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赋予了教师无限的创造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和教材观念,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数学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从地域、风俗习惯等情况都不尽相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年级的班级与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一标多本”,让多样化的教材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但即使这样,同一地区的教材也不可能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补充、调整.
(一)补充与删减,让教材更贴近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成效,有机地补充和删减教学内容,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北师大版第三册的“统计——生日”这个课时的教学中,教材只设计了一个内容:统计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然后根据统计图解决4个问题.一节课解决这个知识点时间还很充裕,而且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我补充了各同学生日的调查过程.首先,出示课前设计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春
夏
秋
冬
第一行是春季,第二行是夏季,第三行是秋季,第四行是冬季.然后,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蜡烛(课前每人准备一支生日蜡烛)插在相应的表格中.最后,统计这些数据,把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统计表里,再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接着,我还设计了以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二年级同学生日情况的统计表
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人数(单位:人)801004060
师:你们小组能很快把下面的统计表涂好吗?(小组讨论)
师:如果一格表示1个人,那么40个人要多少个格子来表示?(40个)你们认为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然后让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意见(一格表示5人或者10人).自己选择较好的方法把统计图涂好.
设计这两个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兴趣的事物和可操作的材料,使之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也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直观、形象.
(二)整合与更新,吸引学生喜爱数学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的时候,我先对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完全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对教学目的、目标把握明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五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材是借助五环旗来进行学习的:1个“五环”就是1×5=5,口诀是一五得五;2个“五环”就是2×5=10,口诀是二五一十;……教材运用五环旗来学习“五的乘法口诀”,不仅因为“五环”里有5个圆环,教材编排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知道五环旗是奥运会的会旗,了解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时我没有去掉这部分的内容,而是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到学生练习上来,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反馈时再加以说明.而在新课导入部分,我借助“手”来学习“五的乘法口诀”:一只手有5根手指,1×5=5,口诀是一五得五;两只手有10根手指,2×5=10,口诀是二五一十;……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利用“手”学习口诀,既形象又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他们的身上也藏有这么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我们身上还有其他数学问題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利用“手”求口诀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里面通过伸手游戏,掌握口诀,达到灵活学习、调动课堂气氛的目的,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具
教材出版单位及市场所提供的教具、学具不一定能满足真实的课堂需求.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具、学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巧妙地使用教具、学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具和学具,效果更为显著.针对学生爱玩和好奇的心理特点,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适合于教材的教具、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抛硬币”这节课时,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两个人转转盘比数字谁的大.通过转动转盘随机得到两个数字,然后把这两个数字摆在个位或十位再比较看谁的数更大.因为学具里设计的转盘是不能动的,因此,在教学这个游戏时,我用扑克牌来代替转盘.每人准备1~9及“Q”10张纸牌,“Q”代表数字“0”.然后同桌把纸牌放在一起,玩的时候每人每次任抽一张,抽两次,把两张牌放在不同数位上然后比谁的数大.用扑克来玩游戏,虽然程序基本一样,但扑克比起转盘更有吸引力.学生对扑克很感兴趣,而且平常在学校教师是禁止玩的,而现在扑克竟然会成为学具,学生更觉得好奇、惊讶,使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游戏中来.又如,为了巩固乘法、除法运算,每天布置适量的口算练习是必需的,我们学校设计了用骰子来做作业.骰子分为①②号骰子,①上有数字1~6,②上有数字5~9.做口算作业时采用抛骰子,因为抛出的骰子所显示的点数是随机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不同的骰子,既神秘又好玩,让学生寓作业于游戏之中,作业效果显著.
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应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收集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各种资料,形成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我采用了建立成长档案袋的方式.我引导学生收录了能够反映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好的小制作、最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体会、数学学科中所获得的所有表扬信等等.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分析、总结自己.比如,在收集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时,个别平时作业比较马虎的学生,他们多次地挑选,但最终选上的作业并不尽如人意.经过这次之后,他们知道怎样的作业才是令人满意的,并在之后的作业中,改进不良的作业习惯,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我还定时展览不同学生的档案袋,让大家都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纵向的评价,还可以与他人进行横向的评价,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总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多下功夫,不断努力,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从地域、风俗习惯等情况都不尽相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年级的班级与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一标多本”,让多样化的教材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但即使这样,同一地区的教材也不可能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补充、调整.
(一)补充与删减,让教材更贴近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成效,有机地补充和删减教学内容,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北师大版第三册的“统计——生日”这个课时的教学中,教材只设计了一个内容:统计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然后根据统计图解决4个问题.一节课解决这个知识点时间还很充裕,而且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我补充了各同学生日的调查过程.首先,出示课前设计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春
夏
秋
冬
第一行是春季,第二行是夏季,第三行是秋季,第四行是冬季.然后,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蜡烛(课前每人准备一支生日蜡烛)插在相应的表格中.最后,统计这些数据,把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统计表里,再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接着,我还设计了以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二年级同学生日情况的统计表
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人数(单位:人)801004060
师:你们小组能很快把下面的统计表涂好吗?(小组讨论)
师:如果一格表示1个人,那么40个人要多少个格子来表示?(40个)你们认为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然后让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意见(一格表示5人或者10人).自己选择较好的方法把统计图涂好.
设计这两个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兴趣的事物和可操作的材料,使之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也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直观、形象.
(二)整合与更新,吸引学生喜爱数学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的时候,我先对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完全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对教学目的、目标把握明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五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材是借助五环旗来进行学习的:1个“五环”就是1×5=5,口诀是一五得五;2个“五环”就是2×5=10,口诀是二五一十;……教材运用五环旗来学习“五的乘法口诀”,不仅因为“五环”里有5个圆环,教材编排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知道五环旗是奥运会的会旗,了解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时我没有去掉这部分的内容,而是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到学生练习上来,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反馈时再加以说明.而在新课导入部分,我借助“手”来学习“五的乘法口诀”:一只手有5根手指,1×5=5,口诀是一五得五;两只手有10根手指,2×5=10,口诀是二五一十;……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利用“手”学习口诀,既形象又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他们的身上也藏有这么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我们身上还有其他数学问題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利用“手”求口诀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里面通过伸手游戏,掌握口诀,达到灵活学习、调动课堂气氛的目的,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具
教材出版单位及市场所提供的教具、学具不一定能满足真实的课堂需求.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具、学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巧妙地使用教具、学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具和学具,效果更为显著.针对学生爱玩和好奇的心理特点,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适合于教材的教具、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抛硬币”这节课时,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两个人转转盘比数字谁的大.通过转动转盘随机得到两个数字,然后把这两个数字摆在个位或十位再比较看谁的数更大.因为学具里设计的转盘是不能动的,因此,在教学这个游戏时,我用扑克牌来代替转盘.每人准备1~9及“Q”10张纸牌,“Q”代表数字“0”.然后同桌把纸牌放在一起,玩的时候每人每次任抽一张,抽两次,把两张牌放在不同数位上然后比谁的数大.用扑克来玩游戏,虽然程序基本一样,但扑克比起转盘更有吸引力.学生对扑克很感兴趣,而且平常在学校教师是禁止玩的,而现在扑克竟然会成为学具,学生更觉得好奇、惊讶,使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游戏中来.又如,为了巩固乘法、除法运算,每天布置适量的口算练习是必需的,我们学校设计了用骰子来做作业.骰子分为①②号骰子,①上有数字1~6,②上有数字5~9.做口算作业时采用抛骰子,因为抛出的骰子所显示的点数是随机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不同的骰子,既神秘又好玩,让学生寓作业于游戏之中,作业效果显著.
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应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收集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各种资料,形成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我采用了建立成长档案袋的方式.我引导学生收录了能够反映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好的小制作、最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体会、数学学科中所获得的所有表扬信等等.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分析、总结自己.比如,在收集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时,个别平时作业比较马虎的学生,他们多次地挑选,但最终选上的作业并不尽如人意.经过这次之后,他们知道怎样的作业才是令人满意的,并在之后的作业中,改进不良的作业习惯,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我还定时展览不同学生的档案袋,让大家都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纵向的评价,还可以与他人进行横向的评价,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总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多下功夫,不断努力,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