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课?利用于当地的乡情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消除对历史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环节学习压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第一节课是亮相课,上好了,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以后师生关系的和谐起着不可低估作用。笔者今年尝试引入乡土历史,让第一节课兴趣盎然而又富有历史感。
如果给学生谈谈家乡的历史,他们会因惊奇而倍感亲切,油然而生的是自豪感,进而消除对历史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对历史课的教学会有不小的帮助。
在上第一节课时,在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历史距离我们遥远吗?”学生异口同声:“遥远。”笔者接着说:“果真遥远吗?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潜心去寻找,去体会,你会发现历史就不再遥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身边的历史。”
情景一:校歌——蒋经国和母校的渊源
师:大家听过龙南中学的校歌吗?
生:没有。
师:我们学校的校歌有两首,一首是老校歌,一首是现在用的新校歌。我现在要和大家介绍的是龙中的老校歌。大家知道,我们学校叫龙南中学,想必不知道以前叫什么吧?
生:不知道
师:那我先给大家播放一下老校歌吧,大家注意听歌词。
生:太好了。
附:中正中学校歌
岿美屹立势崔巍,晴岚循县治,
龙头滩上水清漪,雪浪四奔驰,
中正中学启宏规,地本圣宫基,
扬八德,张四维,
大道仰先师,精研学术,
造就英资,为学须及时。
师:大家听清了里面提到的中学叫什么?
生:中正中学。
师:对,大家听得很认真。中正是谁呢?
生:蒋介石!
师:非常好!其实,中正中学即龙南中学(图1、图2),蒋经国曾以父亲蒋中正的名字命名龙南中学为“中正中学”。
生:蒋经国为什么要以父亲蒋中正的名字为其命名呢?蒋经国与这所学校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师:既然大家想了解,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母校的历史。龙南中学创建于抗日烽火中的1939年秋,前身为龙南县立初级中学、县立中正中学、县立中正初级中学、龙南县立中学,至今已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1941年,时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的蒋经国先生兼任校长,常常抽空到校作报告,勉励学生学好知识,为国效力。
70年薪火相递,培育了曾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的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钟义信教授,全国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原文艺部副主任缪俊杰等一批民族精英。不少昔日苦读的布衣学子,已成为政界精英、商界才俊、科技先锋、文坛名家、学术权威、艺术骄子,更有默默奉献的普通建设者。他们遍及大江南北,活跃五湖四海。携龙中精神在各处生根育果,为国家之复兴,社会之进步贡献才智。燃烧激情。这是龙南人民的骄傲,更是龙南中学的光荣。在这么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就读,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老师希望今天你们为龙中感到骄傲,明天龙中以你们为自豪。
情景二:校训“和而不同,知书达礼”——身边的儒家文化
师:大家从学校大门进来,行政楼前那块大石头(图3)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上面有我们学校的校训。
生1:看到了,不过不记得写了什么了。
生2:我知道,有正反两面共八个字,是“和而不同,知书达礼”。
师:对!这位同学很细心。那大家知道这几个字的含义吗?
生:“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知书达礼”的意思是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师:非常好。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那大家知道《论语》吗?
生:我知道。《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师:非常正确。我们的教学大楼那面墙写着“四维、八德”。“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和平、信义。四栋教学楼也取名忠孝楼、仁爱楼、和平楼、信义楼。可见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以什么思想为主?
生:儒家文化。
师:对,非常好。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以其真实、忠信和人和等理念在当代中国文化重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我们将在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详细介绍。
同学们,我们以后和别人相处要遵循什么原则?
生:和而不同,知书达礼。
情景三:基尼斯纪录“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见证历史上的大迁徙 师:要看围屋,我们应该去哪里看?
生1:我们关西有(图4)。
生2:我们杨村有好多。
生3:里仁也有。
师:你们说得都对,其实我们龙南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围屋。可见我们县的围屋之多。我们县也因此得了一个基尼斯纪录,大家知道吗?
生4:我知道,叫“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师:对,非常好。我们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别人的基尼斯纪录,没想到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赣南客家围屋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并于2007年10月25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项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研究客家围屋是为了研究客家文化。那大家了解客家文化吗?
生:不知道。
师:客家因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两千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第一次南迁是在秦时代;第二次南迁是在西晋末期“五胡乱华”时期;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因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同学们,龙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除了刚才我讲的那几个例子外,还有历代名人手书岩刻艺术宝库之一的玉石仙岩;有关帝庙、盘古庙、文塔、象莲唐代古窑址、木节形地古墓、关西新石器时代遗址、蛇子嵊古驿道等名胜古迹遍布全县。一部龙南县的历史就是一部缩小版的中国历史,让我们去发现身边的历史,了解浩瀚的历史。
后记
这节课上,学生沉浸于龙南中学和龙南县的历史中。他们感触到了母校和家乡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自豪和骄傲,升华了对母校、对龙南甚至对祖国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对历史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激发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昌明.龙南围屋大观[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第一节课是亮相课,上好了,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以后师生关系的和谐起着不可低估作用。笔者今年尝试引入乡土历史,让第一节课兴趣盎然而又富有历史感。
如果给学生谈谈家乡的历史,他们会因惊奇而倍感亲切,油然而生的是自豪感,进而消除对历史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对历史课的教学会有不小的帮助。
在上第一节课时,在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历史距离我们遥远吗?”学生异口同声:“遥远。”笔者接着说:“果真遥远吗?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潜心去寻找,去体会,你会发现历史就不再遥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身边的历史。”
情景一:校歌——蒋经国和母校的渊源
师:大家听过龙南中学的校歌吗?
生:没有。
师:我们学校的校歌有两首,一首是老校歌,一首是现在用的新校歌。我现在要和大家介绍的是龙中的老校歌。大家知道,我们学校叫龙南中学,想必不知道以前叫什么吧?
生:不知道
师:那我先给大家播放一下老校歌吧,大家注意听歌词。
生:太好了。
附:中正中学校歌
岿美屹立势崔巍,晴岚循县治,
龙头滩上水清漪,雪浪四奔驰,
中正中学启宏规,地本圣宫基,
扬八德,张四维,
大道仰先师,精研学术,
造就英资,为学须及时。
师:大家听清了里面提到的中学叫什么?
生:中正中学。
师:对,大家听得很认真。中正是谁呢?
生:蒋介石!
师:非常好!其实,中正中学即龙南中学(图1、图2),蒋经国曾以父亲蒋中正的名字命名龙南中学为“中正中学”。
生:蒋经国为什么要以父亲蒋中正的名字为其命名呢?蒋经国与这所学校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师:既然大家想了解,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母校的历史。龙南中学创建于抗日烽火中的1939年秋,前身为龙南县立初级中学、县立中正中学、县立中正初级中学、龙南县立中学,至今已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1941年,时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的蒋经国先生兼任校长,常常抽空到校作报告,勉励学生学好知识,为国效力。
70年薪火相递,培育了曾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的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钟义信教授,全国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原文艺部副主任缪俊杰等一批民族精英。不少昔日苦读的布衣学子,已成为政界精英、商界才俊、科技先锋、文坛名家、学术权威、艺术骄子,更有默默奉献的普通建设者。他们遍及大江南北,活跃五湖四海。携龙中精神在各处生根育果,为国家之复兴,社会之进步贡献才智。燃烧激情。这是龙南人民的骄傲,更是龙南中学的光荣。在这么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就读,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老师希望今天你们为龙中感到骄傲,明天龙中以你们为自豪。
情景二:校训“和而不同,知书达礼”——身边的儒家文化
师:大家从学校大门进来,行政楼前那块大石头(图3)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上面有我们学校的校训。
生1:看到了,不过不记得写了什么了。
生2:我知道,有正反两面共八个字,是“和而不同,知书达礼”。
师:对!这位同学很细心。那大家知道这几个字的含义吗?
生:“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知书达礼”的意思是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师:非常好。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那大家知道《论语》吗?
生:我知道。《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师:非常正确。我们的教学大楼那面墙写着“四维、八德”。“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和平、信义。四栋教学楼也取名忠孝楼、仁爱楼、和平楼、信义楼。可见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以什么思想为主?
生:儒家文化。
师:对,非常好。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以其真实、忠信和人和等理念在当代中国文化重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我们将在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详细介绍。
同学们,我们以后和别人相处要遵循什么原则?
生:和而不同,知书达礼。
情景三:基尼斯纪录“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见证历史上的大迁徙 师:要看围屋,我们应该去哪里看?
生1:我们关西有(图4)。
生2:我们杨村有好多。
生3:里仁也有。
师:你们说得都对,其实我们龙南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围屋。可见我们县的围屋之多。我们县也因此得了一个基尼斯纪录,大家知道吗?
生4:我知道,叫“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师:对,非常好。我们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别人的基尼斯纪录,没想到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赣南客家围屋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并于2007年10月25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项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研究客家围屋是为了研究客家文化。那大家了解客家文化吗?
生:不知道。
师:客家因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两千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第一次南迁是在秦时代;第二次南迁是在西晋末期“五胡乱华”时期;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因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同学们,龙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除了刚才我讲的那几个例子外,还有历代名人手书岩刻艺术宝库之一的玉石仙岩;有关帝庙、盘古庙、文塔、象莲唐代古窑址、木节形地古墓、关西新石器时代遗址、蛇子嵊古驿道等名胜古迹遍布全县。一部龙南县的历史就是一部缩小版的中国历史,让我们去发现身边的历史,了解浩瀚的历史。
后记
这节课上,学生沉浸于龙南中学和龙南县的历史中。他们感触到了母校和家乡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自豪和骄傲,升华了对母校、对龙南甚至对祖国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对历史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激发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昌明.龙南围屋大观[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