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类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的过程,这是一个对文本加以改变,丰富的过程。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关于言,象,意的关系进行文学类文本层次的划分,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意蕴。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题材;主题;结构;表现手法
文学类文本的外部层次特征包括:对客观规律的超越;对语言规则的超越;对陈述功能的超越。文学类文本除了有一般文本的共同性外,还具有自身的创新特点:①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系统。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这里的“个体”主要指具体的个人如作家,而“群体”则主要针对某些文本的集体作者而言,如远古口头文学、史诗的作者往往是一个群体,当代城乡民谣也总是出自群体之口。②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它通过语言而呈现体验,但这种呈现的目的是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或者说有足够的信息能让读者体验到一种相对完整的意义。如果其意义不完整,则不能称做文学文本。③文学文本有待于讀者阅读和接受。如果它仅仅停留于作者头脑里,而无法由任何一位读者读到并感受到,则只是一种不确定心理过程,不足以成为文学文本。总之,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从传统文化的学习的重要性角度来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文学类文本则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无数作者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它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历史的进程、文明的发展、人文的情怀和生命的价值,它在帮助我们回望历史的同时还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是支撑人类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修养身心。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所占比重较大,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之一。所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从学生应试的角度来谈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等。高考考试中所占分值为24分左右。但是,通过平时做题反映,他们失分的情况很严重。表现为: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对关键的概念分不清即分不清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两个概念的区别。对具有丰富内涵的句子理解不深刻,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模糊。对文章的主旨把握不清,理解较为肤浅。在文学类文本选择题上则经常陷入一种观望徘徊,犹豫不决,最终选错的困局。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为了提高日常的文学类文本教学效率,特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研究。
3.从学生反馈的问题的角度来谈
对文学类文本的学习现状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调查研究,依学生的反馈,现在他们在接触和学习文学类文本方面还存在很多困惑,比如缺乏兴趣、方式单一、方法不对、缺少引导、无法记诵等,这些都对他们学习文学类文本制造了障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文学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增强感情,力求做到与作者思路上的一致。所以,文学类文本教学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具体方式
1.三步两思索读懂散文
所谓“三步”即第一步,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第二步,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第三步,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所谓两思索即:①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②思索文本的艺术手法。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须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
2.四步法读懂小说
方法如下:①用笔勾画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行为的句子;②文中作者或次要人物对主人公所做的介绍或者评价的句子。②在文中勾画出小说的情节部分和环境描写;③思考故事情节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什么社会形成了主人公的性格;④把选项当做注释,印证自己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照以上方法,会熟能生巧的。
3.三步法读懂诗歌
一是要关注题目,走进诗境。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包含着诸多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表达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二是要认清作者,知人论世。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三是要读懂注释,抓住暗示。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的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
4.关注课后
课后的延伸既是知识的升华,思维的开拓,亦是兴趣的深入,内容的拓展,能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后延伸和拓展,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一大提升,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一大途径。比如我在讲授陆蠡《囚绿记》时,引导学生理解陆蠡身处困境时保有的一种积极乐观、旷达洒脱的心态,讲授完此词后,我为学生推荐了贾平凹的散文《自在独行》,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生的大门,为自己成长也奠定了理论经验。
三、结语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有在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中,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也只有在认真阅读和体悟中方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
[2]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题材;主题;结构;表现手法
文学类文本的外部层次特征包括:对客观规律的超越;对语言规则的超越;对陈述功能的超越。文学类文本除了有一般文本的共同性外,还具有自身的创新特点:①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系统。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这里的“个体”主要指具体的个人如作家,而“群体”则主要针对某些文本的集体作者而言,如远古口头文学、史诗的作者往往是一个群体,当代城乡民谣也总是出自群体之口。②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它通过语言而呈现体验,但这种呈现的目的是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或者说有足够的信息能让读者体验到一种相对完整的意义。如果其意义不完整,则不能称做文学文本。③文学文本有待于讀者阅读和接受。如果它仅仅停留于作者头脑里,而无法由任何一位读者读到并感受到,则只是一种不确定心理过程,不足以成为文学文本。总之,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从传统文化的学习的重要性角度来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文学类文本则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无数作者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它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历史的进程、文明的发展、人文的情怀和生命的价值,它在帮助我们回望历史的同时还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是支撑人类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修养身心。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所占比重较大,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之一。所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从学生应试的角度来谈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等。高考考试中所占分值为24分左右。但是,通过平时做题反映,他们失分的情况很严重。表现为: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对关键的概念分不清即分不清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两个概念的区别。对具有丰富内涵的句子理解不深刻,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模糊。对文章的主旨把握不清,理解较为肤浅。在文学类文本选择题上则经常陷入一种观望徘徊,犹豫不决,最终选错的困局。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为了提高日常的文学类文本教学效率,特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研究。
3.从学生反馈的问题的角度来谈
对文学类文本的学习现状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调查研究,依学生的反馈,现在他们在接触和学习文学类文本方面还存在很多困惑,比如缺乏兴趣、方式单一、方法不对、缺少引导、无法记诵等,这些都对他们学习文学类文本制造了障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文学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增强感情,力求做到与作者思路上的一致。所以,文学类文本教学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具体方式
1.三步两思索读懂散文
所谓“三步”即第一步,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第二步,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第三步,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所谓两思索即:①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②思索文本的艺术手法。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须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
2.四步法读懂小说
方法如下:①用笔勾画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行为的句子;②文中作者或次要人物对主人公所做的介绍或者评价的句子。②在文中勾画出小说的情节部分和环境描写;③思考故事情节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什么社会形成了主人公的性格;④把选项当做注释,印证自己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照以上方法,会熟能生巧的。
3.三步法读懂诗歌
一是要关注题目,走进诗境。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包含着诸多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表达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二是要认清作者,知人论世。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三是要读懂注释,抓住暗示。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的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
4.关注课后
课后的延伸既是知识的升华,思维的开拓,亦是兴趣的深入,内容的拓展,能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后延伸和拓展,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一大提升,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一大途径。比如我在讲授陆蠡《囚绿记》时,引导学生理解陆蠡身处困境时保有的一种积极乐观、旷达洒脱的心态,讲授完此词后,我为学生推荐了贾平凹的散文《自在独行》,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生的大门,为自己成长也奠定了理论经验。
三、结语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有在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中,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也只有在认真阅读和体悟中方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
[2]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