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实际,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培养习惯,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语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掌握学法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61-01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像充入氧气的气球慢慢鼓起来,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江河那样,乐此不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重点预习,培养习惯,逐步提高”的教法去做。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在自主学习一篇课文的导入时,教师充分利用视频、采取配乐、配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以情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前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要把一篇新课文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预习前,教师要讲明白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读课文,自主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指导预习时,让学生从课题着眼,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与课文的联系,从解题入手,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说一说,可检查预习的效果。指导学生预习,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读音。给生辟字标上拼音,给不理解的词语写上注释,给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带着这些问题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学生掌握了课前预习的方法,他们就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预习任务,达到课前预习的预期目标。
回顾过去的教学让我们感到,过去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满足于做“录音机”式的笔记,这不仅无益于独立思考,影响课上听课,也无助于课后的复习,实不可取。现在体会到课前预习是把学生从做笔记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
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学生预习时阅读了课文,所以老师讲的内容,黑板上的板书,书本上的内容,他们心里一清二楚。做课堂笔记时就可以只着重记下课文上没有或者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做到听得认真,学得主动,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老师在课堂上设计好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字词的学习,学生要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并能从中拓展开来,尝试给生字组成更多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段落大意,让学生先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刚开始学生可能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直接说不好,所以让学生先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也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采用说写结合的方法,给每一篇课文做好摘抄笔记,除了摘抄重点字词外,对课文的重点句子,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课外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积淀。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头脑里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做二百字的读书笔记,内容不限,可以是阅读中的优美词句,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同时,增加学生的背诵量,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我们对文字优美的课文,经常让学生找了最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读,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的兴趣深厚。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记忆,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自主学习的经验,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自学自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语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掌握学法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61-01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像充入氧气的气球慢慢鼓起来,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江河那样,乐此不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重点预习,培养习惯,逐步提高”的教法去做。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在自主学习一篇课文的导入时,教师充分利用视频、采取配乐、配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以情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前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要把一篇新课文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预习前,教师要讲明白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读课文,自主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指导预习时,让学生从课题着眼,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与课文的联系,从解题入手,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说一说,可检查预习的效果。指导学生预习,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读音。给生辟字标上拼音,给不理解的词语写上注释,给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带着这些问题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学生掌握了课前预习的方法,他们就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预习任务,达到课前预习的预期目标。
回顾过去的教学让我们感到,过去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满足于做“录音机”式的笔记,这不仅无益于独立思考,影响课上听课,也无助于课后的复习,实不可取。现在体会到课前预习是把学生从做笔记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
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学生预习时阅读了课文,所以老师讲的内容,黑板上的板书,书本上的内容,他们心里一清二楚。做课堂笔记时就可以只着重记下课文上没有或者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做到听得认真,学得主动,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老师在课堂上设计好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字词的学习,学生要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并能从中拓展开来,尝试给生字组成更多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段落大意,让学生先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刚开始学生可能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直接说不好,所以让学生先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也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采用说写结合的方法,给每一篇课文做好摘抄笔记,除了摘抄重点字词外,对课文的重点句子,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课外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积淀。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头脑里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做二百字的读书笔记,内容不限,可以是阅读中的优美词句,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同时,增加学生的背诵量,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我们对文字优美的课文,经常让学生找了最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读,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的兴趣深厚。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记忆,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自主学习的经验,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自学自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