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因为其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创造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主题性区域活动则是将主题课程的实施与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既使主题课程的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又让区域活动不断更新、拓展,从而更加灵动,也更具生命力。我园在大班开展了“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从优化区域空间、生发主题区域及投放适宜的材料等三个方面入手,有序展开,不断深化。
一、优化区域空间
活动区域的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空间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活动的开展。因此,合理布局区域空间是组织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在区域空间的布局和优化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空间布局:从包办到自主
我园教室空间较为狭小,无法划分成固定的多个区域。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玩转区域活动呢?因地制宜、灵活调整、自主布局成为我们区域布局的秘诀。各班根据班级空间,在教室角落里适当固定1~2个区域,其他空间则为灵活区域,根据具体开展情况随时设置。每次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提醒并组织幼儿进行区域设置和摆放,充分放手让幼儿自主完成。活动结束后,幼儿再将“空间”回归到原位。在区域设置和摆放过程中,老师的智慧脱身与退位,带给孩子的将是自主、独立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空间延展:从室内到室外
在室内可利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突破局限,充分挖掘和利用午睡室、走道、转角等空间,以及操场、土坡、种植园等室外资源。各班利用走廊开辟了科探区、生活区等独立区域,利用午睡室设置了“温馨书吧”,利用土坡上的蘑菇架打造了“自然手工坊”,利用滑梯平台设置了“木偶剧场”,等等。如此,使得区域空间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实现了空间的延展,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三)空间关系:从封闭到开放
当每个区域都有了相对独立、固定、完整的主题时,无形中也在各区域间形成了一条“边界”,幼儿互不干涉,各玩各的。但是,我们认为,各区域之间的关系不应是“边界”,而应是“边缘”。在各区域相对独立的同时,我们着重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开放性与联动力,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区域活动更加丰富。例如:“小花店”与临近的表演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开放,“花店”将包装精美的鲜花送到表演区,作为“演员们”的道具,表演区还生发了观众为“演员”献花的情节;在“小染坊”中扎染的各色花布,晾干后放到裁剪区去做成头巾、围巾、衣服等,再送到表演区给“演员们”表演使用,或送到美工区用来装扮玩偶。
(四)空间使用:从独享到共享
在区域空间的使用上,我们采用平行班共用空间的方式,设置了表演区、建构区和生活区等区域,既克服了活动空间的不足,又深化了幼儿在区域中的互动。在这些公共区域中,孩子们学习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交友、结伴、分组、合作,彼此从陌生到熟悉,相互启发,良性竞争,有效地促进了能力互补,其合作与社会性发展也显而易见。
二、生发主题区域
主题区域活动的发展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孕育、拓展与延伸。现以大班主题活动“四季畅想曲”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主题区域的孕育
主题性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其目标对活动区种类和内容的确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大班主题活动“四季畅想曲”开展之前,我们通过仔细研读,确立了三个核心目标。结合核心目标,我们预设开展了户外体验“找秋天”、种植观赏“菊花”、生活美劳“剥玉米”等活动,为主题活动开始了前期有意识的孕育。教师则悄悄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及时捕捉他们的活动信息:大一班幼儿在“找秋天”时发现了形状、颜色各异的落叶,和老师一起捡拾后带回到幼儿园;大二班幼儿常常在多姿多彩的菊花前流连;大三班幼儿在剥玉米粒时发现并相互交流玉米粒的颜色差异,比较玉米粒的排列和数量……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和信息源,新的主题即将诞生。
(二)主题区域的拓展
经过前期孕育,各班组织开展了童话“黑熊种玉米”、科学“有趣的叶子”“四季花卉”等集体活动,并在科探区设置了“种子藏在哪——找种子”“有趣的叶脉”等活动,在美工区开展了“落叶拼贴”“彩色的菊花”等创意活动。至此,新的主题“四季畅想曲”正式生成。同时,各班追随并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选择生成了次级主题“四季的树木”“四季花卉”“多样的种子”等。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新的主题区域活动也不断催生,如诗歌“秋天的画报”催生了语言区的诗歌仿编,科学“四季花卉”拓展了益智区的“铺地砖”“花卉棋”,科学“丰收的秋天”催生了手工创意“稻草人”“百变瓜果”“开心果汁吧”“百变萝卜坊”,等等。同时,主题性区域活动又不断促进着主题活动内容的深化。如在“四季的树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对四季树叶的变化产生了争议,从而生成了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拓展了幼儿对四季树木的更深层次认知。
(三)主题区域的延伸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活动兴趣也逐渐转移,但部分幼儿对“四季畅想曲”还保有不同程度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保留了部分区域内容,根据幼儿的参与度灵活决定退出时机。
三、投放适宜的材料
大班幼兒在参与主题性区域活动时,乐于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选择,主动创造,进行合作性和竞争性活动,还会与其他活动区进行同化或整合。因此,我们明确了大班主题区域材料的投放在注重安全性、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之外,更应该关注探究性、拓展性、合作性等核心特质。
(一)投放富有探究性的主题区域材料
大班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操作物体的能力不断增强,简单的材料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操作需求,只有多样化的、有深度、有挑战性的材料才能引发他们积极动手动脑,进行深入探究和想象创造。 1.注重材料的多样性
我们在材料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师幼共同收集材料,尽量提供多样、多变、能满足幼儿操作需求的材料。例如:“小染坊”中进行扎染的工具就有夹子、毛根、胶布、皮筋、绳子等;“百变瓜果”中提供的主材有山芋、南瓜、芋头、玉米,辅材有丝带、彩纸、假眼睛、贴纸等;“菊花创意”中提供的材料有水粉、水彩、纸杯、毛根、报纸等。
2.关注材料的挑战性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帮助幼儿提升探究能力。例如,在区域活动“铺地砖”中,我们投放了多种颜色和图案的地砖,幼儿既要按颜色、图案和路线来铺设,还要用图案替代颜色拼搭。这就需要孩子们认真观察颜色、图案和路线规律,还要进行替代转换,使得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如,在活动“称一称”中,孩子们要完成按数量包装的任务,而我们提供的工具是天平和电子秤,幼儿用天平称重就要将砝码进行累加计算,用电子秤称重则要精确到具体数字。
(二)投放富有拓展性的主题区域材料
为了使材料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我们要求教师多角度地设计材料,让材料更具功能性和价值性。
1.多维度材料体现多元价值
在创意区“四季树”中,我们投放了纸箱、报纸、麻绳、彩色树叶、牛皮纸、泡沫板、彩色地垫、鸟窝等材料,其中隐含了四季树木的特征、四季树叶的变化、动物与树木的关系等教育功能。在“种子超市”中,我们投放了各类种子、电子秤、农作物图片、小塑料袋等材料,包含了称重、计数、农作物与种子关系等教育功能。多维度材料的提供,使得幼儿的发展目标和材料的教育功能充分联系起来,体现了材料的多元价值。
2.动态性材料适应幼儿发展
此外,我们还依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变化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挖掘材料的拓展点,丰富材料内容。例如,在开展区域活动“玩转盒子”初期,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各种大小不一的盒子,孩子们将盒子改造成各种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一的制作方式让孩子们兴趣锐减,而经过改造的盒子也仅仅是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展台上,别无他用。孩子们的状态让我们不由地思索和尝试挖掘材料的更大价值。于是,“私人定制”服务诞生了。我们为孩子提供了画有私人定制标记的工作服,制作了订货单和产品样本,经过孩子们自发地“订货——下订单——制作——送货签收”一条龙服务,一个个创意手机盒、笔筒送到了订货人手中,—个个扫帚、簸箕、电视机送到了小班的娃娃家。又如,在区域活动“爱心快递”中,我们从起初投放毛绒小动物和虚拟小动物家,让孩子们按图示要求送小动物回家,到每天在门卫处取真实的报纸杂志以及图文并茂的订阅目录,让孩子们依据目录为园内各班教师送报纸杂志等。这些主题区域材料的提供,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拓展点,让材料和活动真正服务于生活。
合理設置区域,科学投放材料,只是有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前奏,而有质量的主题性区域活动还需要教师深入的观察解读、适宜的支持指导、合理的组织评价,我们将继续研究与前行。我们相信,主题性区域活动在推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一、优化区域空间
活动区域的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空间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活动的开展。因此,合理布局区域空间是组织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在区域空间的布局和优化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空间布局:从包办到自主
我园教室空间较为狭小,无法划分成固定的多个区域。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玩转区域活动呢?因地制宜、灵活调整、自主布局成为我们区域布局的秘诀。各班根据班级空间,在教室角落里适当固定1~2个区域,其他空间则为灵活区域,根据具体开展情况随时设置。每次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提醒并组织幼儿进行区域设置和摆放,充分放手让幼儿自主完成。活动结束后,幼儿再将“空间”回归到原位。在区域设置和摆放过程中,老师的智慧脱身与退位,带给孩子的将是自主、独立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空间延展:从室内到室外
在室内可利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突破局限,充分挖掘和利用午睡室、走道、转角等空间,以及操场、土坡、种植园等室外资源。各班利用走廊开辟了科探区、生活区等独立区域,利用午睡室设置了“温馨书吧”,利用土坡上的蘑菇架打造了“自然手工坊”,利用滑梯平台设置了“木偶剧场”,等等。如此,使得区域空间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实现了空间的延展,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三)空间关系:从封闭到开放
当每个区域都有了相对独立、固定、完整的主题时,无形中也在各区域间形成了一条“边界”,幼儿互不干涉,各玩各的。但是,我们认为,各区域之间的关系不应是“边界”,而应是“边缘”。在各区域相对独立的同时,我们着重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开放性与联动力,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区域活动更加丰富。例如:“小花店”与临近的表演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开放,“花店”将包装精美的鲜花送到表演区,作为“演员们”的道具,表演区还生发了观众为“演员”献花的情节;在“小染坊”中扎染的各色花布,晾干后放到裁剪区去做成头巾、围巾、衣服等,再送到表演区给“演员们”表演使用,或送到美工区用来装扮玩偶。
(四)空间使用:从独享到共享
在区域空间的使用上,我们采用平行班共用空间的方式,设置了表演区、建构区和生活区等区域,既克服了活动空间的不足,又深化了幼儿在区域中的互动。在这些公共区域中,孩子们学习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交友、结伴、分组、合作,彼此从陌生到熟悉,相互启发,良性竞争,有效地促进了能力互补,其合作与社会性发展也显而易见。
二、生发主题区域
主题区域活动的发展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孕育、拓展与延伸。现以大班主题活动“四季畅想曲”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主题区域的孕育
主题性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其目标对活动区种类和内容的确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大班主题活动“四季畅想曲”开展之前,我们通过仔细研读,确立了三个核心目标。结合核心目标,我们预设开展了户外体验“找秋天”、种植观赏“菊花”、生活美劳“剥玉米”等活动,为主题活动开始了前期有意识的孕育。教师则悄悄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及时捕捉他们的活动信息:大一班幼儿在“找秋天”时发现了形状、颜色各异的落叶,和老师一起捡拾后带回到幼儿园;大二班幼儿常常在多姿多彩的菊花前流连;大三班幼儿在剥玉米粒时发现并相互交流玉米粒的颜色差异,比较玉米粒的排列和数量……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和信息源,新的主题即将诞生。
(二)主题区域的拓展
经过前期孕育,各班组织开展了童话“黑熊种玉米”、科学“有趣的叶子”“四季花卉”等集体活动,并在科探区设置了“种子藏在哪——找种子”“有趣的叶脉”等活动,在美工区开展了“落叶拼贴”“彩色的菊花”等创意活动。至此,新的主题“四季畅想曲”正式生成。同时,各班追随并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选择生成了次级主题“四季的树木”“四季花卉”“多样的种子”等。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新的主题区域活动也不断催生,如诗歌“秋天的画报”催生了语言区的诗歌仿编,科学“四季花卉”拓展了益智区的“铺地砖”“花卉棋”,科学“丰收的秋天”催生了手工创意“稻草人”“百变瓜果”“开心果汁吧”“百变萝卜坊”,等等。同时,主题性区域活动又不断促进着主题活动内容的深化。如在“四季的树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对四季树叶的变化产生了争议,从而生成了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拓展了幼儿对四季树木的更深层次认知。
(三)主题区域的延伸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活动兴趣也逐渐转移,但部分幼儿对“四季畅想曲”还保有不同程度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保留了部分区域内容,根据幼儿的参与度灵活决定退出时机。
三、投放适宜的材料
大班幼兒在参与主题性区域活动时,乐于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选择,主动创造,进行合作性和竞争性活动,还会与其他活动区进行同化或整合。因此,我们明确了大班主题区域材料的投放在注重安全性、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之外,更应该关注探究性、拓展性、合作性等核心特质。
(一)投放富有探究性的主题区域材料
大班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操作物体的能力不断增强,简单的材料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操作需求,只有多样化的、有深度、有挑战性的材料才能引发他们积极动手动脑,进行深入探究和想象创造。 1.注重材料的多样性
我们在材料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师幼共同收集材料,尽量提供多样、多变、能满足幼儿操作需求的材料。例如:“小染坊”中进行扎染的工具就有夹子、毛根、胶布、皮筋、绳子等;“百变瓜果”中提供的主材有山芋、南瓜、芋头、玉米,辅材有丝带、彩纸、假眼睛、贴纸等;“菊花创意”中提供的材料有水粉、水彩、纸杯、毛根、报纸等。
2.关注材料的挑战性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帮助幼儿提升探究能力。例如,在区域活动“铺地砖”中,我们投放了多种颜色和图案的地砖,幼儿既要按颜色、图案和路线来铺设,还要用图案替代颜色拼搭。这就需要孩子们认真观察颜色、图案和路线规律,还要进行替代转换,使得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如,在活动“称一称”中,孩子们要完成按数量包装的任务,而我们提供的工具是天平和电子秤,幼儿用天平称重就要将砝码进行累加计算,用电子秤称重则要精确到具体数字。
(二)投放富有拓展性的主题区域材料
为了使材料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我们要求教师多角度地设计材料,让材料更具功能性和价值性。
1.多维度材料体现多元价值
在创意区“四季树”中,我们投放了纸箱、报纸、麻绳、彩色树叶、牛皮纸、泡沫板、彩色地垫、鸟窝等材料,其中隐含了四季树木的特征、四季树叶的变化、动物与树木的关系等教育功能。在“种子超市”中,我们投放了各类种子、电子秤、农作物图片、小塑料袋等材料,包含了称重、计数、农作物与种子关系等教育功能。多维度材料的提供,使得幼儿的发展目标和材料的教育功能充分联系起来,体现了材料的多元价值。
2.动态性材料适应幼儿发展
此外,我们还依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变化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挖掘材料的拓展点,丰富材料内容。例如,在开展区域活动“玩转盒子”初期,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各种大小不一的盒子,孩子们将盒子改造成各种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一的制作方式让孩子们兴趣锐减,而经过改造的盒子也仅仅是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展台上,别无他用。孩子们的状态让我们不由地思索和尝试挖掘材料的更大价值。于是,“私人定制”服务诞生了。我们为孩子提供了画有私人定制标记的工作服,制作了订货单和产品样本,经过孩子们自发地“订货——下订单——制作——送货签收”一条龙服务,一个个创意手机盒、笔筒送到了订货人手中,—个个扫帚、簸箕、电视机送到了小班的娃娃家。又如,在区域活动“爱心快递”中,我们从起初投放毛绒小动物和虚拟小动物家,让孩子们按图示要求送小动物回家,到每天在门卫处取真实的报纸杂志以及图文并茂的订阅目录,让孩子们依据目录为园内各班教师送报纸杂志等。这些主题区域材料的提供,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拓展点,让材料和活动真正服务于生活。
合理設置区域,科学投放材料,只是有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前奏,而有质量的主题性区域活动还需要教师深入的观察解读、适宜的支持指导、合理的组织评价,我们将继续研究与前行。我们相信,主题性区域活动在推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