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中职院校学生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从而造成心理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推动中职体育教学发展方式改革,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职体育;学生培养;心理健康
一、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体育运动的特点,能够通过竞技和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良好心态。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中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生活信心。
2.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
运动项目能够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思维情绪带来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心跳加快,从而提高身体器官以及神经的活跃性,体育运动刺激学生大脑在运动后产生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有关研究显示,人心情的好坏与大脑分泌的内啡肽有着直接关系。体育运动使学生内啡肽的分泌增多,而内啡肽素有“快乐激素”之称,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指数,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抑郁、压力、焦虑等消极情绪。另外,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注意力会自动地集中在体育运动上,从而削弱对产生消极情绪事物的关注,从而實现改善心情的作用。
3.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潜能
体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机能的一种锻炼,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能力、全局观念,从而开发出学生的潜能。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智力开发与思维开发,包括通过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断能力等。例如,在足球运动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带球的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赛场上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根据细致的观察推断出对方球员进一步的传球意图以及跑动方位等。中职体育教师在利用体育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身体状况、智力状况、心理状况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潜能挖掘方案,使每个中职学生都能够得到智力的开发与提升,从而使中职学生在遇到生活困惑时能够有成熟的思想和应对方法。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中职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体育教育以其运动技能与体育精神的优势,成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中职体育课堂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教学环节的心理健康渗透。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中职体育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身体特点,运用丰富有趣的体育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从而为心理健康渗透奠定基础。
2.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
中职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学得以实现的,因此,中职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效果。中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通过专业、全面的培训途径,使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只是对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考核,忽视了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这需要中职院校与师范院校共同努力。首先,师范院校应在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其次,中职院校要加强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国内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还需要积极同其他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相关教育经验,拓宽中职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野。
3.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中职体育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院校应当重视对体育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中职院校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场所布局,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体育锻炼途径,要及时更换和维修老旧体育器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安心参与体育锻炼,还要加强体育教学的软环境建设,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体育氛围,激发中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强化自身体育精神,真正实现体育学习的身心合一。
三、结束语
中职院校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积极运用中职体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叶建国.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104+106.
[2] 徐崔华.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J].运动,2015(16):111-112.
[3] 黄华敏,易鹏.析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发展模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03):87-88+91.
关键词:中职体育;学生培养;心理健康
一、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体育运动的特点,能够通过竞技和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良好心态。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中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生活信心。
2.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
运动项目能够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思维情绪带来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心跳加快,从而提高身体器官以及神经的活跃性,体育运动刺激学生大脑在运动后产生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有关研究显示,人心情的好坏与大脑分泌的内啡肽有着直接关系。体育运动使学生内啡肽的分泌增多,而内啡肽素有“快乐激素”之称,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指数,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抑郁、压力、焦虑等消极情绪。另外,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注意力会自动地集中在体育运动上,从而削弱对产生消极情绪事物的关注,从而實现改善心情的作用。
3.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潜能
体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机能的一种锻炼,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能力、全局观念,从而开发出学生的潜能。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智力开发与思维开发,包括通过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断能力等。例如,在足球运动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带球的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赛场上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根据细致的观察推断出对方球员进一步的传球意图以及跑动方位等。中职体育教师在利用体育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身体状况、智力状况、心理状况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潜能挖掘方案,使每个中职学生都能够得到智力的开发与提升,从而使中职学生在遇到生活困惑时能够有成熟的思想和应对方法。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中职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体育教育以其运动技能与体育精神的优势,成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中职体育课堂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教学环节的心理健康渗透。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中职体育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身体特点,运用丰富有趣的体育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从而为心理健康渗透奠定基础。
2.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
中职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学得以实现的,因此,中职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效果。中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通过专业、全面的培训途径,使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只是对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考核,忽视了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这需要中职院校与师范院校共同努力。首先,师范院校应在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其次,中职院校要加强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国内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还需要积极同其他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相关教育经验,拓宽中职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野。
3.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中职体育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院校应当重视对体育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中职院校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场所布局,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体育锻炼途径,要及时更换和维修老旧体育器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安心参与体育锻炼,还要加强体育教学的软环境建设,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体育氛围,激发中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强化自身体育精神,真正实现体育学习的身心合一。
三、结束语
中职院校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积极运用中职体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叶建国.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104+106.
[2] 徐崔华.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J].运动,2015(16):111-112.
[3] 黄华敏,易鹏.析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发展模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03):8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