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运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依情因时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必能使课堂奏出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笔者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中点拨的方法和原则谈谈粗浅的见解。
课堂教学点拨的基本方法包括:
一、语言点拨
1、助点。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例如,当讲完“爬行类动物”时,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但它们却不属同类生物”这一问题,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二者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二者的皮肤有何不同?二者的生殖和发育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便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旁点。旁点也称曲点、侧点,它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地、从旁地、暗示地、曲折地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回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可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3、直点。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4、辐点。辐点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即由点到面的点拨方法。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遗传工程”这段短文时,可抓住克隆技术这个概念,由点到面地进行点拨:克隆技术可消除遗传疾病;可制造人的各种器官;可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动植物可实施车间化生产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思维呈辐射状态,具有扩散性、广阔性、灵活性。
5、聚点。聚点即聚集点拨。它是与辐射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面到点、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例如讲“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教师可点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异同,学生不难发现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体态点拨
1、动作点拨。动作点拨是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方式。例如讲“蚯蚓运动”时,教师可用右手手掌手臂表示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作用,使之一伸一缩地运动,同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比划。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目光点拨。目光点拨是教师以目光为载体,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的点拨方式。例如,上课铃一响,学生便向教室鱼贯而入,此时教室里嬉闹谈笑声还会此起彼伏。教师走上讲台若以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或紧盯调皮的学生,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学生马上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再譬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若给予信任的目光,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紧张时,教师若给予鼓励的目光,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教师若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学生便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表情点拨。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点拨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控作用,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因思维定向出现差错,教师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学生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思路。
三、符号点拨
符号点拨,是教师以符号代语言的点拨方法。例如,教师讲到疑点处,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到动情处,为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遗传基因时,可借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细胞>细胞核。
课堂教学点拨的基本方法包括:
一、语言点拨
1、助点。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例如,当讲完“爬行类动物”时,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但它们却不属同类生物”这一问题,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二者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二者的皮肤有何不同?二者的生殖和发育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便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旁点。旁点也称曲点、侧点,它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地、从旁地、暗示地、曲折地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回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可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3、直点。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4、辐点。辐点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即由点到面的点拨方法。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遗传工程”这段短文时,可抓住克隆技术这个概念,由点到面地进行点拨:克隆技术可消除遗传疾病;可制造人的各种器官;可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动植物可实施车间化生产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思维呈辐射状态,具有扩散性、广阔性、灵活性。
5、聚点。聚点即聚集点拨。它是与辐射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面到点、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例如讲“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教师可点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异同,学生不难发现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体态点拨
1、动作点拨。动作点拨是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方式。例如讲“蚯蚓运动”时,教师可用右手手掌手臂表示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作用,使之一伸一缩地运动,同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比划。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目光点拨。目光点拨是教师以目光为载体,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的点拨方式。例如,上课铃一响,学生便向教室鱼贯而入,此时教室里嬉闹谈笑声还会此起彼伏。教师走上讲台若以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或紧盯调皮的学生,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学生马上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再譬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若给予信任的目光,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紧张时,教师若给予鼓励的目光,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教师若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学生便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表情点拨。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点拨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控作用,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因思维定向出现差错,教师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学生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思路。
三、符号点拨
符号点拨,是教师以符号代语言的点拨方法。例如,教师讲到疑点处,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到动情处,为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遗传基因时,可借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细胞>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