作为地龙样品二;上清液作为供试样品三,冷冻干燥保存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但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实现全面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升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本文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教学
摘 要:哈贝马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并科学技术已经丧失了意识形态的旧形态,而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具有了实践性,这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搞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更好的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当代启示。  关键词: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  当前世界,科
摘 要: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这一大环境,现有的中职院校所开设的英语教学已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职场需求。本文分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困境,进而对中职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并对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培养技能型实践应用性人才,而中职英语教学是则是提升中职学生英语语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据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已有很多的初中英语教师正在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聋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的导入环节,并适当的丰富课堂内容,在课堂中加入游戏和讨论,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对作业的布置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作业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低年级;趣味课堂;语文教学;聋生;学习兴趣  一、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
摘 要:文学类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的过程,这是一个对文本加以改变,丰富的过程。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关于言,象,意的关系进行文学类文本层次的划分,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意蕴。  关键词:
该文首先对105个应用组合化学合成的强免疫抑制剂FK506的结构衍生物进行了粗筛,以检测它们是否已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由于其中的一个化合物N308体内和体外试验均显示具有促神
摘 要:记忆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离不开记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生动、有效的记忆,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课;记忆习惯;培养  记忆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背来说,其中包含着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工作,记忆是学习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在生物学的学习中,记忆力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新形势下教育的目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