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建筑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施工企业必须致力于自身市场份额的取得、巩固与扩大,以此占据良好的市场地位,获得长久地、持续地发展和进步。基于此,我国施工企业应看到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努力强化资金管理,完善企业管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追求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策略
一、施工企业及其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主要指的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的企业,从其生产活动过程看,施工企业具备生产周期长、工程项目分布点多以及垫资施工等特点。其中,生产周期长在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较大、施工过程不得不耗费大量的原材料、人力和资金,并且企业资金周转十分缓慢;工程项目分布点多在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往往呈现出分布点多、面广、线长等特征;垫资施工在于施工企业为得到更多的工程项目,通常会以垫资施工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首先具备一般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特点,即资金是一个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资金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体现,又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紧抓的一项工作。可以说,资金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产生最为直接的联系,乃至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同时,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又显得更为重要,这与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现状有关,施工企业工程垫付资金不断增加,而企业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又很难改进,这加剧了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缘由矛盾,则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要。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紧缺导致贫血现象。由于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后,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相当部分施工企业患上了资金紧缺。特别是从2011年起,国家逐步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银根紧缩、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土地指标等宏观调控措施,这些因素对施工企业资金运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原本就比较单一、自身资金不足、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后,就失去了资金来源保障,有的企业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二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控制与项目进度放缓,导致新建开工项目增幅减少,施工企业工程量相对减少,企业现金流也受到影响;三是因政策影响而造成的建材价格上涨,特别是钢材、水泥等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施工企业原材料的资金支付远远超出预算,施工成本加大;四是建筑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部分施工企业只能降低报价或采取垫资承诺等方式来争取项目,良性发展无法保障。
项目经理分散经营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具有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投资额度大的特点,分支机构分布全国各地。目前,施工企业对于遍地开花的建设项目普遍采用以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的方法,以提高和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这种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监督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目前建设部把施工企业的资质分为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作为总承包的施工企业,往往是招投标的中标者与合同的签订方,它在职责上以管理、监督为主,而不再拥有专业的施工队伍,企业的运作通过分包的形式将工程交给分包方或专业承包方来实施。由于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容易造成施工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形成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的局面,特别是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经营模式下,容易出现建设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甚至被项目经理挪用的现象,增加了在建项目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造成施工垫资现象日益严重。根据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工程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给施工企业拨付一定比例的工程备料款。除合同规定的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外,还有打入现金保证金或保函的;更有甚者承诺垫资施工,待工程竣工结算时收回垫付资金,以垫资施工作为优惠条件进行无序恶性竞争,加重了资金负担。
三、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应考虑自身资金管理的方式方法,具体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从管理层面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新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断掉依靠国家投资的念头,更多地开展企业自身转换经营机制的活动,全面落实企业资金管理责任制度,这要求施工企业应在集中管理、计划使用、量入为出、节约资金、强化项目成本管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等原则下,明确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面的职责范畴和权利内容,划分出施工企业在同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关系;企业还必须保证各个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员能够在自己的职能部门及职责和权限范畴内实施资金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与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制度,推行企业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分口管理。
通过资金集中化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整体合力。点多面广、高度分散,这是施工企业客观的经营特征,也是施工企业资金分散的主要原因,对此,施工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的工程项目资金,比如说,将那些暂时闲置的项目工程货币资金投入到另外一些资金紧张的施工项目中,也就是说,将那些项目小的资金聚集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现状,并且还会使得施工企业更好地筹措资金、提升资金使用率,也以此实现集约化管理思路,为企业资金的合理供给和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或者,施工企业可建立一个内部资金调度中心,由此构建一个企业内部资金快速反应机制,盘活并且分散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
加大对购置专项设备的控制力度。在缩短工期、提高质量的目的下,施工企业往往会购置一些配套的或者急需的专项设备,此举必然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企业不切合实际地盲目购置设备,而给企业带来重复和浪费的负担。这要求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市场现状和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更加合理地定位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加合理地购置专项设备。
最大限度地降低垫资风险。施工垫资极易埋下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那么,对于新接手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在原则上不予垫资施工。如果为了维护企业信誉,或者面对一些明确提出垫资施工要求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不得不为有些工程项目垫资施工,则应要求建设单位同时提供担保,并且担保书须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另外,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向建设单位所支付招标保证金,也必须在招标文件限定时间内,责成专门人员负责催收;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所支付履约保证金,也必须按照招标文件或者施工合同那个所限定的返还方式与时间,责成专门的领导小组加以催收,确保相应的款项能够按期收回。
加强企业内部资金投放管理。一方面,要清楚企业招投标的资金投入,全面考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以及工程款回收等各方面内容,并建立随时跟踪小组,确保资金良性循环和企业决策资金的正确投放;另一方面,要清楚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资金投入,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周密计划企业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各项支出,科学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开支;施工企业还须对外包工程实行严格管理,避免资金效益流失,打造素质高、设备精良的施工团队,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和管理,禁止人情队、关系队承包工程,精打细算,慎防企业非正常资金的严重外流和坏账损失。
关键词:新形势;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策略
一、施工企业及其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主要指的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的企业,从其生产活动过程看,施工企业具备生产周期长、工程项目分布点多以及垫资施工等特点。其中,生产周期长在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较大、施工过程不得不耗费大量的原材料、人力和资金,并且企业资金周转十分缓慢;工程项目分布点多在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往往呈现出分布点多、面广、线长等特征;垫资施工在于施工企业为得到更多的工程项目,通常会以垫资施工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首先具备一般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特点,即资金是一个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资金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体现,又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紧抓的一项工作。可以说,资金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产生最为直接的联系,乃至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同时,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又显得更为重要,这与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现状有关,施工企业工程垫付资金不断增加,而企业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又很难改进,这加剧了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缘由矛盾,则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要。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紧缺导致贫血现象。由于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后,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相当部分施工企业患上了资金紧缺。特别是从2011年起,国家逐步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银根紧缩、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土地指标等宏观调控措施,这些因素对施工企业资金运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原本就比较单一、自身资金不足、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后,就失去了资金来源保障,有的企业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二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控制与项目进度放缓,导致新建开工项目增幅减少,施工企业工程量相对减少,企业现金流也受到影响;三是因政策影响而造成的建材价格上涨,特别是钢材、水泥等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施工企业原材料的资金支付远远超出预算,施工成本加大;四是建筑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部分施工企业只能降低报价或采取垫资承诺等方式来争取项目,良性发展无法保障。
项目经理分散经营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具有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投资额度大的特点,分支机构分布全国各地。目前,施工企业对于遍地开花的建设项目普遍采用以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的方法,以提高和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这种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监督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目前建设部把施工企业的资质分为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作为总承包的施工企业,往往是招投标的中标者与合同的签订方,它在职责上以管理、监督为主,而不再拥有专业的施工队伍,企业的运作通过分包的形式将工程交给分包方或专业承包方来实施。由于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容易造成施工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形成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的局面,特别是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经营模式下,容易出现建设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甚至被项目经理挪用的现象,增加了在建项目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造成施工垫资现象日益严重。根据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工程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给施工企业拨付一定比例的工程备料款。除合同规定的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外,还有打入现金保证金或保函的;更有甚者承诺垫资施工,待工程竣工结算时收回垫付资金,以垫资施工作为优惠条件进行无序恶性竞争,加重了资金负担。
三、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应考虑自身资金管理的方式方法,具体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从管理层面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新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断掉依靠国家投资的念头,更多地开展企业自身转换经营机制的活动,全面落实企业资金管理责任制度,这要求施工企业应在集中管理、计划使用、量入为出、节约资金、强化项目成本管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等原则下,明确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面的职责范畴和权利内容,划分出施工企业在同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关系;企业还必须保证各个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员能够在自己的职能部门及职责和权限范畴内实施资金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与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制度,推行企业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分口管理。
通过资金集中化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整体合力。点多面广、高度分散,这是施工企业客观的经营特征,也是施工企业资金分散的主要原因,对此,施工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的工程项目资金,比如说,将那些暂时闲置的项目工程货币资金投入到另外一些资金紧张的施工项目中,也就是说,将那些项目小的资金聚集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现状,并且还会使得施工企业更好地筹措资金、提升资金使用率,也以此实现集约化管理思路,为企业资金的合理供给和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或者,施工企业可建立一个内部资金调度中心,由此构建一个企业内部资金快速反应机制,盘活并且分散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
加大对购置专项设备的控制力度。在缩短工期、提高质量的目的下,施工企业往往会购置一些配套的或者急需的专项设备,此举必然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企业不切合实际地盲目购置设备,而给企业带来重复和浪费的负担。这要求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市场现状和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更加合理地定位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加合理地购置专项设备。
最大限度地降低垫资风险。施工垫资极易埋下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那么,对于新接手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在原则上不予垫资施工。如果为了维护企业信誉,或者面对一些明确提出垫资施工要求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不得不为有些工程项目垫资施工,则应要求建设单位同时提供担保,并且担保书须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另外,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向建设单位所支付招标保证金,也必须在招标文件限定时间内,责成专门人员负责催收;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所支付履约保证金,也必须按照招标文件或者施工合同那个所限定的返还方式与时间,责成专门的领导小组加以催收,确保相应的款项能够按期收回。
加强企业内部资金投放管理。一方面,要清楚企业招投标的资金投入,全面考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以及工程款回收等各方面内容,并建立随时跟踪小组,确保资金良性循环和企业决策资金的正确投放;另一方面,要清楚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资金投入,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周密计划企业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各项支出,科学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开支;施工企业还须对外包工程实行严格管理,避免资金效益流失,打造素质高、设备精良的施工团队,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和管理,禁止人情队、关系队承包工程,精打细算,慎防企业非正常资金的严重外流和坏账损失。