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遇到的挑战、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下面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遇到的挑战
(一)在经济转型中一些人主导信仰发生变化
建国以来,由于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的主导信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所削弱。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在改革过程中,新的体制还在建立,更不完善,而旧的体制仍在许多方面发挥其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这种新旧交替的局面,导致一定程度的双轨运行和法规、制度的不完备,社会出现某些失范现象,使人们的信仰开始动摇。
(二)利益多元化导致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以他们的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利益格局单一的状况,在分配结构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发生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人们对传统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和动摇。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实力带来意识形态强势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科学性及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在本质上具有较其他意识形态的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陷入低潮,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经济社会某些方面还呈现一定的弱势。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方面凭借经济政治实力形成强势。
二、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它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毛泽东等早期革命者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景。中共早期革命者中的富家子弟不少,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夏明翰、陈独秀、澎湃等,这些人参加革命并非是为了解决吃饭、生存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着他们从事革命事业。即使在当今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其次,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诠释它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分田地、斗豪绅,减租减息等运动,解放了贫苦大众,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近10年改革,党和政府加大了民生领域的投入,更好地诠释了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再次,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任何科学都处于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当然也不能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导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所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为什么在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不能搞多元化?
(一)阶级国家指导思想是一元的。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其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会竭力维护和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二)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实践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否则,必然是一盘散沙。这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成果。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宗教)能够充当这一重任。假如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分裂,我们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无法进行,人民利益就要受到严重损害。
四、怎样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列宁曾经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深奥,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前,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就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认为,世上没有不死之物。只有那些能够在死亡中不断新生的东西才是不朽的;只有那种勇于变革自身、不断创新的事物,才有长久的生命。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并且我们要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下面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遇到的挑战
(一)在经济转型中一些人主导信仰发生变化
建国以来,由于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的主导信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所削弱。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在改革过程中,新的体制还在建立,更不完善,而旧的体制仍在许多方面发挥其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这种新旧交替的局面,导致一定程度的双轨运行和法规、制度的不完备,社会出现某些失范现象,使人们的信仰开始动摇。
(二)利益多元化导致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以他们的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利益格局单一的状况,在分配结构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发生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人们对传统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和动摇。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实力带来意识形态强势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科学性及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在本质上具有较其他意识形态的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陷入低潮,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经济社会某些方面还呈现一定的弱势。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方面凭借经济政治实力形成强势。
二、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它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毛泽东等早期革命者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景。中共早期革命者中的富家子弟不少,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夏明翰、陈独秀、澎湃等,这些人参加革命并非是为了解决吃饭、生存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着他们从事革命事业。即使在当今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其次,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诠释它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分田地、斗豪绅,减租减息等运动,解放了贫苦大众,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近10年改革,党和政府加大了民生领域的投入,更好地诠释了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再次,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任何科学都处于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当然也不能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导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所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为什么在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不能搞多元化?
(一)阶级国家指导思想是一元的。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其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会竭力维护和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二)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实践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否则,必然是一盘散沙。这个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成果。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宗教)能够充当这一重任。假如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分裂,我们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无法进行,人民利益就要受到严重损害。
四、怎样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列宁曾经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深奥,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前,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就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认为,世上没有不死之物。只有那些能够在死亡中不断新生的东西才是不朽的;只有那种勇于变革自身、不断创新的事物,才有长久的生命。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并且我们要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