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发散思维 诱导学生一题多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同一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途径进行分析,有些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因此,某些反映事物变化的应用题,其解答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刻板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灵活掌握解题方法,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例如:一辆车行600千米,前5小时行了全程的号,照这样计算,走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解法一:根据题意及所求,即求时间可想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列出算式:600÷(600×(2/3)÷5)。
  解法二:根据倍数关系列出算式:5×[600÷(600×(2/3))]
  解法三: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算式:(600×(2/3))∶600=5∶x。
  解法四:设全程为整体“l”,列出算式:l÷((2/3)÷5)。
  解法五:把全程平均分成3份,列出算式:(5÷2)×3。
  再如: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160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6小时,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在做这道题之前,同学们可先想想与这道题有关联、可用的知识,如正比例的意义,用正比例和方程中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归一问题和倍比等问题的解题规律,以及分数除法的关系等。
  解法一,用比例法解。
  解题前,同学们要先想想题中用这样的速度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速度不变,然后想用什么方法解答。通过题中条件及所求,我们很容易想到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因为已知v一定,所以s和t成正比例关系。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x千米,可列式:160∶5=x∶6。
  为了发散思维,我们还可以联系与此题有关的知识做出多种答案,一题多解。
  解法二:用平衡法解。
  分析:题中v-定,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x÷6 =160÷5。
  解法三:用归一法解。
  分析:此题也属于一道直进归一问题,根据归一问题的解题关键和规律,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每份数v),再用乘法求出若干个单一量的和(s)是多少:160÷5×6。
  解法四:用归一法解。
  分析:若從包含除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此题可由“直进归一”问题变为“逆转归一”问题。这样,先求出汽车每行驶l千米所用的时间,(5÷160)即单一量,然后再求总时间量(6小时)里包含多少单一量(5÷160),即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6÷(5÷160)。
  解法五:用倍比法解。
  分析:此题无论用“归一法”还是“转归法”解答,都必须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样,必然出现小数或分数,给计算带来一定程度的麻烦,影响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果先求出6小时是3小时的多少倍,然后再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就可以避开上述麻烦,问题就可以解决:160×(6÷5)。
  解法六: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
  分析: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相当于除法中的“÷”同时还起到“( )”的作用,所以此题可由下式求解:160/5×6。
  解法七:按工程问题解。
  分析:如果把“s”看作“1”,因为V=s/t,则汽车每小时行s的1/6,5小时行s的5/6,求“1”是多少,160÷5/6(已知部分求整体)。
  解法八:用分数乘法解。
  分析:汽车5小时行160千米,6小时是5小时的5/6,所以s为160×5/6。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适时地发散,才能更好地聚合,发散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在进行一题多解时亲身体验、尝试受益,同学们要注意做到适时发散与及时收敛。“一题多解”并不是多多益善,重要的是:散而有度,多中选优,在众多的解法中寻求简捷的解题途径,选择最佳的解答方法,否则将误入为了多解而多解的歧途。如上述解法中就有简有繁,其中第5、6种解法比较简便,第5种解法既易懂又运算方便,为最佳。通过以上多种不同解法解题,同学们是否认识到,同一题目,由于思维角度不同,列出的算术各不相同。同学们在以后解题时要多试着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发散思维并进行比较,寻求最佳解法,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2013年的9月1日,带着些许不安与激动,我推开初一18班教室的门,迎接我的是60多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眼前的这群孩子显然对我一无所知,而我却利用一个晚上通过研究他们每一个人的入学考试成绩和新生登记表,对他们已经小有了解。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已经叫得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大致判断得出他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  现在,那个几乎是半躺在教室南边角落里的孩子叫代翔,似乎正在跟前面的孩子说一件好笑的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采取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重视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  1.深化表象,促进感知。忽视或淡化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急于得出结论,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过程的断层。教学实践中,有的课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教师师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我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师德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教师师德培养的策略,以期促进小学教师师德的提升,更好地将新课程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 教师师德 培养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学中的推广和渗透
期刊
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然而,在学校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唱主角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学习效率低下。作文课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新模式。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期刊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完成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然而从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
期刊
名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已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但是近几年,青少年大多迷恋上网、看电视,对名著的阅读不感兴趣,阅读量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教师对名著的推荐引导方式有极大的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针对不同的名著找好导读的“切入点”,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名著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西游记》是青少年最熟悉的,也是最受
期刊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包括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期刊
运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手段,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  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教学的导课中,我凭借上节课学习的电源及其特性等知识,运用演示实验,并在演示实验的前后以及过程中揭示矛盾、提出疑问,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如何方便地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演示:用伏特表按图(1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并提高学生写话、写段的习作能力是难上加难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渐渐地这种硬着头皮的排斥心理常常让我和孩子们都很被动,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不应该“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怎样有效地将“吸收”与“表达”相结合?读
期刊
科学课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之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求。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唯有在课堂中从教与学两方面体现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学生学习的开放性,才能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科学的磁场中心。  一、教的艺术性  科学课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具形象性、探究性和情感性,需要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和谐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1.爱心和亲和力  要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真情去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