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间有美景,也常有穿帮BUG。这里说的BUG主要指那些古画中出现的器物,其实现实中真的存在,不是虚构出来的。
BUG不美,但穿帮也要看颜值。绝大多数的穿帮因为粗糙而丑陋,所以称BUG;而超级网红故宫《十二美人图》的“穿帮”却见考据,令美恒美,互见光辉。
十二美人图
观赏《十二美人图》中的画堂美人时,读者的视觉焦点往往在美人而非陈设,图中恰巧有水仙盆和僧帽壶,另个侧面提供了“多宝格”及实物规模尺寸的具体印象,我们知道画个平面陈列图和实际把东西填进去是两个概念,而《十二美人图》与别不同,令我们了解了故宫宫殿内建筑、陈列古玩的多宝阁和开架陈设“软装”具体的比例标准,且互相印证,呈现出类似样360板房的美感。
这种细节真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可堪玩味。
图中“出戏”的水仙盆和僧帽壶,其实是比十二美人更早出名的头等古玩,都是养心殿精挑入選的88件多宝阁爱物之二——水仙盆全名叫青瓷无纹水仙盆,来自北宋汝窑;僧帽壶 身标志的宝石红釉,来自明宣德年代,对,就是那个宣德炉的宣德,世界上人人梦寐以求又最多假货云集的宣德年代。水仙盆玉洁若水,僧帽壶浓烈深沉,各显美态,摆在起又分外和谐,绝无冲突撞色的担忧。
弘历古装行乐图
无独有偶,乾隆皇帝的画像中也常有这样的“镜头”。
常有一种人,手里不拿东西就没法照相。乾隆皇帝也是这样枚“恋物癖”,手里不抓个东西没法叫人给他画像,但以他的身份来说,又不需要拿任何东西。好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手里不提个包,就没法搭配服装,但谁都知道,她的包包里毛钱都没有。
人间至尊,哪需要用钱?又不能有失体统,手里塞个双截棍。如何平衡这种心理癖好与身份高贵之间的关系?幸亏世界上有如意这种摆件。
在清廷,如意是个佳节馈赠的好礼,不仅皇帝往下赏赐,群臣也向上供奉,而且往往还对对出货,制作如意的材质众多,“如意富贵”意头又好,乾隆皇帝曾作诗云:“意实发于心,以应理与事,于我愿皆备,而何曲琼者,乃亦名如意。”足见他对如意的偏爱。
你看,他手里永远都拿着柄如意,克服了衣裳没有口袋的慌乱,穗子整齐地悬垂在外,暗示不用劳动的皇家体面,就好像那些深宫贵妇,头发一丝都不能乱,而整齐,是需要臣仆们鞍前马后精心打理的。
弘历古装行乐图中他用的这柄如意——木柄雕锦纹三镶青玉镂空夔龙如意,细节已经很清楚。谁都不否认乾隆是个大俗人,他年轻时候喜欢那些金的玉的宝石的珐琅的,唯恐不热闹,唯恐不阔气。年纪大了之后却偏爱这种竹木的,是因为老年人拿在手中不会冷吗?还是他已经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闹有点点厌倦呢?
当然他又作了首咏如意诗,里面有句:得含三趣可祥。意思说这个如意是三镶的,云头镶玉,柄身镶玉、器尾镶玉,买送三可真不赖。他大俗人的底子点没褪,这种三镶如意也是清代的首创,
我们讨论逗漏,这张画里还逗漏了个重要细节:小童子双手端尊“金瓯永固杯”,这是暗示大清江山永固, 统万年的大意头。(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正月初举行开笔仪式专门用来盛放屠苏酒的酒杯,是帝王开笔试笔的象征物,金瓯永固象征家法传承、江山永固。)
所以这幅画比后宫的十二美人图更见祈福之意:皇帝的个人吉祥(如意),大清的江山永固(金杯)。
历史没有闲笔。做了60多年皇帝,乾隆对权力依然是警惕的,虽然他的手中已经换成了样式淡泊的竹木柄青玉如意,但他的江山永固杯还在暗侧灼灼放光。这是另种帝王式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UG不美,但穿帮也要看颜值。绝大多数的穿帮因为粗糙而丑陋,所以称BUG;而超级网红故宫《十二美人图》的“穿帮”却见考据,令美恒美,互见光辉。
十二美人图
观赏《十二美人图》中的画堂美人时,读者的视觉焦点往往在美人而非陈设,图中恰巧有水仙盆和僧帽壶,另个侧面提供了“多宝格”及实物规模尺寸的具体印象,我们知道画个平面陈列图和实际把东西填进去是两个概念,而《十二美人图》与别不同,令我们了解了故宫宫殿内建筑、陈列古玩的多宝阁和开架陈设“软装”具体的比例标准,且互相印证,呈现出类似样360板房的美感。
这种细节真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可堪玩味。
图中“出戏”的水仙盆和僧帽壶,其实是比十二美人更早出名的头等古玩,都是养心殿精挑入選的88件多宝阁爱物之二——水仙盆全名叫青瓷无纹水仙盆,来自北宋汝窑;僧帽壶 身标志的宝石红釉,来自明宣德年代,对,就是那个宣德炉的宣德,世界上人人梦寐以求又最多假货云集的宣德年代。水仙盆玉洁若水,僧帽壶浓烈深沉,各显美态,摆在起又分外和谐,绝无冲突撞色的担忧。
弘历古装行乐图
无独有偶,乾隆皇帝的画像中也常有这样的“镜头”。
常有一种人,手里不拿东西就没法照相。乾隆皇帝也是这样枚“恋物癖”,手里不抓个东西没法叫人给他画像,但以他的身份来说,又不需要拿任何东西。好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手里不提个包,就没法搭配服装,但谁都知道,她的包包里毛钱都没有。
人间至尊,哪需要用钱?又不能有失体统,手里塞个双截棍。如何平衡这种心理癖好与身份高贵之间的关系?幸亏世界上有如意这种摆件。
在清廷,如意是个佳节馈赠的好礼,不仅皇帝往下赏赐,群臣也向上供奉,而且往往还对对出货,制作如意的材质众多,“如意富贵”意头又好,乾隆皇帝曾作诗云:“意实发于心,以应理与事,于我愿皆备,而何曲琼者,乃亦名如意。”足见他对如意的偏爱。
你看,他手里永远都拿着柄如意,克服了衣裳没有口袋的慌乱,穗子整齐地悬垂在外,暗示不用劳动的皇家体面,就好像那些深宫贵妇,头发一丝都不能乱,而整齐,是需要臣仆们鞍前马后精心打理的。
弘历古装行乐图中他用的这柄如意——木柄雕锦纹三镶青玉镂空夔龙如意,细节已经很清楚。谁都不否认乾隆是个大俗人,他年轻时候喜欢那些金的玉的宝石的珐琅的,唯恐不热闹,唯恐不阔气。年纪大了之后却偏爱这种竹木的,是因为老年人拿在手中不会冷吗?还是他已经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闹有点点厌倦呢?
当然他又作了首咏如意诗,里面有句:得含三趣可祥。意思说这个如意是三镶的,云头镶玉,柄身镶玉、器尾镶玉,买送三可真不赖。他大俗人的底子点没褪,这种三镶如意也是清代的首创,
我们讨论逗漏,这张画里还逗漏了个重要细节:小童子双手端尊“金瓯永固杯”,这是暗示大清江山永固, 统万年的大意头。(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正月初举行开笔仪式专门用来盛放屠苏酒的酒杯,是帝王开笔试笔的象征物,金瓯永固象征家法传承、江山永固。)
所以这幅画比后宫的十二美人图更见祈福之意:皇帝的个人吉祥(如意),大清的江山永固(金杯)。
历史没有闲笔。做了60多年皇帝,乾隆对权力依然是警惕的,虽然他的手中已经换成了样式淡泊的竹木柄青玉如意,但他的江山永固杯还在暗侧灼灼放光。这是另种帝王式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